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万荣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6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认为道德并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先秦儒家强调道德的主要目的是A. 达到复古的政治目标B. 旨在推动社会变革C. 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D. 努力完善个人品质2. 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A. 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 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C. 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 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3. 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
2、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这体现了当时A. 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差异B. 江南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C. 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被打破D. 南北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4. 下表中国近代前期不同类型企业工人人数情况统计表。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 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B. 洋务经济占据经济主导地位C. 近代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5. 1920年3月,北大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立,以搜集、编译马克思主义文献著作和分组研究专题理论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关注国内大事,发展工人人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这说明该研究会A. 注重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B. 成为中共北京地区党组织的前身
3、C. 最先向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D. 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6. 1942年,在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1921年开始的,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明了历史的发展。”毛泽东旨在A. 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B.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民主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C.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必须得到肯定D.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7. 下表是“中国1957年和1978
4、年的三农数据比对表”。据此可知,这20年间我国根据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编制A. 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停滞B. 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发展C. 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 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7. 如图为1907年日新画报上刊登的不开通漫画。此画实质上反映了清末A. 清朝政府极力阻挠教育的变革B. 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C. 新1日思想交锋表现异常的激烈D. 社会转型之路困难重重8. 1965年,在中央统一领导下,26个部委、3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科技人员大力协同研究导弹和人造卫星。这说明国防尖端科技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我国A.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深化B.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C. 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D. “一五”计划奠定的基础9. 许倬云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一方面是汉人的反满运动,另一方面是社会底层与边陲反抗上层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这场运动()A.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B. 沉重打击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力量C. 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D.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10. .井陉县孙庄村位于河北山西结合部,村里矗立着邻县南望楼、西冶各街村为孙庄村立的施饭济困碑,碑文为:“时值洋兵过境,避乱栖于马头红山,多有势迫情皇,升米未带者,数日未餮。幸蒙仁村意气相激,古数余里登山施饭。至德当旌,籍以刻石流芳,永感盛德。大清光绪二十
6、七年三月上旬平邑。”这一石碑见证了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甲午战争11. 下表反映了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部分年份)。表格信息反映出该银行年份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钱庄外国洋行外国在华银行合计1897年底70141241001898年底51113801001899年底850150100A. 民族经济领域的放款额逐年递增B. 秉持爱国理念拒绝与洋商合作C. 受益于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D. 推动了中国民族经济的近代化12. 孙中山针对“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其果,总是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的弊端。”为
7、此他提出了A. 恢复中华B. 联俄联共C. 创立民国D. 节制资本13.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 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 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D. 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14. .邓小平晚年在回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时说:“我在这里待了六天,会议开了一天一夜,极为紧张。”那是“武汉最热的时候,开会的当时连门也不能开,进去了就不能出来。”据此推断,这次会议是A.
8、中共一大B. 八七会议C. 遵义会议D. 中共八大15. 如图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的战争指导方针。与此相关的战事A. 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D. 提升了华北敌后抗战必胜的信心16. 在某一战役中,毛泽东发布电文:“在二十一 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这一战役()A.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C. 实现东北三省解放D.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17. 观察漫画敬祝进步,它
9、主要反映了A. 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 人们高涨的建设热情D. 三大改造基本结束18. 毛泽东指出,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这里的“现阶段”止于A. 1949 年B. 1953 年C. 1956年D. 1966 年19. 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A. 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B. 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
10、同存异”方针C. 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D. 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0.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21. 中共中央某次会议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次会议应是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22.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11、A. 主要内容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3.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24. 下表是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两次战争的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A. 民族意识B. 经济实力C. 政府领导D. 国际援助25. 下图是我国19522002年国民收入变化图。其中,国民收入迅速增长主要
