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更也,人皆仰之(n)(2)人能弘道(hn)(3)莒父(J f)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由,诲女知之乎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解析A项第三个“知”通“智”。C项“女”通“汝”。D项“食”通“蚀”。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B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通“纹”C人能弘道 弘:扩大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信用解析文:动词,掩饰。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
2、知二解析B项“而”,如果;其余各项均作“却”讲。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A人能弘道,非道弘人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解析B项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足。C项厚,形容词作动词,严格要求;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D项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6下列句式与“其何以行之哉”相同的一项是(D)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贤哉,回也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D不吾知也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3题。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
3、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大车无 (n) (2)小车无(yu)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无见小利:计较 (2)欲速则不达:达到(3)人而无信:信用 (4)不知其可也:可以,行得通9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人能弘道 B过而不改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无欲速,无见小利解析“无”通“毋”。10下列加点
4、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问:考察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信任C必不得已而去 去:离开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立:富足解析A项“问”,请教。C项“去”,去掉。D项“立”,立足,引申为“存在”。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杀鸡为黍而食之B斯人也而有斯疾也C必不得已而去D夫子莞尔而笑解析B项与例句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C两项,均为连词,表承接,不译。D项连词,表修饰,不译。12下列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B一个
5、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是不是百姓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D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解析C项原文中无此意。13翻译下列句子。(1)无欲速,无见小利。译文:做事不要贪快,不要计较小利。(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译文: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
6、,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7、)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D岂足多哉 多:称赞解析巧:巧妙,擅长。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A.B.C.D.解析C项则:连词,表并列;副词,表示判断。A项于:介词,对。B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其:代词,他的。16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解析A项
8、陈述的是其中心重点。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B)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解析A项“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有误,应该是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汇报,证实颜回判断正确后,通过深入的对话改变了对颜回的认识。C项“他同造父一样”有误,这里是说他不能像造父那样“不穷其马力”。D项“孔子
9、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有误,应该是孔子分析了颜回有这方面的认识能力。参考译文鲁定公问颜回说:“您也听说东野毕很擅长驾驭车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尽管是很擅长呀。虽然如此,他的马肯定会不听使唤,不受约束。”鲁定公脸上有不高兴的神色,对他旁边的人说:“君子原来也会言语不实。”颜回退下。此后过了三天,掌管畜牧的官员来说:“东野毕的马不听使唤,驾车时,外边的两匹马拉着中间的两匹马就进了马厩。”定公听说这件事后,离开坐席站了起来,派人召颜回回来。颜回来了之后,定公说:“前些日子我问您东野毕驭马的事情,而您说擅长尽管擅长,他的马肯定会不听使唤,不受约束,不知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颜回回答说
10、:“我是从政事上知道这件事的。古时帝舜擅长掌管命令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耗尽百姓的力量,造父也不使他的马精疲力竭。这样舜没有不受约束、不服命令的百姓,造父没有不听使唤的马匹。现今东野毕驭马,早晨给马装上辔头套上车,马嚼子和身体还很端正;驰骋一段,相当于早朝结束了;又走过了一段很艰难且很长的路,马已经精疲力竭了,然而仍然不让马休息。我由此而知。”定公说:“不错,的确像您说的那样。您的话,含意很深刻呀,能不能再稍微深入一些谈一谈?”颜回说:“我听说,鸟被逼入绝境就会乱啄,兽走投无路就会争抢夺取,百姓被逼急了就会起来造反,马被逼到穷尽时就会不听使唤。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鲁定公听了心里很高兴,于是就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回答说:“颜回之所以是颜回,就是由于他有这样的颖悟和智慧。难道还用得着赞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