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950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48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可获得标记的噬菌体B. 搅拌能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 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部分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5SD.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中【答案】D【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A错误。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开,B错误。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子代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35S,因为新合成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在噬菌体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C错误。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因为只有噬菌体头部的被标

2、记的DNA侵入到细菌体内,所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中,D正确。2.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些R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B. 某些RNA能催化化学反应C. 某些RNA能识别并转运物质D. 某些RNA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答案】A【解析】【分析】常见的RNA有三种:mRNA、tRNA、rRNA。【详解】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某些RNA是病毒中的遗传物质,A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故有的RNA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物质氨基酸,C正确;核糖体RNA组成核糖体,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D正确。故选A。【点睛】小结:某些RNA具有催化功能,有些RNA可作

3、为遗传物质,某些RNA具有运输功能。3.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B.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上”D. 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答案】A【解析】【分析】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

4、一种推理。萨顿提出 “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详解】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通过往R型菌培养基分别加入DNA、糖类、蛋白质和DNA+DNA酶,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5、存在,C正确;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是不正确的,故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D正确。故选A。4.人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分别是()A. DNA、DNAB. DNA、RNAC. RNA、RNAD. RNA、DNA【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是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都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详解】人的细胞是真核细胞,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选:A。【点睛】注意: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

6、DNA或RNA,一切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有的是DNA,有的是RNA。5.在一个双链DNA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A有90个。因此在这个DNA片段中含有游离的磷酸的数目和氢键的数目依次为 ()A. 200、400B. 44、510C. 2、400D. 2、510【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相等。【详解】1、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左边这条从5/端到3/端,右边那条从3/端到5/端,两条链5/ 端的磷酸没有参与构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游离的

7、磷酸是2个;2、由题意知,某双链DNA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则该DNA分子中A、T碱基对是90个,G、C碱基对是110个,因此该DNA分子中的氢键是:902+1103=510个。故选:D。6.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B. DNA分子中两条链的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的C. 不同DNA分子中(A+T)/(C+G)的值是不变的D. DNA分子是以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为基本骨架【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

8、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DNA分子中的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不与磷酸相连,A错误;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之间通过2个氢键形成A、T碱基对,通过3个氢键连接形成G、C碱基对,B正确;由于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即A=T、G=C,因此不同DNA分子中A+G/T+C的值是相同的,都是1,C错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推理。7.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

9、正确的是()A. 病毒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 RNA病毒的核酸必须逆转录后才能复制C. 病毒能独立生活D. 用含有3H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培养RNA病毒,子代病毒一定具有放射性【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但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有的RNA病毒的核酸不需逆转录就能能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在培养基上直接培养病毒,C、D错误。【点睛】易错点:容易误认为病毒可以在培养基上直

10、接培养。8.如图所示为 DNA 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 a、b、c、d 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 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 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 a链中(AC)/(G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C. 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D. a链中(GT)/(A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答案】C【解析】DNA任一单链和双链中(A+T)/(G+C)相等。9.“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24条染色体上含有2万到2.5万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 基因是染色体片段D. 基因主

11、要存在于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含2个DNA分子),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2万3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并非一一对应,一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故选B。其他选项不能由题干信息推测得出,所以A、C、D错误。【点睛】注意:本题千万不能进根据选项本身的描述是否正确就作出判断。10.检测某生物样品中碱基比例,其嘌呤含

12、量不等于嘧啶含量,则该生物样品不可能是( )A. 大肠杆菌B. 流感病毒C. 噬菌体D. 人体细胞【答案】C【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由于嘌呤和嘧啶的碱基互补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但在单链的RNA中,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大肠杆菌和人体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A、D项错误;流感病毒只含有RNA,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B项错误;噬菌体是DNA病毒,含有双链DNA,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嘌呤含量不等于嘧啶含量的生物样品不可能是噬菌体,C项正确。11. 具有x个碱基对的一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y个嘧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分子片段即为一个基因B. 该分

