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 所谓“世卿”应该就是父死子继,世及为公卿之意,即公羊传隐公三年注所云:“世卿者,父死子继也。”材料信息说明当时A. 嫡长子继承制已形成 B. 大小宗之间等级森严C. 官场上下级等级森严 D. 各级官吏依血缘世袭2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稃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A. 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 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C. 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
2、,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4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恶逆、内乱等“十恶”重罪, 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C.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5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
3、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 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6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C.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7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主张A. 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B. 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
4、求C. 否定宗法官僚世袭制度D. 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涌现8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A. 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 B.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 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 D. 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9 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B.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10西周初年多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
5、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势力后,分封宋、卫等国。这说明西周时期A. 分封制是当时的一项制度创新 B. 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D. 政治中心开始向东部转移11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政治,后来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权力变化导致东汉A. 监察权力加强B. 中央集权削弱C. 君主专制强化D. 国家统治稳定12我国古代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于A. 夏商周时期B. 春秋战国时 C. 西周 D. 两汉时期13唐宋时期是草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龙其是宋代在农村交通要道口,农村滨河之地,或通往城
6、市的郊区,不仅草市兴盛,而且一些草市还发展成为城镇。这主要说明唐宋时期A. 市场管理体制日趋规范B. 商业经济超过农业经济C. 自给性农业遭到了破坏D. 农产品商品化得到发展14 明代松江是棉纺织业的中心,号称“衣被天下”;苏州、南京是丝织业的中心,“居民大半工技”;江西景德镇,“天下窑器所聚”,畅销海内外;“佛山之冶遍天下石湾之陶遍二广及海外之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 出现农产品的专业化趋势B. 手工业专业化尚未出现C. 手工业呈现专业化趋势D. 出现农产品商品化趋势15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A. 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 避免
7、了西方国家的侵扰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D. 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16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南京国民政府为等集军费,命令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捐款50万元华商电气公司捐款30万元:先施公司捐款25万元。当资本家回避时,就采取恐吓、敲诈甚至绑架的手段。国民政府的这些行为A. 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B. 积极投资于近代工业C. 与民族工业互利共赢D. 指导民族工业的经营17 1952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増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70%,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6.49%上升到355%这些成就A. 表明国民经济形
8、成了完整的体系 B. 莫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C. 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 为国家有计划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18 1960年1月,中共中央指示:在保证完成包产任务的前提下,生产小队应该充分利用田边地角和其他闲散的士地,多种多收,可以经营牧业、林业、渔业和其他副业生产。以上措施表明当时A. 中央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错误B. 三大改造的任务已彻底完成C. 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得到了改正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191984年,德国退休工程师成尔纳格里希被武汉柴油机厂聘请担任厂长,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聘任的第一位洋厂长。这主要源于A.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 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C. 企业
9、自主权的扩大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0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 全面小康时代B. 人民公社时代 C. 计划经济时代D. 市场经济时代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积极地推进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的开放格局,其中与深圳在对外开放战略上同类的是A. 厦门和汕头 B. 大连和天津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22 16世纪以前欧洲社会的商品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仅16世纪,欧洲的黄金总
10、量从55万公斤增加到192万公斤,白银总量由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价格直线上升。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一次世界大战23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A. 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 B. 为工业革命准备重要条件C. 推动贩卖黑奴活动的开展 D. 促使对外殖民不断地加剧24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
11、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A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全球商品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 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2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话是哪一家的观点?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26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
12、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27 战国时期,墨家提倡“刻苦简朴”、“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因为其是A. 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 B. 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C. 下层平民的代表 D. 知识分子,士人的代表28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 “除井田,民得卖买”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 “民
13、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9.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A. 用天来限制皇权 B. 用天来加强君权C. 加强中央集权 D. 使儒学处于独尊30“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木流派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A. 穿透历史的“印象画派”艺术 B. 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C. 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 D. 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 、(20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
14、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材料二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材料三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
15、国家时间机构法律文献英国1689年议会权利法案美国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独立宣言美国1787年国会1787年宪法法国1789年制宪会议人权宣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所发生的主要变化。(8分)(3)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归纳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的共同特点。(6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
16、,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材料二从十九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学识渊博的政治学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材料三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时候,急迫性曾是具有感染力的情绪,然而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碰壁。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结合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该现象产生的
17、根源。(2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6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DCBAB ;610 CCBAB; 1115BBDCA; 1620 ADACD; 2125 AABCC ;2630BCCAA31【答案】(1)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2)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3)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旧制度; 颁布法律,以立法形式确立下来;突出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解析】(1)依据材料一“贵族制
18、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信息从集权形式以及官员任命回答。(2)首先一定要明确“第二帝国”指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隋唐宋时期,而隋唐宋时期政治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从秦朝开始的三公九卿制向唐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制转变。而隋唐宋时期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因为北方的战乱、劳动力、人口的南迁、从而由北方转移到南方。(3)依据材料三表格中三个国家法律文献从推翻旧制度、颁布法律以及议会立法等角度归纳回答。32【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的历程。(3)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析】(1)第一小问根源,依据所学,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两个角度归纳。(2)根据材料二“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的信息从器物、制度和思想角度归纳回答。(3)革命从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回答;建设道路围绕邓小平理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