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014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制定错误政策,纵容土地兼并,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C2北宋中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打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说明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中小农户负担沉重起义口号已经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北宋阶级矛盾尖锐A BC D【解析】“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一定程度

2、上反映了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负担沉重的社会现实,但这一口号并未直接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A3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照政绩和资历提拔官员B取消“恩荫”制度,防止权贵垄断官位C改革贡举制度,令州县立学D慎选地方官吏,通过考试统一录取【解析】庆历新政依照政绩提拔官员,并严格“恩荫”制度,对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因而A、B、D说法不准确。【答案】C4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

3、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北宋军队人数众多,机构臃肿,士兵素质较低,并没有形成富国强兵。C从“尽收天下劲兵”一句看出。B从收拢兵权的意义分析,可以得出。A从“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可以得出。【答案】D5(2015北京模拟)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解析】“恩荫”制造成官僚机构臃肿,是北宋积贫原因之一,故D说法不属于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答案】D6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

4、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B、C、D措施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答案】A7(2015台州高二检测)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 ()A

5、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解析】从图片的内容看,提到了利息高低。农民负担重的问题,所以根据此意可得出是基于对农民的剥削太重的争论。【答案】B8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热一把冷一把,即摇摆不定。【答案】B9.(2015宜宾模拟)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明治维新【解析】根据图片材

6、料中“全部作废,按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办事”可知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王安石变法。【答案】C10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C的表述和题干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其他各选项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答

7、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材料二(王安石变法后)既而储积如丘山,屋尽溢不能容,又别命置库增广之迨元丰间,年谷屡登,积粟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余财羡泽,至今蒙利。北宋陆佃(10421102

8、)神琮皇帝实录叙论(1)据材料一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什么?从材料看,他认为变法招致“怨诽之多”的原因是什么?(2)有人依据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作出了两种明显不同的解读。请简要写出这两种解读。并指出这两种解读各自成立的理由。【答案】(1)初衷: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兴利除弊,为国家理财,富国强民。原因:部分士大夫苟且偷安、碌碌无为,不关心国事,与小人同流合污。(2)解读一:王安石变法富有成效,使国家财富大量增加。理由:王安石变法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国家的收入;在商业和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节省了政府的大量开支。解读二:王安石变法借理财之名,大肆敛财。理由:王安石变法中征

9、收的“青苗钱”“免役钱”等对百姓来讲是不小的负担;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更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12安民、富民、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休耕轮作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魏书食货志材料三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

10、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是实际结果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端,就连最初倡导市易法的魏泽忠都“愤腕自称,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 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人民“殷盛”,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鼓励农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谈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答案】(1)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措施:实行均田制,使农民得到

11、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轮休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较多的地方。作用: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家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安定。(3)新法危害百姓生活,新政树敌太多。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

12、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即可判断出该法令是方田均税法;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从税收、政府的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来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第二句话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要结合北宋中期所面临的社会危机以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来进行简析。【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2点即可)(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2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思维拓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北宋中期所面临的财政危机。为此,富国政策是其变法的核心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