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812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充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2020级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该时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深刻影响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属于该时期的中国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佛教、兼收并蓄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众多思想家既论战辩驳,又相互取彼之长。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适应了兼并战争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瓦解了宗法制度 D重视道德与人伦3.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

2、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这反映出 A. 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4.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 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5. 董仲舒认为,帝王作为天子,所作所为皆应顺应天时。故庆、赏、罚、刑应与春、夏、秋、冬相应。若

3、非如此则是与天命相悖,招致灾祸。该论调 A使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B进一步强化了儒学正统地位 C完成了儒学信仰理论的重建D意在以天命来约束君主行为6. 曹操兵发宛城途中,坐骑受惊践踏了麦田。按令当斩,执法官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曹乃割发代首。三军悚然,无不恪遵军令。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稳固 B. 同罪同罚律令深入人心 C. 严刑峻法有助汉室匡复 D. 曹氏集团弃儒崇法思想7.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4、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 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8唐太宗和魏征因推行仁政被时人称道。宋儒却说唐太宗“三纲不正”,有夷狄之风,无父子、君臣、夫妇之道,埋下了后来藩镇割据和权臣跋扈的种子并导致了五代之乱。这种现象说明 A唐王朝政权正统性受到质疑 B士人反思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理学兴起力求强化封建伦常 D少数民族南侵冲击传统观念9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 C理学观念影

5、响绘画 D艺术呈平民化趋势10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之间进行了一场著名的“鹅湖之会”学术讨论。读下表可知,两派的分岐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唯物唯心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11王阳明认为,人子有父母之改,哭与不哭,完全决定于个人“由衷”的情感,而不是“循守格套”,情不由衷,在吊客面前“作伪”。椐此可知,王阳明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否定纲常伦理道德 C突出个体的自我意识D倡导知行合一思想12. 顾炎武著作颇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历史地理学著作、文集七论(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军制论钱法论田功论形势论)和读史札记日知录。其著作都是为研究“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而作。

6、据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具有经世致用的精神 C主张重建儒家信仰体系 D改变了学术发展方向13. 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大一统国家发展推动 B. 书写工具日益创新 C. 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14清顺治、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天主教在中国获得较快发展。后来,罗马教皇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祖,一些来华的传教士又干涉中国内政。最后致使雍正于1723年下令禁止传播天主教。这反映出 A皇帝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天主教传教方式存在分歧 C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D西学东渐伴随着文化冲突15. 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创作

7、的送子天王图,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净饭王抱着他朝见天神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送子天王图A. 大唐气象与市民文化的结合 B. 宗教画派与风俗画派的杂糅 C. 审美价值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D. 佛教故事与中国文化的融合16元朝共举行科举考试17次,只设进士一科,后16次仅登科进士1135人,而且进士分配名额极不公平,蒙古、色目、汉人的人口基数相差极端悬殊,但名额却一样。据此可推知,元代的科举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A戏曲艺术的发展 B民族凝聚力增强C科举制度的完善 D元朝统治的强化17.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

8、夷狄也。”可见,魏源这一认识A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B阐释了“师夷长技”的救国主张C旨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 D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18.“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随时代变化而变化。1861年冯桂芬指出西学中“如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等,皆得格物致理”,“格致”一词正式指称西方科学并流行起来。冯桂芬提出“格致”新词义A减少了开展洋务运动的阻力 B提供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C促进了传统儒学向近代转型 D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19. 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

9、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 B中体西用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20.“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该言论批判的是A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 B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D康梁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21.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指出:“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康有为的主要用意是A说明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B提醒清朝统治者不要与民争祸C强调维新变法已具备群众基础 D论证自上而下

10、变法具有合理性22. 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 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A. 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 丰富国民史学知识C. 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 培养国人全球视野23.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刊循环日报,论天下大势,议治国方略。其达民情一篇开头即“善治国者,必先使上下之情不形扞格(矛盾),呼吁必闻,忧戚与共,然后弊无不革,利无不兴。”王韬旨在 A参与维新变法 B变革政治制度C号召民主革命D引进西方技术24. 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

11、量达到70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议论明通,识解超卓”。时务报的畅销 A使宣传西方思潮成为主流 B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创造了舆论氛围 C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使戊戌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25. 严复把国富论译为原富,并于20世纪初期在中国出版。书中反对清政府的官办做法,认为民之生计,宜听民自谋,经济自然秩序就是竞争,“大生财能事”就是以最少的工力生产最多的物品。严复翻译国富论 A主要是为了介绍西方的经济理论 B进一步证明了进化论的正确性 C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主张官督商办的

12、经济发展范式261895年1月,严复发表原强一文,认为物种起源中最重要的是“争自存”“存宜种”,并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这里,严复旨在 A反思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 B揭露马关条约的危害 C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D系统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27. 下表是不同史著对“公车上书”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 述出 处“至四月初八日投递(上书),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康有为我史“其(上)书宗旨则以变法为归一言甚激切,大臣恶之,不为代奏。”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执政主和者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同人以成事不说,纷纷散去,且有数省份取回知单者,议遂散。”徐勤南海先生四上书杂记

13、A上书时间发生在四月初八 B上书内容致使督察院拒收C督察院拒收致使上书受挫 D上书目标在当时没有实现28. “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整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根据这一宗旨而成立的国际组织A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B保证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C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到来D顺应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29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每盎司41.5美元,超过官价18.57%,为此,美国联合英国、法国、西

14、德等八个国家于1961年建立黄金总库,共拿出2.7亿美元黄金,负责维持黄金价格,并采取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B世界经济多极化加速发展C美国的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D美元的收支状况不断恶化30二战后,西欧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特别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六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这说明欧洲走向联合是A抗衡美苏势力的需要 B源于共同的文化基础C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欲联合第三世界国家31据统计,1956年,发展中国家GDP只占世界GDP的21%;到2

15、012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已占世界GDP的近50%;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9%,发达国家为2.8%,发展中国家则高达7%。由此可见A发展中国家引领世界经济 B经济区域集团化效果显著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32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阻 B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C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D亚洲地区主导世界经贸的发展二、非选择题(第33题25

16、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

17、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类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14分)(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与传统书院相比,维新派开办新式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1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12分) 材料中国近代历史可谓一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明清时期,国人已经有了一些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如传教士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民族出路的过程中把目光投向西方,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派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以“中体西用”为旗帜向西方学习。随着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了以引进西方政治制度为目标的运动。民国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打着“民主”“科学”的大旗,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此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9、,并日益和中国实际结合,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摘编自郭朝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分化及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2分)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颜真卿是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的后代,唐初学者颜师古的五世从孙。少年时勤学,知识广博,善写文章,尤擅长书法。开元年间考中进土,曾为监察御史。由于杨国忠怨恨他不归附自己,把他调出京城,担任平原太守。当安禄山谋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颜真卿以预防连绵大雨为由,修缮城防,召集壮丁贮备粮食,而对外却仍会集宾客文士泛舟饮酒、赋诗,以免安禄山疑心。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河朔一带全部沦陷,唯独平原城防守完备。河北十七郡归顺了朝廷,共同推举颜真卿为主帅,聚集了兵马二十多万,横向贯穿在燕赵之间,阻绝安禄山的叛军。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尚书仍为平原太守,不久又加任为河北招讨采访使。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后,朝廷命令颜真卿到许州安抚李希烈,李希烈逼迫他上表朝廷,洗刷自己的罪过,颜真卿没有听从,以至身死。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颜真卿的历史功绩。(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真卿取得历史功绩的原因。(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