12、得益于A.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 开展经济体制改革C. 推行科教兴国战略D.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26. 1867年,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却遭到了监察御史张盛藻以“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的理由反对。据此可知,当时兴办洋务A. 遭到了中央高级官员的破坏B. 缺少最高统治者的明确支持C. 面临着新型人才短缺的瓶颈D. 提出了废除旧教育体制要求27. 6.新文化运动树立的民主和科学旗帜,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还促进了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广泛传播。所以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既是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
13、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是一场价值重建的运动。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B.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C. 否定了资产阶级之前的所有成就D. 用科学和自由取代了传统和专制28. 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A.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B. 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C. 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D. 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29. 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
14、。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B. 人民物质需求未得到满足C. 体制转型中矛盾复杂性D. 生产关系调整出现了失误30. 明朝将元朝南方三省统统一分为二,江西省回到汉豫章郡、唐后期江南两道的范围,又成了完整的地理区域;福建省回到唐后期福建观察使辖区和两宋福建路的领域。又将元朝北方的中书省一分为三,北平、山东和山西元朝犬牙相错之区只留下陕西一省。这反映明朝A. 基本放弃了犬牙交错的原则B. 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遗病C. 加强了地方官员行政管理能力D. 迅速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二、简答题(共40分)31. (12分)材料 1978 年
15、至1985年是我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减贫动力主要来自农村改革及农村经济的发展。1979 年中央成立专门机构支持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1980年又设立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但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1986 年至2000年,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政府采取以发展为核心的扶贫政策。由国家投入资金,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各种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同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2001年至2013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协调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在此期间,基层组织发
16、展日益规范,“要致富,选好党支部”成为贫困人口的真实呼声。摘编自董敬怡 中国扶贫改革40年:历程、经验及展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扶贫改革的阶段性特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扶贫改革工作的基本经验。(6分)32. (10分)材料金世宗即位后面临的形势很严峻,在内部,契丹、汉族人民反金丰争迅速发展,外部宋朝抗金复国势力高涨。在这种形势下,金世宗采取了“内安外和”的对策以稳定统治。在政治上继续采用辽、宋的汉官制度,完善了科举制度,创设了女真进士科,参加考试的有女真人,也有契丹、奚、渤海等诸色人;大批任用非皇室女真人、汉人、契丹人、渤海人参与
17、执政;派官员到各地督劝女真户务农,给他们补授土地或者换授良田,禁止买卖土地;提倡田猎、督导女真郜民练习骑射,以保持其尚武传统;设女真学校,提倡学习女真文,讲女真语,以保持本民族文化。金世宗在住时,社会较为安定,女真貴族间长期以来的纷争逐渐结束,统治集团内部趋于稳定,故旧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摘编自漆俠主编中国改革史)(河北教育 出版社)(1)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改革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金世宗在民族关系方面的改革措施。(6分)33. 材料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张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
18、的恶果,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比较明确地提出这样的主张:尽速讲求商务、艺,采取保护政策,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张之洞奏派张和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前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张謇与陆润痒却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6分)(2)根据材
19、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4分)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下表是不同著作或文献对“大一统”认识的摘要。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儒家强调道德是个人生存的意义和根基,通过规范个体来规范社会,意在通过道德塑造一个有序的社会,C正确;儒家强调道德的目的是重构社会,而非复古,排除A;儒家强调的是道德对个体的重要性,其目的并不是直接指向社会变革,排除B;D只体现了儒家强调道德的一面,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2. 【答案】B【解
20、析】【详解】从表格信息看出,普通士察举入仕者占有一定比重,高官贵戚子弟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说明察举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B;察举制选官的依据是孝廉,无法体现注重阶层平衡,排除A;材料不能看出入仕者是否是儒生,排除C;察举制选官的依据是孝廉,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不能反映制度设计与实践的背离,排除D。3. 【答案】A【解析】【详解】广东福建产糖,浙江绝大部分土地种植喂蚕桑树,松江苏州盛产棉花,反映出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A正确;明代都城在北方,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区域差异,其依然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体系之上,排除C;题干未提供北方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4. 【答案】C【
21、解析】【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中国近代前期不同类型的企业工人人数是不一样的,最多的是外商企业,最少的是洋务民用企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企业的工人人数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企业的发展状况,由材料数据可知,当时中国的近代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C正确;“已经完全解体”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近代的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故B说法错误;材料是不同类型企业工人人数情况统计表,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速度,故D错误。5.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马克思主义文献著作和分组研究专题理论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关注国内大事,发展工人人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可以看出,此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关