13、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y/x=1C. 该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接D. 该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x-y)2n个游离的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该分子片段不一定就是一个基因,A错误;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因此碱基的比例y/x=1,B正确;该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该DNA分子中所含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x-y,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该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游离的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x-y)(2n-1),D错误。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14、;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2.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A. 碱基序列B. 碱基数目C. (A+T)/(G+C)的比值D. 碱基种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不同,A错误;不同的DNA分子的碱基数目一般不同,B错误;不同DNA分子的(A+T)与(G+C)的比值一般不同,C错误;任何DNA分子都由四种碱基(A、C、G、T)组成,D正确。考点:DNA分子的组成13.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 每条

15、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 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 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解析】蚕豆根尖进行有丝分裂,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所以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标记。然后继续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当完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中DNA的一条链带标记,另一条链不带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两条链都不带标记。因此,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

16、,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不仅需要解旋酶,还需要DNA聚合酶B. 不仅需要DNA作模板,还需要全部解旋后才复制C. 不仅需要氨基酸作原料,还需要ATP供能D. 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于线粒体、高尔基体中【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场所: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中。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

17、)、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详解】DNA复制需要DNA分子解开双螺旋,则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则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互补子链,A正确;DNA分子复制需要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但在复制过程中是边解旋边复制的,不是全部解旋后再复制,B错误;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C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但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分布有少量DNA,所以DNA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但高尔基体中没有DNA,所以DNA复制不能发生在高尔基体中,D错误。

18、【点睛】注意:DNA复制场所与其分布场所一致,没有DNA分布的结构则不是DNA复制的场所。15. 下列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需要解旋酶B. 图可能发生在核糖体上C. 图发生在转录过程中D. 中存在6种核苷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两条链中都有T是DNA链,中两条链都含U,应是两条RNA链,中一条链含T,一条链含U,应是DNA和RNA链,遗传信息的传递需要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故A正确。两条RNA链互补配对可能是在核糖上的mRNA和tRNA的配对,故B错误。以RNA链为模板合成DNA链应是在逆转录过程中,故C错误。中存在6种核苷酸,故

19、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16. 用链霉素或新霉素处理,可以使核糖体与单链DNA分子结合,这一单链DNA分子可以代替mRNA合成多肽,这说明遗传信息可以A. 从DNA流向RNAB. 从RNA流向DNAC. 从DNA流向蛋白质D. 从蛋白质流向D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信息使核糖体与单链DNA分子结合,合成多肽,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蛋白质,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7.下列关于R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RNA可分为mRNA、t

20、RNA、rRNAB. mRNA的转录和翻译都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C. RNA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D. mRNA直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答案】B【解析】【分析】RNA可分为mRNA、tRNA、rRNA,这三种RNA都是通过转录形成的,其中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据此答题。【详解】RNA可分为mRNA、tRNA、rRNA,A正确;mRNA的转录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而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B错误;RNA可以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正确;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因此mRNA直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

21、列顺序,D正确。【点睛】注意不同RNA的功能:mRNA:翻译的模板;tRNA:识别病转运氨基酸;rRNA:参与核糖体组成;某些RNA可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储存遗传信息;少数RNA还具有催化功能。18.DNA分子中特定的遗传信息是指特定的( )A. 碱基序列B. 脱氧核糖序列C. 磷酸序列D. 空间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上;(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2、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3、DNA分子复制的特点:边解旋边复

22、制;半保留复制。【详解】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特异性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概念,掌握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B. 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C. DNA的多样性主要与核苷酸的种类有关D. SARS病毒的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与化学组成及其功能、DNA分子的多样性、病毒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绝大多数生

23、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磷酸、含氮的碱基,B错误;DNA的多样性主要与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C错误;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2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 遗传信息蕴藏在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B. 遗传信息可通过基因传递C. 遗传信息即生物表现出来性状D. 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为复制与自己相同的东西、由亲代传递给子代、或各细胞每次分裂时由细胞传

24、递给细胞的信息,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或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其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A正确;遗传信息可通过基因传递,B正确;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信息控制形成的,C错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概念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21.小麦根尖细胞的基因分布在( )A. 染色体、核糖体B. 染色体、叶绿体C. 染色体、线粒体D. 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本

