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明理学 第3课 课标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难点比较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分析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春秋:创立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西汉:正统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孔 子 孟 子 秦始皇 董仲舒 知识回顾探究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道、佛 儒(根本)(目的)“理学”的概念:江 南 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探究一:依
2、据材料概括宋明理学兴起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归纳概括:理学兴起的背景 汉末以来,社会动荡;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独尊地位受到冲击。三教合一(三教图)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创立奠定基础。三教图(清丁云鹏)图中的三教是:_、_、_ 三个人分别是:_、_、_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究二:宋明理学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有哪些?北宋 程颐 南宋 朱熹 北宋 程颢 南宋 陆九渊 明代 王守仁 理学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地位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3、理学的开创者 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的理学体系 心学的创立者 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理学代表人物的地位 探究:程朱理学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 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卷九 理是世界的本原(法则、规律)(理学核心思想)人伦者,天理也。河南程氏外书卷七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本质上是社会人伦之理(社会
4、伦理属性)四书章句集注 探究:程朱理学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二程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朱文公文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探究: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含义:目 的:明道德之善 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 普遍天理的认识“格物”即考察、研究具体事物,“致知”就是获取事物之理,并尽量加以扩充积累。朱熹的“格物致知”是穷究事物之理,而具体事物的理是理解宇宙根本法则的媒介。叶朗 费振刚 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 探究:程朱理学 “理”是万物的
5、本原 天理体现为社会伦理,“存天理,灭人欲”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认识论)主要思想:历史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探究:程朱理学总述 鹅湖之会 朱熹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南宋陆九渊 去人欲 探究:陆王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答顾东桥书 探究:陆王心学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 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6、去人欲,恢复良知本性。(为善去恶)知行合一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一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一个心去恶。传习录上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探究:陆王心学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探究三:本课综合探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清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清人戴震 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程朱理学的影响 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积极影响:塑造
7、中华民族的性格 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品德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 小结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1、“理”是世界的本原 3、“格物致知”2、存天理,灭人欲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巩固练习 1、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A.孔子、孟子、荀子 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8、B C 小知识: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在朱熹和陆九渊兄弟之间展开,因发生在鹅湖寺,故城“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请朱、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当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就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这次争论,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争论的实质,都是为了互争正宗教主地位。但是,这次“鹅湖之会”并没有解决他们两派学说之间的分歧,故以后还有更加激烈的关于世界观问题的争论。尽管如此,“鹅湖之会”对当时学术界却有很大的影响;鹅湖书院之所以能几百年来永留胜迹,誉满江南,正与朱、陆诸子的“鹅湖之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