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一 选择题1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 “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齐鲁大地焕新颜,同庆祖国60华诞” 等都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鲁国、楚国等诸侯国。齐国和鲁国的封地主要在今山东地区,所以后人就用齐鲁代表山东。答案:A2. (2009山东潍坊一模)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
2、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解析:读清材料含义“上天为民求主,降大任于汤,使为民主”,即汤为民之主人。并非真正的多数人享有权力的“民主”。答案:A3(2009广东佛山质量检测)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一项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赐给亲族、功臣,并封侯B.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 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周王纳税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分封制的内容。A、B、D三项表述符合分封制的内容,D项
3、叙述不合史实,周王与诸侯之间不存在按受封的实际田亩纳税的经济关系。答案:D4(2009山东淄博一模)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内外服制解析: 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到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答案:B5(2009山东临沂质检)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
4、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解题关键是紧扣“本质问题”,根据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层递减的差异,揭示出盛行宗法制的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正确。B、D与材料无关,C与西周青铜铸造发达的史实相反。答案:A 6.(2009山东滨州模拟)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庸书),汤显祖(明史)等。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程朱理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解析:“敬先、孝祖、延宗、显祖”体现了血缘关系的纽带,是宗法制度在后世的体现
5、。答案:B7(2009广东汕头一模)礼记王制:“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文中所反映的是A宗法制度 B礼乐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分封制度解析: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答案:B8(2009广州综合测试)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制度动摇 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分封制的动摇 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解析: 提取信息:楚国、吴、越等诸侯国国君称王,事实上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所以表面看是违反了礼乐制度,实质是反映了分封制的动摇。答案:C9(2009湛江高考测试)“这是一
6、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解析:秦朝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同时在文化上焚书坑儒,加强文化专制。答案:B10(2009福建第二次质检)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解析: “天子独以印称玺”说明玺是天子独有的,反映了天子至尊地位;“群臣莫敢用(玺)”又反映了皇权至上。答案:D11.(2009山东济南
7、高三一模)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些文物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元代解析:仔细阅读材料,封泥上的郡县名字,表明当时已经实行了郡县制的事实。秦统一全国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答案:B12(2009深圳调研)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使用了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论文 D秦简的记述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第一手史料是最具说服力的。A、B、C三项加入了后人的主观因素,使用时应去伪存真。答案:D二 非选择题13(2009广
8、东汕头模拟)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
9、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了宗
10、法制的相关知识,也注重了对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充分解读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14.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
11、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回答:(1)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
12、”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3)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解析:本题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命题。对“中央集权制”这一概念的内涵要充分理解,结合材料,并要充分把握中央集权制的特点。答案:(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3)皇位世袭。(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