25、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基因在DNA上,(2)含有DNA的结构,(3)根尖细胞具有的细胞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据此答题。【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但是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含基因,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线粒体中,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

26、中,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布,基础题目,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22.下列属于基因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人类的白化病 囊性纤维病 苯丙酮尿症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的吧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正确;人类的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错误;囊性纤维病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

27、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正确;苯丙酮尿症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错误。正确,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下列有关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B. 姐妹染色单体是经染色体复制形成的C. 四分体时期通过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基因重组D.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答案】B【解析】【分析】姐妹染色单体是指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单独一条染色体不能称为姐妹染色单

28、体)。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分子。【详解】A、一条染色体复制后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仍然是一条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两条染色体,A错误;B、姐妹染色单体是由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的,B正确;C、四分体时期通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产生基因重组,C错误;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次二分裂后期以及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B。24.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B.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D. 基因突变对生物都是不利的【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

29、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详解】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不同的,A错误;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B错误;一个基因可以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基因突变对生物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D错误。【点睛】熟悉基因突变的特点是分析判断的关键。2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表现型改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

30、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D. 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所以,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发生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基因。【详解】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为出芽繁殖和有性繁殖。因此,细菌和酵母菌进行出芽繁殖时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表现型改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DNA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

31、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因此,DNA转录、翻译过程中出错引起的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D错误。故选B。【点睛】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海岛上多年前单一毛色的某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A1)、白色(A2)和黑色(A3)三种毛色的种群。A1、A2、A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黄色基因纯合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鼠群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多年前单一毛色的鼠种群只可能表现

32、为白色或黑色C. 不存在两只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D. 黄色鼠交配,子代中出现黄色鼠的概率为2/3【答案】C【解析】【分析】依题意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详解】鼠群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正确;因黄色基因(A1A1)纯合致死,所以多年前单一毛色的鼠种群只可能表现为白色或黑色,B正确;基因型为A1A3的黄色鼠与基因型为A2A3的白色鼠杂交,子代有黄色(A1A2、A1A3)白色(A2A3)和黑色(A3A3)三种毛色,C错误;黄色鼠交配,其交配组合为A1A2A1A2或A1A3A1A3或A1A2A1A3,

33、由于基因型为A1A1的黄色鼠死亡,所以子代中出现黄色鼠的概率为2/3,D正确。27.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 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 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狭义的基因重组包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广义的基因重组还包括DNA重组技术。【详解】S型菌的DNA能进入R型菌,并与R型菌的DNA

34、重新组合,进而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故A选项正确;控制豌豆圆、皱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因此,圆粒豌豆只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而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故B选项错误;AaB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B与b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与B或b、a与B或b自由组合,因此会产生AB、Ab、aB、ab这4种类型的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故C选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故D选项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2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35、)A. 基因重组是定向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变成a基因,也可突变成B基因C.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类型;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只能突变形成其等位基因,即A基因可突变成a基因,但不可突变成B基因,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基因突

36、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点睛】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

37、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29.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现象属于基因重组B.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C.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D. 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

38、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在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中,A错误;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的配子,进而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可产生多种基因型的后代,B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上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点睛】

39、注意基因重组与某些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如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会带来基因重组;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3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B. 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C. 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D. 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染色体。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

40、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详解】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二倍体生物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后形成配子,染色体组减半,所以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人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普遍小麦是六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31.二倍体西瓜幼苗(X)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会

41、成长为四倍体植株(Y),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B. 低温诱导X也会形成Y,其原理与秋水仙素作用原理相同C. 植株Y往往表现为茎秆粗壮、果实变大、含糖量增高D. 植株Y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一定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前期,所以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A正确;低温处理正在分裂的细胞,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

42、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因此,低温诱导X也会形成Y,作用原理与秋水仙素相同,B正确;四倍体植株Y属于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植株中根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故含有2个染色体组,地上的体细胞有一部分含有4个染色体组,一部分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点睛】识记秋水仙素的生理作用和多倍体植株的特点便能准确判断各选项。32.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 甲:AaBb

