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合格考)(含解析)第卷 选择题(共50分)1. 当严重的生态危机迫使我们真正厘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我们不禁要追问过往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切性,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追求也成为一个必然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发展哲学的应有之义。这体现了( )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严重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去厘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使得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一个必然选择,使得人们意识到了要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体现了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符合题意。: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知识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选项说法不完整,错误。故本题选B。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了“气者,理之依也”的命题;北宋时期朱喜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的观点( )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都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都触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都在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都触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都在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故入选,不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未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故不选。故本题选D。3.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世界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执掌国家政权A. B. C.
4、 D. 【答案】C【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故入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能把哲学凌驾于科学之上,故错误。:把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唯一条件是错误的,故错误。故本题选C。4. 2020年9月2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近日要求各州做好2020年11月1日前“大规模”分发新冠疫苗的准备。这个时间靠近美国大选时间,而很多卫生专家称新冠疫苗在2
5、020年底前无法完成研发和审批。由此可见,美国的想法( )A. 遵循了物质第一性原理B. 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 没有受到世界观的指导D. 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答案】B【解析】【详解】A:材料中美国的想法违背了物质第一性原理,A错误。B:在无法完成研发和审批的情况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近日要求各州做好 “大规模”分发新冠疫苗的准备,这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符合题意。C:美国的想法受到错误的世界观的指导 ,C错误。 D:材料中美国想法错误的发挥了意识的能动性,D错误。故本题选B。5. 以下两个知识点是十分重要,又很容易搞混的,你能分清楚吗?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根本属性是_。( )A
6、. 运动 客观实在性B. 客观实在性 运动C. 相对独立性 联系D. 客观实在性 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ABC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 猫为什么爱抓老鼠?现在经研究发现,猫咪生长发育需要牛磺酸,自己不能合成这种物质,老鼠体内正好有这种物质,所以猫咪才会喜欢抓老鼠。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C.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客观的D.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答案】D【解析】【详解】D:猫咪生长发育需要牛磺酸,自己不能合成这种物质,老鼠体内正好有这种物质,所以猫咪才会喜欢抓老鼠。材料主要
7、说明了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故D入选。AC:选项AC与题意不符,不选。B: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具体形式也会发生改变,并不是稳定的,故B错误。故本题选D。7.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8、的合理方案统筹湖南规划编制全局可以实现国家整体的最优目标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统筹考虑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顶层设计主要强调统揽全局、重视整体,用系统优化、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符合题意。: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观点错误。:相对于国家整体来说,湖南规划编制只是局部而不是全局,观点错误。故本题选D。8. 当病毒肆虐时,它不会识别感染对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是“白人”还是“黑人”,它的目标只有一个人类。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9、,人类的抗疫行动必须跨越文明冲突陷阱,跳出小圈子与零和博弈的思维。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当病毒肆虐时,它不会识别感染对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是“白人”还是“黑人”,它的目标只有一个人类。说明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符合题意。:材料中“人类的抗疫行动必须跨越文明冲突陷阱,跳出小圈子与零和博弈的思维”可知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意识对客观
10、事物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说法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又要抓住机遇,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这表明()A. 质变就是发展,质变比量变更重要B.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防止对平衡和静止的破坏,才能促进事物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A:质变比一定是发展,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讲,质变比量变更为重要,A排除。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选项表述错误,B
11、排除。C:我国经济发展既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又要抓住机遇,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正确。D:对平衡和静止的破坏属于质变,好的质变可以促进事物发展,选项表述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C。10. 漫画必要的失去往往会是一种得到,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B.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联结D.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答案】D【解析】【详解】ABC:漫画内容未涉及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关内容,ABC不符合题意。D:题干漫画反映了在金钱和生命
12、中挣扎,说明了必要的失去往往会是一种得到,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 “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体现的哲理是(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B.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C.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 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B:“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反映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B符合题意。AC:题干体现的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
13、证统一的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点,AC不符合题意。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错误。故本题选B。12.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他强调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说明(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相互转化推动事物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说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
14、矛盾;同时也说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符合题意。: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事物发展;不是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推动事物发展。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不是矛盾主要方面的作用,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 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C.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答案】D【解析】【详解】ABC: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与
15、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都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不是二者的根本分歧,选项不符合题意,ABC排除。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为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选项符合题意,D正确。故本题选D。14. 2020年中国首次利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进行台风的探测,该设备可用于超远距离风场数据探测。这告诉我们( )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对人类更有利 人的需要是研发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的动力 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人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 B. C. D. 【答案】C【解析】
16、【详解】:材料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用于对台风的探测工作,这说明人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也体现了人的需要是研发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的动力。符合题意。:无论人为事物的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说哪种联系对人类更有利。说法错误。:人应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5. 针对世卫组织对疫苗的看法,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发表观点。他认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疫苗可能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新冠疫苗的诞生和不断优化是必然的。支撑这一观点的哲理有( )事物
17、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受历史条件制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一个非常优秀的疫苗可能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新冠疫苗的诞生和不断优化是必然的,这反映了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符合题意。: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可以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性结合起来认识事物,错误。:题干中体现的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受历史条件制约在题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8、。16. 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为优化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一带-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注人了强劲动力,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已经成为全球极具活力和受欢迎的公共合作平台。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总是”说法太绝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先于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观点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
19、要依赖于社会存在而不是“独立”于社会存在;材料中“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体现了色号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符合题意;材料中“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表明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故符合题意。故本体答案为B。17. “天不人之恶寒冷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与“眼闭花落,眼开花开”。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A.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B.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答案】D【解析】【详解】D:“天不为人之恶寒冷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意
20、思是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体现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眼闭花落,眼开花开”意思是花开花落不取决与花自身,而在于人的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题干这两种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D正确。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否承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题干不符,A错误。B: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当成决定整个世界的力量,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绝对理念等)当成决定世界的力量,与题干不符,B错误。C: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
21、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与题干不符,C错误。故本题选D。18. 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 )A.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B. 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C.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 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D:由题意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22、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D符合题意。A: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材料无涉及经济基础的变化,也无涉及上层建筑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无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B不符合题意。C: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受社会存在变化的制约,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9.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