22、注国内的工人运动,反映出其注重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A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排除C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D项。6.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把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政治障碍;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辛亥革命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故选A;材料强调中共成立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不是强调辛亥革
23、命和五四运动的地位,B错误;材料没有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功绩,C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D错误。7. 【答案】D【解析】【详解】从1957年至1978年,农业的机械总动力指数的大幅度上升,但是农业劳动者总数并未有大幅度下降,同时农作物播种面积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这意味着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提升,但是从业人口依然大量存在,说明当时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D正确;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数的上升,说明当时农业现代化进程取得较大进展,排除A;农村人口占全国比重从1957年至1978年有小幅度下降,说明城镇化水平有限,排除B;1978年农村改革刚刚开始,无法判断其是否取得了成效,题干所列数据是195
24、7年至1978年期间积累所得,排除C。8. 【答案】C【解析】【详解】由中央统一领导,调动积极因素为科研提供条件,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体制改革,排除A;B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排除;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排除D。9. 【答案】A【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的拜上帝教符合“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的信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没有帝国主义,B错误;C项是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排除。10.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值洋兵过境,避乱栖于马头红山”“
25、大清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上旬平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绪当政时期,列强侵略至河北一带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C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皇帝不是光绪,排除A、B;甲午战争时期,日军并未深入河北一带,排除D11. 【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通商银行的放款比例倾向于国内工商业,这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材料信息只是说明投资比例变化,无法看出放款额增加,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看出中国通商银行与洋商拒绝合作,排除B;材料信息反映的时间是清朝末年,排除C。故选:D。12. 【答案】D【解析】【详解】孙中山认为西方各国富人阶层享受了社会发展的成果,而贫民深受其害
26、,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分化,为避免出现这一局面,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主张节制资本,D正确;恢复中华属于民族主义内容,排除A;联俄联共、创立民国属于政治领域内容,与解决贫富分化无关,排除B、C。13.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说明作者认为旧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意,再注意这一思想来自旧思想与国体问题,特别要注意牵涉到“国体”问题即国家的政治体制的问题,所以材料的主旨就是解放国人思想以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故选B。ACD项虽有道理,
27、但不是本质意图。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14.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最热”的时候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八七会议,B项正确;邓小平没有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A项错误;遵义会议是在贵州遵义召开的,C项错误;中共八大是在北京召开的,D项不符合题意。15. 【答案】B【解析】【详解】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根据“浙沪”可知,作战地点是上海浙江一带,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故选B;A是平型关大捷的意义,C是武汉会战的意义,D是百团大战的意义,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8、。【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浙沪”,联系淞沪会战的史实分析解答。16.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等信息判断可知这一战役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故选D项;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跃进大别山,排除A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的是三大战役的胜利,排除B项;实现东北三省解放的是辽沈战役,排除C项。故选D。17. 【答案】C【解析】【详解】从漫画中“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我相信你!”,以及骑自行车到骑摩托车的寓意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劳动人民对于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
29、涨,故C项正确;浮夸风属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的内容,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于1957年超额完成,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1956年基本结束,D项错误。18.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故C正确;AB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9.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会议应当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答案为B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
30、际会议,排除A项;C项不是万隆会议的内容,D项不是万隆会议的影响,均排除。点睛: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反映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认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20.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中“民主革命两步走”可知出自1942年的新民主主义
31、革命;依据中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可知出自1949年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依据中“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出自1957年的论十大关系;依据中“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可知出自1928年的井冈山的斗争。依据时间排序可知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A、C和D顺序错误,排除。故选B。21.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故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与材料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不符,排除A。中共十四大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32、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与材料不符,排除C。22.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海国图志为近代魏源所著。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排除A;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思想,排除D;根据题干信息“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说明海国图志对西方的介绍涉及西方政
33、治体制,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23. 【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4.