43、乙:AAaBbbB. 甲:AaaaBBbb乙:AaBBC. 甲:AAaaBbbb乙:AaaBBbD. 甲:AaaBbb乙:AAaaBbb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可以看出,甲生物中有四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乙生物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故答案选C。考点:染色体组数的判断点评:本题将图和基因型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染色体组数的判断,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33.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 由配子发育成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C. 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

44、粗壮,果实、种子较大D. 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A正确;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都叫单倍体,与染色体组数无关,B正确;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等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C正确;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都叫单倍体,与染色体组数无关,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多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力。34.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DNA分子中,碱基的种类可能相同B. 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C.

45、 不同mRNA分子中,不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D. 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呼吸酶基因和ATP合成酶具有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不决定氨基酸。【详解】不同DNA中都含有A、T、G、C四种碱基,A正确;同一个mRNA可结合不同的核糖体,翻译出的多肽链排列顺序相同,B正确;不同mRNA中存在相同的密码子,如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C错误;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

46、同的基因进行表达,如ATP合成酶基因,D正确。【点睛】注意:翻译产生的多肽中氨基酸顺序是否相同取决于模板mRNA中碱基序列(密码子序列)是否相同,不取决于核糖体。35.下图为一家族的遗传谱系,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7和10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A. 3/8B. 7/8C. 1/4D. 1/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典型图例判断遗传方式:“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病只在男性中出现,是伴Y染色体遗传。【详解】从图示可知3、4有病8无

47、病,为显性遗传病,7、10有病但生一个正常女孩,可知为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7、10均为杂合子,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3/41/2=3/8。故选:A。36.爱德华氏综合征又称为18三体综合征,是仅次于21三体综合征的另一种常见的三体综合征,患者有智力障碍、发育延迟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 18三体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育能力C. 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18三体综合征在后代中的发病率D. 可用羊膜腔穿刺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胎儿是否患18三体综合征【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

48、预防、染色体组的内涵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18三体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错误;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较正常人多了一条18号常染色体,可用羊膜腔穿刺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胎儿是否患18三体综合征,D正确。3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B. 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利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确诊先天性愚型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 遗传病患者体内都能检测到致病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

49、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

50、)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详解】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都是遗传病,A错误;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先天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其形成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而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镰刀型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但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镰刀型异常红细胞,C正确;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D错误。【点睛】注意: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这里的遗传物质改变的含义可以是基因本质异常,也可能是基因种类异常,还可以是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顺序以及基因数量异常等,所以可能某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

51、仅仅是基因数量变多或变少或排列顺序异常都会引起遗传病。38.某班同学在做“调查人类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正确的做法是( )A.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B.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该病的遗传方式C.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发病率D. 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答案】C【解析】【分析】调查人群中遗传病: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人群随机抽样调查。【详解】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并根据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B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

52、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发病率,C正确;调查人类遗传病,应先确定调查目的,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错误。故选C。【点睛】明确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的调查对象、采用的调查方法便可解答本题。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能控制性别B. 人类有23对染色体,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应该检测23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C. 色盲患者女性多于男性D. 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但性染色体

53、上的基因不都是决定性别的基因,如色觉基因。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人类基因组计划检测的是人体内24条染色体中DNA序列,其中包括1-22号常染色体各一条和两条性染色体(X和Y)。【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染色体上的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能控制性别,如色觉基因,A错误;人类有23对染色体,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应该检测24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B错误;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C错误;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D正确。

54、【点睛】熟悉人类染色体的组成以及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基础。40.下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A. 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1C. 2和4的基因型相同D. 3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可知遗传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因为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女儿肯定是患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依据系谱图只能排除遗传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不能确定遗传病类型,A错误;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1,如果是隐性遗传病,则5的致病基因

55、来自父母双亲,B错误;如果该病是显性遗传病,2和4都不患病,故基因型相同,如果该病是隐性遗传病,2和4都不患病,但都是携带者,基因型相同,C正确;如果该病是显性遗传病,3是纯合子,如果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则3是杂合子,D错误。【点睛】遗传系谱图中,先分析遗传病的类型,再依据表现型来确定基因型,如果不能确定遗传病类型,在分析每一个选项时都要分情况讨论,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41.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据此不能确定的是A. 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B. 这个孩子的性别C. 这对夫妇再生患病孩子的可能性D. 这对夫妇再生另一个孩子的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

