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877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江六中2020-2021学年度(上)高2022届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 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满分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2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C呈现出社会

2、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3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4相传,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并署“门下孝子”。这反映出( )A孝道开始成为社会

3、稳定的基础 B当政者注重维护社会人伦秩序C儒家文化升级为官方形象代表 D儒家伦理思想对于人性的压抑5李白有诗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杜甫亦言:“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相传为古时民众起义领袖)俱尘埃。”这反映了唐代( )A浪漫主义文学颇受推崇B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C儒道释三教已逐渐融合D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6五代时因历仕四朝、官位不坠而被人称羡的冯道,北宋时则被斥为“无耻之尤”,受到士大夫阶层的严厉抨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完成了儒家伦理信仰的重建 B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 D重塑了儒家传统道德秩序7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

4、,“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 )A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 B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C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8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9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 B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C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 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0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11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物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

6、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科学技术的进步D儒家思想的发展12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 )A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B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C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D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13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7、)A清政府已开始进行政治改革 B魏源已意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C民族危机激发国人进行探索 D魏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14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已习惯于用现代学术的范畴和标准来衡量一切学术。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西学对近代中学发展的冲击 B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C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人困境1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官员;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

8、历的章程,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历程( )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逐步动摇 B表明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 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16下表是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翻译出版图书统计情况,材料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 )A新式出版业发展迅速 B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C实用主义思潮的消退 D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完成17甲午战争后,严复在原强中说:“海禁大开以后,所兴发者亦不少。译署、同文馆、船政、出洋肆业、轮船招商、制造、海军、海署、洋操、学堂、出使、矿物、电邮,拉杂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

9、收其效。”在此,严复旨在强调( )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实业救国 D制度变革18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19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材料反映了当时( )A否定传统

10、文化价值的诉求 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 D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20李大钊在1920年说:社会主义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张太雷1921年指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恽代英1924年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这些观点主要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认识到( )A要摆脱苏联革命道路模式的束缚 B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C开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把马克思主义

11、结合国情的必要性21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的“智者”泛指聪明伶俐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如荷马史诗中提到的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等。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之为“智者”。“智者”关注人的世俗生活,还在各种公共集会上发表演说,回答各种问题,教授青年如何辩论和处理公务这表明古希腊“智者”的出现( )A源于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 B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C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 D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22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

12、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23唯物史观认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B法国的启蒙思想C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思考和斗争的角度不同,但都对传统的思想和

13、观念进行了挑战,反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特权,从而为转型时期新文化的构建提供了素材和理论武器。据此判断,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B在不同领域冲击了旧的精神枷锁C强化了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D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第卷 非选择题(满分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

14、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

15、,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对融合中西更加重视。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此两学相互诟病,或水火不相入”,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的

16、最终目标也难达成。毋庸讳言,以上19世纪90年代前后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主张虽然极具生命并不断社大,也因之带上了新的特色,但总体上看,其文化变革模式仍然是中体西用。 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融合思想的背景,并评价这一思想。(13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由子贡作俩,使孔子由普通贤人一变而为超级贤人;由孟轲发端,荀况定型,使孔子从贤人再变为圣人,凌驾于世俗王

17、侯之上而在人间不得势的圣人;由董仲舒首倡,西汉今文博士们应和,使孔子从不得志的圣人,三变为接受天启,为汉制法的“素王”;由王莽赞助在先,刘秀提倡于后,使孔子从奉天命为汉朝预作一部法典的“素王”,四变为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伺候还有韩愈、欧阳修的孔子,程颐、朱熹的孔子,陆九渊、王阳明的孔子,顾炎武、戴震的孔子,直到近代康有为的孔子等等。总之,在历史进程中的孔子,存在“真的孔子”与“假的孔子”。摘编自朱维钟历史的孔子与孔子的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孔子形象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7.(15分)国家治理关乎王朝兴

18、衰,思想统一是内容之一。阅读材料一,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儒学上升到经学。至此,百家学说虽未完全消失,但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濡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公元前124年,建立太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基本课程。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摘编自中外史纲要新全球史等。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

19、、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措施,并据此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5分)内江六中高二上半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1-5:ABCBB 6-10:DAABB 11-15:DCCAA16-20:BDBBD 21-24:BBAB25.(1)特点:多种思想融合碰撞(或既有儒、法、道等诸子学说间的融合,也有与道、佛等宗教思想的融合);顺应时代需求(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儒学为主导,儒、法融

20、合为主体;贯穿了统治者的理政意志。(每点2分,共8 分)原因:封建统治者为强化和巩固统治;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破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评价:积极:将中西文化同等对待,主张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是对传统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每点2分,共4分)局限:但以康有为

21、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中体西用模式,进而难以引发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3分)26.【答案】示例:论题:孔子形象的变迁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改造,阐释: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竟争格局中,儒家学者为抬高学派地位,开展“造神运动”,将孔子变为圣人;西汉董仲舒用天人感应思想改造传统儒学,以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与之相对应,孔子变为接受天启的素王;近代康有为为推行维新变法,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法改制的第一人,借助孔子及儒学权威增强改革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用民主科学作为武器抨击封建儒家,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自然就变

22、成历代专制的护身符,成为批判打倒的对象,(任意两点史实加逻说明)总结:总之,孔子形象的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是出于服务现实需要而进行的历史重构,(“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7.【答案】(1)措施:教育上,设置五经博士,提升儒学地位;创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传播儒家思想;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思想上,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或正统思想)。(任答3点6分)原因:统治者的推崇,服务于政治(成为正统思想);与教育密切结合。(4分)(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国家(或维护了封建统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强化了民族认同(或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任答3点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