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绝”“弥”“疾”和虚词“也”的意义、用法。2分析理解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抱负和思想志趣。3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1字音字形绥(s
2、u)喟然(ku)莞尔(wn)偃(yn)箪(dn) 皙(x) 饥馑(jn) 哂(shn)俟(s) 铿(kn) 舞雩(y) 牗(yu)恸(tn)2通假举要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知”通“智”,聪明、智慧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晚鼓瑟希:“希”通“稀”,稀疏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其何伤于日月乎:损害绥之斯来:安抚动之斯和:团结协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坚固,引申为深厚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途径,方法当仁,不让于师:面对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对,不是,指做事
3、不符合礼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何伤乎:妨碍为国以礼:用(2)一词多义绝弥莫疾也(3)词类活用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名词作状语,沿着台阶所谓立之斯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动之斯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尽噫!天丧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4)古今异义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关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君子一言以为知古义:以,可以;为,表现出来。今义:认为。4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偃之言是也!亡之,命矣夫!(2)主谓倒装句贤哉,回也!(3)宾语前置句不吾知也!求
4、,尔何如?夫三子者之言何如?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4)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何伤于日月乎?仲尼岂贤于子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吾无隐乎尔。当仁,不让于师。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5成语积累(1)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2)欲罢不能:要停止也不能停止。罢,停、歇。(3)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有耐心,从不厌倦。诲,教导。(4)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5)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6名言名句(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5、忽焉在后。(2)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7重要虚词结合例句,掌握“于”的常见用法。(1)在,到,从子路宿于石门。(论语)君子之至于斯也。(论语)汤有天下,选于众。(论语)(2)“在方面”“从中”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3)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其何伤于日月乎?(论
6、语)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论语)(5)被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与,跟,同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7)比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仲尼岂贤于子乎?(论语)(8)“见于”,表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2句段赏析(1)叔孙武孙毁仲
7、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赏析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不可诽谤的。他人的才德好比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好比)太阳月亮,是无法超越的。人纵使想断绝与日月的关系,那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这则是子路回答别人贬低孔子的话。通过子路之口赞美了孔子出类拔萃的才能。子路对孔子十分尊重,当自己的老师受到别人无端诬蔑时,学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奋起维护老师的名声。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为人师表;学生也
8、要尊重、爱戴自己的老师。(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赏析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更加高远的境界。这是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也正是孔子所追求的太平社会的缩影,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形象化表述。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世界了。3精读深思(1)子贡反驳陈子禽时说道:“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请辨析子贡这句话所针对的对象是谁。答案子贡的这句话说的是陈子禽。因为子禽的劝说是说孔子不如子贡贤明,子贡的话是对子禽一种不客气的反驳,甚至可以说有点恼
9、怒的成分。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慧。子贡认为子禽的这句话属于后者。他认为子禽这样说是不明智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而紧接着就有一句:“言不可不慎也!”可以说是对子禽的警告之语。接下来的话语,子贡用极其夸张的言辞对孔子的高尚德操和巨大影响进行了渲染和介绍,这样,子禽的话就不攻自破,难以立足了。(2)当孔子谈到师生如何相处时,他说:“当仁,不让于师。”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答案孔子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孔子提出,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把“仁”作为衡量一切是非
10、善恶的最高准则。(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节中,当众弟子谈完自己的理想时,孔子说:“吾与点也!”那么请问,曾皙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到孔子的赞同呢?答案当曾皙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种和谐社会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表现出了曾皙仁爱的思想和他治理国家的一种远大理想。而孔子是主张“仁”“恕”的,当曾皙的这番描述结束时,正好合乎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自然就引起了赞同,所以才有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所以,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更为高远的境界。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的世界了。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难怪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来了。1.(论语子张)2.(论语子张)3.(论语子罕)4.(论语述而)5.(论语卫灵公)6.(论语述而)7.(论语阳货)8.(论语雍也)9.(论语雍也)10.(论语先进)11.(论语雍也)12.(论语先进)13.(论语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