56、体隐性(a)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b)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可推知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两病兼患孩子的基因型是aaXbY,性别为男性,因夫妇的基因型已知,故可推出这对夫妇再生患病孩子的可能性,但推不出另一个孩子的基因型。【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是AaXBXb、AaXBY,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XbY,性别为男性,B正确;已知这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他们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1-完全正常孩子的几率=1-3/43/4=7/16,C正确;已知这对表

57、现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这对夫妇生的孩子可能得基因型有34=12种,故不能确定再生另一个孩子的基因型,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白化病和色盲的遗传方式,根据子代和亲本的表现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和患者的基因型,进而对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预测。42.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原理依次是 ()基因突变基因互换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熟练掌握四种育种方法是解题关键: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

58、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详解】在农作物育种上,杂交育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染色体变异故选:A【点睛】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理解育种的原理43.小麦抗锈病

59、(T)对易染病(t)为显性,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抗病易倒伏和易染病抗倒伏的两个纯合品种,采取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那么,对从F2中筛选出的抗病抗倒伏植株处理的方法是()A. 杂交B. 自交C. 测交D. 正交【答案】B【解析】【分析】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是杂交自交选优;优点是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是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详解】根据题意已知小麦抗锈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易倒

60、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有抗病易倒伏DDTT和易染病抗倒伏ddtt的两个纯合品种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DdTt,自交产生的抗病抗倒伏植株基因型为ddTT、ddTt,其中杂合子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要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故选B。44.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 用乳用牛与肉用牛杂交得到乳肉兼用牛B. 用低温诱导二倍体西瓜C. 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D. 用硫酸二乙酯处理水稻种子【答案】D【解析】【分析】在可遗传变异中,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用乳用牛与肉用牛杂交得到乳肉兼用牛

61、,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用低温诱导二倍体西瓜可获得四倍体西瓜,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用硫酸二乙酯处理水稻种子,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D正确;故选D。【点睛】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

6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的进化的原始材料。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没有新基因的产生。因此,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45.如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AB植株幼苗B. 经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C. 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D. 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

63、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的过程及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过程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AB植株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经所示的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品种,其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B正确;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C正确;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抓住“图中箭头两端的基因型”这一解题的信息和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围绕所学常见的几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46.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

64、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正常,丈夫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妻子的母亲患病,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医生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医生会告诉他们A. “由于你们俩的亲属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B. “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C. “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D. “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6【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推知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据“某对正常夫妇均正常,丈夫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妻子的母亲患病,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分析

65、可知,这对夫妇中丈夫的的基因型为1/3AA、2/3Aa,妻子的基因型为Aa,因此他们所生子女患病可能性为2/31/4=1/6,故选D。47. 下图所示为两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家系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家系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家系甲、乙不可能表示色盲遗传D. 家系甲、乙都可以表示白化病遗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中双亲无病生的女儿有病,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中双亲有病,而其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没病,应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A、B正确。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C正确。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

66、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48.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 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D. 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由题可知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在开始使用

67、该农药时,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少部分个体存活下来,后来由于抗药性逐代积累加强,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详解】由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所以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始材料,A正确;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ab的变化是通过农药选择的结果,是生存斗争实现的,B正确;抗药性变异出现在使用农药之前,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C错误;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

68、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D正确。【点睛】易错点:误认为害虫的抗药性变异是农药的施用而定向诱导产生。事实上,害虫中抗药性个体和非抗药性个体在施用农药之前已经存在,农药施用后,只是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进不抗药的个体淘汰,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而逐代积累。49.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B.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C. 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D. 虽然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但其属于不同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隔离是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是物

