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2.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以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二、能力目标能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化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这充分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通过学习,我们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教学难点】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学案导学与课堂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课时我们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来学习了中华源远流
2、长这一基本特征,今天,我们要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再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博大精深。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引领学生先通识本框知识层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材主要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来表现)(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处理:P66探究1归纳:通过意大利的旅行家,英国的建筑师和学者分别对中国的瓷器、园林艺术、科技发明等的高度评价,客观地展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辉煌灿烂,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过渡)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真可谓内涵上极为丰富“独树一帜”,成就上“独领风骚”,这种独特性可以从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
3、学技术两方面得到有力的证明。1. 文学艺术(学生阅读教材P662段以及P67相关链接一,)归纳:四大名着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外国学者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还有皮影、双簧等多种艺术,祖先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文学艺术财富。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特点: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过渡)下面我们再从科学技术成就方面来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 科学技术(学生阅读教材P673段以及P67相关链接二和P68探究2,)归纳:都江堰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
4、生态工程”,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的宏大工程,它的设计规划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除此之外,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就有26项,比如,科学方面,天文、立法、医学、数学、农学;技术方面,蚕丝织品、瓷器、铁器、火药等等。就像罗伯特所说,“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中国的古代科技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地位: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德育教育:进入近代,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科技落后于西方,但我们
5、不能因近代的衰微而否认古代的辉煌灿烂,我们要坚信中国的现代科技将来一定会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要充满信心和热情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过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表现在其独特性上,而且表现在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引导阅读P68相关链接和P69探究3,)1. 典型表现 吴越文化:水乡文化 滇黔文化:边陲山寨文化归纳: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水为江南带来了优越的文化内涵。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西南地区,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多样,多民族交错杂居,因而滇黔文化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都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2地域文化形成的原
6、因: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处理:P69探究3归纳:吴越文化是水乡文化,“水性使人通”,所以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是边陲山寨文化,“山性使人塞”,所以滇黔文化内敛性强,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其自然条件是密切相关的。(过渡)在我国,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客家文化等,这些区域文化,异彩纷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不同的区域文化之间也在长期相互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3. 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
7、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过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引导阅读P696段及相关链接,思考P70探究4,)1. 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雕刻建筑艺术:敦煌石窟(汉族)、云冈石窟(鲜卑族)、龙门石窟(吐蕃族)、民族文学:格萨尔王传(藏族)、江格尔(蒙士族)、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民族舞蹈: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维吾尔族和藏族舞蹈(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过一个知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
8、一。对中华文化而言,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共同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过渡)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什么是包容性?这种包
9、容性有何作用?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的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难点突破: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在自己发展历程中,从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而是以非凡的包容性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 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整合力,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文化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包容精神在思想方面表现为对诸家学说采取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4. 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导一练一思一总四个步骤来完成每一目的教学,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但是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最后一目处理的有些粗糙。我在想,有些时候我们真正完全放手给学生们去操作,是不是效果要比现在这种方式好一些!建议不同类型的班级可以尝试变动一些东西。总之,今天这节课知识体系,知识点还是较为扎实的,只是难点处理的不是很好。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