34、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此时是封建君主专制时期,国人的民族意识薄弱。抗日战争时期则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民族意识空前强化,所以出现巨大反差的根本因素是民族意识的不同,故选A;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实力差距相较甲午战争期间更为悬殊,排除B;政府领导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根本因素,排除C;国际援助属于外部因素,不是根本因素,排除D。故选A。25. 【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表可知,国民收入在1982年后迅速增长,主要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B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与题意不符,故A排
35、除;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点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26. 【答案】C【解析】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结果遭到了监察御史的反对,这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所以这意味着兴办洋务会很难找到科甲正途的人参与,故选C;题干中指的是洋务运动遭到反对,并不能由此说遭到破坏,故排除A;洋务运动当时是得到了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支持的,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题干没有提到废除旧教育体制,故排除D。27. 【答案】D【解析】【详解】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
36、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反对专制、迷信和传统,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故选D;新文化运动是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A错误;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8.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面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新启蒙运动者提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信,以此来战胜侵略者,并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故A错误。抗
37、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升华,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凝聚力的精华,墨家哲学中的赖以生存、苦行节俭和发愤图强的精神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勤俭节约的抗战精神以及中华民族英雄主义的革命精神有历史传承性,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科学大旗,促进民众的觉醒,“第一要自主”,说明民族救亡是最紧迫的,故C项错误。 1936-1937年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促使此时期的知识分子对激进的新文化运动自觉地进行反思,提出重视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鄙视盲目全盘西化,故D项正确。29. 【答案】C【解析】【详解】
38、根据“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说明扩大市场作用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故C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并且现在已经取得很大成效,A表述错误;B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无法体现生产关系调整,排除D。30.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省制施行的结果是各省出现犬牙交错的情况,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
39、,但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是行省制的弊端所在,故明朝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弊端,B项正确。材料强调明朝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弊端,而不是基本放弃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且陕西就保留了犬牙交错的原则,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加强了地方官员行政管理能力,而是强调明朝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弊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的行政效率的信息,而是强调明朝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弊端,排除D。二、简答题(共40分)31.【答案】(1)阶段性特征:1978年至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减贫阶段,总体上属于国家层面“输血式”、“救济式”扶贫。1986年至2000年,开发式扶贫阶段,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经济开发,达到脱贫目的。200
40、0年至2013年,综合性扶贫开发阶段,从经济开发向全面小康迈进。(2)经验:政府主导,注重财政经济扶贫(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科教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与加强党和政府的基础组织建设相结合,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解析】【详解】(1)阶段性特征:根据“1978 年至1985年是我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得出1978年至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减贫阶段,总体上属于国家层面“输血式”、“救济式”扶贫。根据“1986 年至2000年政府采取以发展为核心的扶贫政策”“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得出1
41、986年至2000年,开发式扶贫阶段,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经济开发,达到脱贫目的。根据“2001年至2013年,还协调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得出2000年至2013年,综合性扶贫开发阶段,从经济开发向全面小康迈进。(2)经验:根据“中央成立专门机构支持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得出政府主导,注重财政经济扶贫;根据“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得出加强科教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根据“基层组织发展日益规范”“要致富,选好党支部”得出扶贫开发与加强党和政府的基础组织建设相结合,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32【答案】(1)特点:
42、采用汉制,改革政治文化制度;完善了选官制度;重视农耕,保障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交融发展的同时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2)评价:采用汉制促进了女真族的发展;学习汉族文化,尊重本民族文化,有利于形成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 “采用辽、宋的汉官制度,完善了科举制度”,“大批任用非皇室女真人、汉人、契丹人、渤海人参与执政”等可知其改革具有采用汉制,完善了选官制度的特点;由“派官员到各地督劝女真户务农,给他们补授土地或者换授良田提倡田猎”可知其重视农耕,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金世宗)督导女真郜民练习骑射,以保持其尚武传统;设
43、女真学校,提倡学习女真文,讲女真语,以保持本民族文化”等信息可知,金世宗改革在促进交融发展的同时,还注重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2)评价:根据材料中“,金世宗采取了内安外和的对策以稳定统治”,“完善了科举制度”,“提倡田猎”,“保持本民族文化”,“社会较为安定,女真貴族间长期以来的纷争逐渐结束,统治集团内部趋于稳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女真族发展、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等方面,分析金世宗在民族关系方面改革的积极影响。33【答案】(1)主张:对工商业实行保护政策;设立专门的工商行政机构以抵制洋货倾销;实行商办官助的方针发展民族工业。(2)评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4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救国道路行不通。【解析】【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尽速讲求商务、艺,采取保护政策”可得出对工商业实行保护政策;根据材料“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可得出设立专门的工商行政机构以抵制洋货倾销;根据材料“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可得出实行商办官助的方针发展民族工业。(2)评述:根据材料“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痒却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可知,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根据所学知识
45、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张謇的实业救国道路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救国道路行不通。34. 【答案】“大一统”思想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西周时期,各民族繁衍生息,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风俗、文化,但随着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推行,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交融,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分裂动乱,诸子百家不仅将原有的“大一统”观念系统化、理论化,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强调国内政治秩序的统一问题。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初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问题,系统
46、发挥了“大一统”思想,强调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符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华民国时期,在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下,更加强调五族共和,立足于中华民族意义上的大一统。总之,“大一统”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其内容的发展与丰富,推动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和文化进步。【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中不同时期对“大一统”的认识来拟定主题,即不同时期关于“大一统”的认识不同,内涵不断扩充,由此得出观点:“大一统”思想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论证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大一统思想的内涵和对应时代特征以及时代思想相符,从这一角度切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