69、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大多数新物种的形成是由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有些物种形成没有地理隔离,直接出现生殖隔离。【详解】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物种是生物分类基本单位,A正确;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就是生殖隔离的产生,所以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C正确;马和驴是不同种生物,杂交的后代骡子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一般不可育,则马和驴存在着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D正确。50.下列有关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共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70、.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其进化理论的核心为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是他完全否定了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地进化D.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种内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71、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正确

7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并没有完全否定拉马克学说,他接受了拉马克学说中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地进化,C正确;共同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发展和进化,因此,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种内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点睛】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优点及不足;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

73、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1.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 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 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 “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 “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D. 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属于杂交育种【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分缸饲养相当

74、于地理隔离,A错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该育种方法称为选择育种,D错误。故选B。5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是( )A.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 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能遗传C.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分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这样选择其中带有这种遗传病的家系进行遗传分析时才能推断其遗传方式。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但前者遗传的可能性小于后者。生

75、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择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也能遗传给后代,比如植物发生在体细胞中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传递给下一代,B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正确。53.研究表明: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环境中培养,最终都表现为长翅。而将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由此实验说明()A. 此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 环

76、境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C. 低温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突变D. 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答案】B【解析】【分析】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环境中培养,最终都表现为长翅而将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答题【详解】根据题意,残翅果蝇出现的原因是环境导致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环境影响性状,B正确;此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由于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所以该变异不能为生物进

77、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点睛】注意:判断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下处理后得到的残翅果蝇不属于基因突变的理由是这些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说明控制果蝇翅的基因没有发生突变。5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大、不变、不变B. 不变、增大、增大C. 不变、不变、增大D. 不变、不变、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环境对种群没有选择作用,因此不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随自交次数的增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逐渐降低,纯合子基因型频率逐渐升高。【详解】该

78、种群中,AA=16%,aa=36%,则Aa=1-16%-36%=48%,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公式可知:A的基因频率=16%+1/248%=40%,a的基因频率=36%+1/248%=60%;若该种群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若该种群进行自交,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因此自交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16%+48%1/4=2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36%+48%1/4=4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48%1/2=24%,自交后代是基因频率是:A=28%+24%1/2=40%,

79、a=48%+24%1/2=60%。可见,该种群自交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增大、不变。故选:C。【点睛】规律:凡是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种群,其每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凡是没有突变、自然选择和迁入和迁出的种群,其亲代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种群中,基因频率一直都不发生改变,而基因型频率中,纯合子频率逐代增大,杂合子频率逐代减小;而亲代自由交配产生的每一代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改变。55.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比例(%)41201362A. 88%

80、、12%B. 76%、24%C. 85.2%、14.8%D. 12%、88%【答案】C【解析】【分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可能成单存在,如红绿色盲基因,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基因总数与女性体内等位基因总数有差别,在确定种群等位基因及其总数时应分别考虑,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频率=(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据此答题。【详解】XB的频率=XB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241+20+36)/(262+38)100%= 85.2%,则Xb的频率=14.8%,C正确。56.下列各项变异中不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A.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81、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B. 在寒冷的环境中,某二倍体植物经低温诱导后形成四倍体植物C.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同卵双胞胎的皮肤黑白表现有较大差异D. 在X射线诱变处理下,某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肺炎双球菌转化

82、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属于基因重组,在寒冷的环境中,某二倍体植物经低温诱导后形成四倍体植物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在X射线诱变处理下,某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这些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同卵双胞胎的皮肤黑白表现有较大差异属于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A表示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B.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图中C表示生殖隔

83、离,可以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D. 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详解】图中A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才是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只是地理隔离,B错误;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不能产生后代或杂交产生不育后代,C错误;突变包括基因

84、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D正确;故选D。58.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内环境是指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B. 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C. 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D. 处氧气浓度低于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由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内环境是指构成的细胞外液环

85、境,A正确;是血浆,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B正确;是组织液,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是组织液,氧气浓度低于血浆处,但高于处细胞内液,D错误。59. 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 血浆和组织液B. 血浆和淋巴C. 组织液和淋巴D. 血液和淋巴【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

86、胞生活的内环境。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详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要结合实际,具体细胞进行具体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识记、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6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C.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保持相对稳定D. 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与内环境中的

