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050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诸侯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举荐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C察举制开始形成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答案】A【解析】材料“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反映了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故A项正确。2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A公平性B民主性C家族性D

2、强制性【答案】A【解析】材料“所征之人不拘一格”意在强调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性,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是君主专制,体现不出民主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家族性和强制性的信息,排除C、D两项。3汉官仪记载:“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监察的六个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材料中“刺史”的主要职权不包括()A考察吏治B奖惩官吏C监察民众D决断冤狱【答案】C【解析】刺史的主要职权是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其监察的对象不包括民众,故选C项。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

3、于()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通过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A项正确;“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选拔最优秀的官吏”说法绝对,且不是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展示的科举制的优势,故C项错误;科举考试不能准确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故D项错误。5宋代许多官员享有荫补子弟或亲属为官的特权,通常情况下,达到一定级别的宋朝官员享有圣节荫补、致仕荫补、皇帝即位荫补等。这说明宋代()A士族政治得到较快发展B存在世官制的残余C推行了崇文抑

4、武的国策D科举制度影响削弱【答案】B【解析】荫补子弟或亲属为官是根据血缘关系选拔官员,这是世官制的残存,故B项正确;宋代在科举制的推动下,士族不断衰落,排除A项;崇文抑武的国策与荫补制度无关,排除C项;荫补制度与科举制并行不悖,两者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D项。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的,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善。由此可以推断出()A学者认为古代监察制度属于应该摒弃的糟粕B古代监察制度完善要求统治阶级内实现民主C古代监察制度体现了皇权控制下的权力制约D监察制度是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核心【答案】

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监察制度随着皇权不断加强而不断发展,监察制度下监察官员对官僚机构官员的监督体现的是皇权控制下的权力制约,故C项正确。7明朝的科举考试中出现了南北卷制度,对此说法欠妥的是()A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B有利于统治者选拔人才C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D内容丰富,考试形式灵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科举考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其目的是保证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也是为保证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而后者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A、B两项说法准确,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明代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内容死板,也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故D项说法

6、错误,符合题意。8据明史等资料统计,明代监察御史209人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有29人。而非进士者中,举人又占了多数。这反映出明代监察官员()A文化素养较高B选拔标准降低C出身分布失衡D道德水平提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监察官员中绝大多数出身于科举,这说明官员的文化素养较高,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

7、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摘编自钱穆著国史大纲材料二魏晋时代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代的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隋朝的选官制度及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至隋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发展趋势。【答案】(

8、1)制度:察举制。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2)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3)制度:科举制。特点: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趋势:更加客观公正;选拔官吏权力由地方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B贵族竞相追逐利禄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D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可知,赏赐的标准日渐减少考虑血缘因素,而重视功劳,

9、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故A项正确。2汉惠帝时期汉朝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可知,设置监御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监御史是监察官员,不具有地方行政权,故A项错误;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官员,监御史是地方监察官

10、员,故B项错误;汉惠帝时期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监御史并没有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故C项错误。3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的道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选官制度都能使一部分贵族以外的人员进入国家政权,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4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氏、杜氏二

11、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但世家大族出身的宰相依然具有一定的数量,说明门阀士族在唐朝仍然具有较大影响,故C项正确。5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A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B法家思想的兴衰

12、C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D统治者个人喜好【答案】C【解析】从秦始皇时期到唐代,不同的朝代选择官吏的标准均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不同,统治者按照社会需求制定了人才选拔的标准,故C项正确。6宋代选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而跻身高层者更是寥寥无几。这种现象说明宋代()A世家大族左右国家政权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党派纷争破坏官僚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出官、转迁等方面

13、都受到种种限制”可知,宋朝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选官制度,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强化和党派纷争,故B、D两项错误。7史载,皇子赵元僖因被御史弹劾而不满。宋太宗说:“此朝廷仪制,孰敢违之?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擿(纠举揭发);汝为开封府尹,可不奉法邪?”这反映了宋代()A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B皇权专制受到极大削弱C御史与皇子间存在矛盾D制度设计影响君主行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此朝廷仪制,孰敢违之?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擿”可知,宋朝的监察制度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对君主的行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故D项正确。8清代学者赵翼提道:“宋开国时,设官分职,

14、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钱获得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D官僚政治从宋朝开始衰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到明清,除了科举制外,可以通过恩荫、捐纳等方式来做官,说明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初步建立。汉朝在中央设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以察举官吏违法为职责。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隶属于御史台,负责监察郡县。唐朝的监察制度,在总结汉以来

15、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监察体制。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元代有完善的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承唐制,地方上独创行御史台。明朝监察制度最为完备,把所有官员都置于严密监控之下。清朝的监察制度大体沿袭明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摘编自邱永明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监察制度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认识。【答案】(1)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监察体制;颁布监察法;扩展监察覆盖面,丰富监察内容;皇帝对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2)认识:政治制度本身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是同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同步的;人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遵循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才能有所建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