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达标检测卷(一)一、选择题图1、图2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A热带地区B内陆地区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2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海拔高 B气候干燥C潮湿闷热 D河流众多解析:第1题,读图可得,巴西和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交通运输便利,气候温和湿润。第2题,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人口稀疏。答案:1.D2.B区域人口健康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状况反映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水
2、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口健康系统由于受到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存在较高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成为全球各类健康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读人口健康脆弱性地域等级划分图,完成35题。3影响低度脆弱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 B人口数量C经济水平 D交通状况4图中各省区人口健康脆弱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5与人口健康脆弱性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教育水平C老龄化程度 D人口性别比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低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可知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水平,C正确。第4题,图中甲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受
3、自然因素中的水源影响较大,A正确;乙、丙、丁都是季风气候,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第5题,老年人健康脆弱性强,老龄化程度与人口健康脆弱性有明显相关性,C正确;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人口数量,不影响人口健康脆弱性;人口教育水平和人口性别比与人口健康脆弱性没有明显相关性。答案:3.C4.A5.C下图为宁夏以县级为单位的“十二五”时期生态移民工程格局示意图。完成67题。6生态移民主要由南向北迁移,是因为宁夏()A北部地区草场资源更广B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C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小D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7南部山区少数民族的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风俗
4、习惯的相似性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 BC D解析:第6题,宁夏生态移民由南向北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南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因其南部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需生态退耕导致了人口向北迁移,故D正确;C错;从图中可看出北部有黄河流经,水资源较多,且北部有河套平原,耕地资源较丰富,故A错;移民的目的是保护生态而并非是矿产资源的开发,故B错。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南部山区少数民族的移民大多以县内安置规模为主,即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原居住地和城镇邻近,风俗习惯、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方便这些少数民族尽快适应生活环境,推进移民工程顺利完成,故
5、、对,选B;已经迁出,不存在两地的交通问题,错;由山区迁入城镇,以第二、三产业活动为主,故错。答案:6.D7.B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A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9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镇化水平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解析: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乡镇内转移为主。第9题,农村劳动力在乡
6、镇内转移有利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答案:8.A9.D图1和图2分别为某年因务工经商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迁移率统计图和该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特征图。读图,完成1012题。10图1反映出()A男性迁移率一直高于女性迁移率B不同年龄段女性迁移率变化幅度大于男性迁移率C男女性迁移率在2530岁均处于上升时期D女性迁移率较男性迁移率提前达到峰值11图2反映出()A跨省男性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B跨省女性较省内流动女性的商业服务业就业比率高C省内流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比率较男性高D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就业率12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和就业特征揭示()A男性迁移率变化受婚育、家庭等文化因
7、素影响B女性迁移率变化中就业、收入是决定性因素C城乡就业岗位的不同,影响男性、女性迁移类型和数量的变化D绝大多数行业女性省内就业率低于省外就业率解析:第10题,从图1中发现,20岁以下,男女性迁移率相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15个百分点,男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20个百分点,女性迁移率变化幅度小于男性;2530岁,女性迁移率在下降;女性迁移率在24岁左右达到峰值,而男性在25岁左右达到峰值,女性早于男性达到峰值。第11题,从图2中发现,跨省男性主要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省内流动女性在商业服务业就业率高于跨省女性;省内流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比率较男性高;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就业率女性高于男性。
8、第12题,从迁移率的峰值及变化趋势看,影响男性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收入及年龄等;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受婚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城乡就业岗位的分布,影响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点;女性倾向省内就业。答案:10.D11.C12.C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314题。省份人口(万人)面积(万km2)山东省1990年8 439152012年9 685青海省1990年4462012年5737213.关于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14青海
9、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省()A交通不便 B人口消费水平低C自然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解析:第13题,结合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两省年人口增长数量和年人口增长速度;结合两省人口和面积,计算出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再比较人口密度的变化大小。第14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交通条件、人口消费水平和资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等)缺乏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答案:13.B14.C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不同。读图回答1516题。15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
10、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 BC D16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 BC D解析:第15题,根据题目给出的理论人口容量公式可知,在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人口容量与熟制成正比。城市纬度最低,热量最丰富,所以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第16题,从四城市用水情况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两个城市的人均水资源总量都大于人均用水总量,即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
11、最大容量。答案:15.D16.C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完成1718题。生活类型富裕型小康型宽裕型温饱型可承载人口(万人)85 35893 891104 330117 37017.由上表可以看出()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18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A BC D解析:第17题,由上表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土地人口承载力不一定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资源是影响
12、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选A。第18题,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不是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故选C。答案:17.A18.C资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越强。下图为2000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图。据此完成1920题。2000年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19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A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B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C多数省份水资源短缺D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20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
13、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A BC D解析:第19题,图中显示,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逐渐增加,说明水资源限制性逐渐增强,人口和水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趋于紧张。超载地区的总人口在增加,水量盈余地区在减少。第20题,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是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根本措施;明显不合理。答案:19.D20.C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
14、适低温不利低温49 29 24 21 3 18 10 (1)表格和图甲、乙所代表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和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 (3)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分布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解答时可提取材料信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答案:(1)气候水源地形(2)温带(或温带和亚热带)(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4)社会经济、交通、政治、宗教等。22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面积比例人口比例人口密度东部地区46%96%222 人/
15、km2西部地区54%4%9 人/km2(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_、_。(写简称)(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_。(3)从环境人口容量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现状存在的合理性。(4)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影响环境容量的问题?解析:本题要求从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特征的产生。人口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主要受资源、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制约。答案:(1)黑滇(云)(2)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地区人口
16、稀少(3)我国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大,可养育的人口多;而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可养育的人口少。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合理的。(4)注意保护环境,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注意保护资源,不要盲目开采资源,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浪费;统筹考虑西部资源、劳动力与东部资本、技术的结合方式,在东部技术、资本西移的同时,可以考虑西部部分劳动力、人口的东迁,以减轻西部人口对环境的压力。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
17、19822010年流动人口统计图。材料二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年份比重(%)地区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地区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1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5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原因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图可知,
18、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应从数量和比重角度分析。我国人口流动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且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第(2)题,据材料二表格可知,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拥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会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但同时会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第(3)题,据材料二信息可知,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大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等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原因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和产业转移的影响。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
19、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24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
20、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几个省份的共性分析。第(2)题,从河南、四川、湖北3省份到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人口总量及文化特性等方面分析。第(3)题,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