87、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正确;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88、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C错误;血浆的酸碱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含有能调节酸碱平衡的缓冲对物质如HCO3-、HPO42-等,D正确。二、非选择题61.完成关于基因的部分探索历程的填空。(1)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_。(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S、S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型,否定了这种说法。(3)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_和_,通过搅拌离心后发现32P主要分布在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89、)中。(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研究表明,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_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科学家们发现基因是_。(5)以下是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图。以上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经研究发现“红脸人”体内只有ADH。则“红脸人”饮酒后会因血液中_含量相对_(填“较低”或“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答案】 (1). 基因在染色体上 (2). S (3). 蛋白质 (4). DNA (5). 沉淀物 (6).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7). 有遗传效应的

90、DNA片段 (8).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9). 乙醛 (10). 较高【解析】【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1)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蔗糖多水分保留少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

91、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1)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利用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菌全为S,否定了这种说法。(3)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根据DNA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可知,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由于DNA注入大肠杆菌,通过搅拌离心后,大肠杆菌存在沉淀物中,因此发现32P 主要分布在沉淀中。(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92、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来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进而科学家们发现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而上图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据图可知,红脸人只有ADH,没有ALDH,说明“红脸人”饮酒后会因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点睛】易错点:(2)排除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的理由是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若有突变产生,则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菌不可能全为S。(3)熟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思路:选择

93、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观察子代噬菌体是否带有放射性。其中特别注意的是沉淀物中主要含亲代噬菌体的DNA,上清液中主要含亲代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62.图1、图2表示人体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据图回答:(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1、图2分别表示_和_过程。(2)图1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如果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_改变。图1中和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3)图2中c表示_,其功能为_,色氨酸的密码子是_,若图中多肽a由6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中至少含有_个碱基对。(4)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为_。【答案】 (1)

94、. 转录 (2). 翻译 (3). 细胞核 (4). 不一定 (5). 有脱氧核糖有核糖 (6). tRNA (7).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8). UGG (9). 180 (10). 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为DNA分子;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分析图2:图2表示翻译过程,其中a为多肽链;b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详解】(1)图1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图2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该过程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

95、(2)图1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所以DNA结构发生变化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图1中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组成上的区别是含有脱氧核糖,含有核糖。(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2中c是tRNA,其功能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密码子位于mRNA上,所以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若多肽由6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则DNA中至少含有360个碱基,即180个碱基对。(4)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于能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点睛】熟悉遗传信息的转录

96、和翻译过程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63.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 (1)如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_(填“能”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因为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_。该种变异具有的特点_、_(答两点)。(2)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体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所示,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 (3)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异:_,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发生在_之间,发生在_之间。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97、。(4)基因突变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即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在子一代中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最早在子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答案】 (1). 能 (2). 基因突变 (3). 随机性 (4). 普遍性 (5). 发生了基因突变 (6). 基因重组 (7). 同源染色体 (8). 非同源染色体 (9). 排列顺序 (10). 三【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血红蛋白异常的原因是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由于碱基对发生替换使基因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变化,翻译时蛋白质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其中是DNA分子复制过程,是转录过程。分析图乙:该染

98、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一个是B、一个是b,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分析丙图: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1)由分析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是DNA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代而发生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能用显微镜观察,但是基因突变后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进而导致红细胞形态变化,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特点。(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

99、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乙细胞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3)由分析可知,丙中的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的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4)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在子一代都出现Aa,最早子一代中观察到显性突变,在子二代中观察到隐性突变;子二代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的纯合子,子三代能分离得到显性纯合子。【点睛】注意:图丙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

100、)的区别,前者引起基因重组,后者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64.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相关基因为H、h),2和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请分析回答问题:(1)人类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_ 、_三大类。(2)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_。若要调查人群中血友病的发病率,则首先应注意的是_,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3)若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_。(4)若3已怀孕的3是女儿,则其患血友病的概率为_,为避免产下患病女儿,从分子水平进行产前诊断,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5)2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_、_。【答