23、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明确了任务目标,指明了落实路径。这表明( )A. 实践具有能动性,能创造出理想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进步C. 改革应着眼于事物关键部分,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革经济基础方能适应环境治理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而不是强调实践具有能动性,能创造出理想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A不合题意。B: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
24、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明确了任务目标,指明了落实路径。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进步,B符合题意。C:改革应着眼于整体,统筹全局,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C错误。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革上层建筑方能适应环境治理需要,D错误。故本题选B。20. 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深圳的明天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深圳入接续奋斗,逐梦奔跑。这表明(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群
25、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深圳的明天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深圳入接续奋斗,逐梦奔跑,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符合题意。: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革,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故本题选B。21. 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
26、的高风亮节,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强调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因为( )价值观越正确,人生价值就越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强调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是因为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正确。: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但这不意味着价值观越正确,人生价值就越大,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主要他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大小,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涉及对一个人的价值
27、的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 为实现乡村振兴,某村成立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了“稻虾共生”项目,依靠“一水两用、一船双收”,不仅增收,而且环保:稻梗变成养虾的饲料,虾的排泄物又成了稻谷的养料,每亩化肥用量可减少30%。“稻虾共生”项目的成功,佐证了(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前提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创造事物之间的新的具体联系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错误。:该选项扩大了创新意识的作用,错误。:某
28、村成立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了“稻虾共生”项目,稻梗变成养虾的饲料,虾的排泄物又成了稻谷的养料,每亩化肥用量可减少30%。这佐证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创造事物之间的新的具体联系,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23.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主要强调()A. 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B. 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C.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D.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答案】B【解析】【详解】B:题中材料“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29、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选项A、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故本题选B。24. 疫情缓解后走出家门的人们,不再喜欢扎堆、凑热闹,在银行、医院等场所,人们自觉遵守有形的“一米线”。而在更多的场所,没有告示,无人提醒,无形的“一米线”意识已经在人们头脑中扎根。文明的“米线”,正出现在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这一转变表明( )社会文明进程随着价值观的变化而推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社会意识往往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该选
30、项夸大了价值观的作用,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表述有误。:疫情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选择都有了变化,这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5.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者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是我们医者的使命。“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为中国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材料体现了( )A.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B. 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C.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D.
3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答案】A【解析】【详解】A: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是我们医者的使命。“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为中国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反映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A符合题意。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说法错误,B排除。C: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错误。D:材料中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为话题,说明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没有涉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2
32、6. 1989年12月,第44届国际联合国大会决定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2009年12月,第6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0月13日指定为国际减灾日,意在提高人们在防灾减灾中如何采取行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2020年10月13日是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强调关注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甲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乙认为人定胜天,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自然灾害;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我们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1)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形态。(2)
33、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1)甲认为天命不可违,是客观唯心主义。乙认为人定胜天,是主观唯心主义。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是辩证唯物主义。(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开展经济活动。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把握和利用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解析】【分析】本题以“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
34、险”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详解】(1)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要求回答甲、乙、三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形态。从材料可以看出,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甲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说明他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乙认为“人定胜天,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自然灾害”。说明他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我们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是辩证唯
35、物主义。(2)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材料“将10月13日指定为国际减灾日,意在提高人们在防灾减灾中如何采取行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可以看出,合理开展经济活动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研究把握和利用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由材料“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可知,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人与自
36、然的关系。【点睛】哲学措施类试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具体措施。找准题目中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找解决的方法。必须从材料中寻找突破口。分析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并按哲理进行分类。解此类问题,不是简单的回答原理与方法论,而重点是在于解决的措施。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确诊人数连续多日归零,出院人数显著增加对此,许多人欢欣鼓舞,渴望早日摆脱居家隔离,甚至有些地方出现多处人口聚集现象。但国外感染人员不断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正处在最吃紧的关键阶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
37、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运用所学发展的知识,联系材料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认识。【答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战“疫”必将成功。因此,要坚定必胜信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疫情复杂,战“疫”面临很多困难,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质变。因此,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38、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等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发展的知识,联系材料谈谈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认识。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发展的知识。解答此题,考生首先应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材料:“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确诊人数连续多日归零,出院人数显著增加”,“但国外感染人员不断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念,另一方面要做好走曲折道路的准备;材料:“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这说明事物发展是量变和
39、质变的统一,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据此整理作答即可。【点睛】“认识类”主观题一、主要设问方式: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如何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二、解题方法与技巧:策略一: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策略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28. 截至2020年10月30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45
40、12万例。当前,疫情正在全球多点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人类都是一场大考。如何应对?未来各国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又当如何?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爆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知识,说明为什么
41、人类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答案】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和预防是逐步深入的,并不断取得成效。【解析】【分析】本题以人类
42、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人类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中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过程的信息入手进行分析。“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这体现了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从最初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这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
43、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这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这体现了认识具有上升性。【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2解题方法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
44、件和社会环境。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3失分警示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
45、典时代”。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是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民法典的出台适应了当前时代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意识
46、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民法典的颁行,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法典的编纂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民法典的的颁行,反映人民意愿,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民法典的编纂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47、民法典的编纂背景及其编纂的作用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知识材料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即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可以确定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
48、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民法典的出台适应了当前时代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民法典的颁行,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民法典的编纂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
49、和群众路线。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民法典的的颁行,反映人民意愿,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民法典的编纂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