101、案】 (1). 多基因遗传病 (2).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 伴X隐性遗传 (4). 随机取样,调查群体足够大 (5). 1/4 (6). 1/4 (7). 基因检测 (8). 2形成配子时XY未分开 (9). 3形成配子时XX未分开【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遗传系谱图,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2的基因型为XhY,-3的基因型为XHX_(其中1/2可能正常XHXH、1/2可能为携带者XHXh)。【详解】(1)人类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2)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若要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注意随机

102、确定调查的对象且要有足够多的调查人数,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3)由于-1的父亲是患者,其基因型是XhY,因此-1的基因型是XHXh,则-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4)-2的基因型是XhY,-3的基因型是1/2XHXh、1/2XHXH。则-3怀孕的-3是女儿,其患病概率为1/21/21/4。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检测女性是否含有H基因,即可知道所怀女儿是否患病。(5)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没有患病,他从母亲处获得正常的基因即可,因此其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2在形成配子时XY没有分开,也可能是-3在形成配子时XX没有分开。【点睛】解决本题中(5)小题这类

103、题时,首先是推断个体的基因型XHXhY或XHXHY,再结合双亲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显然是患者父亲产生异常配子(XhY)所致,若是后者,显然是患者母亲产生异常配子(XHXH)所致。65.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国,为培养优良的品种,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果实颜色有深紫色(BB)、淡紫色(Bb)与白色(bb)之分,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选择基因型AABB与aabb的植株为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有_种表现型。青枯病是茄子主要病害,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为显性,基因T、t与控制开花期的基因A、a自由组合。

104、若采用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与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种子为育种材料,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则主要步骤为:第一步:种植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_,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子代;第二步:以基因型AATT和基因型_的茄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第三步:种植F1,取花药离体培养,_ ,获得纯合二倍体,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的茄子。(2)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的优点,则

105、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_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_基因自由组合,或者位于_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如果想获得新的变异类型水稻,可采取 _育种方式。【答案】 (1). 6 (2). 取花药离体培养 (3). aatt (4). 用秋水仙素处理 (5). 优良基因(优良性状) (6). 减数分裂 (7).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8).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9). 诱变【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果实颜色有深紫色(BB)、淡紫色(Bb)与白色(bb)之分,所以开花有三种基因型对应两种表现型,果实颜色有3种基因型对应

106、3种表现型。【详解】(1)根据题意,AABBaabbAaBb,F1自交得到的F2中表现型有23=6种。用四倍体开晚花、抗靑枯病茄子(AAAATTTT)的种子种植,得到AAAATTTT的个体,取它的花药离体培养可以获得AATT的个体。用纯合的aatt和纯合的AATT杂交,得到F1 AaTt个体。用单倍体育种法获得纯合子,即种植F1,取花药离体培养,并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二倍体,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的茄子。(2)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之所以两个亲本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根本原因是F1在减

107、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但如果想获得新的变异类型水稻,则需要通过诱变育种的方式,才能创造出新的性状类型的新品种。【点睛】注意: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中,能产生新的基因并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只有诱变育种。66.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

108、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1)A湖中的所有鳉鱼为一个_,它是生物进化的_。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它们属于两个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

109、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该种群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答案】 (1). 种群 (2). 基本单位 (3). 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 (4). 突变和基因重组 (5). 生殖隔离 (6). 物种 (7). 基因多样性 (8). 52.4% (9). 有 (10). 没有【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

110、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A湖中的所有鳉鱼都是同一个物种的生物,它们构成一个种群,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 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所以A、B两湖的a、b鳉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

111、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c、d鳉鱼还是同一个物种,之所以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主要是因为在种群中存在基因(型)多样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基因的多样性。(3)根据A的基因频率为50%,可知群体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假设开始鳉鱼的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50只,Aa为100只,aa为50只),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个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AA的数量为55只,Aa的数量为110只,aa的数量为45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110+552)(552+1102+452)52.4%。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生物进化了,由于各个基因型的个体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没有进化形成新物种。【点睛】关键:种群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所以判断种群是否进化关键看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但发生进化的种群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因为新物种与原有的其他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