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兰亭集序一、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二、背景介绍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2、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三、美文赏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品类,指世间万物。游目:随意流览。骋怀:驰骋怀抱。极:尽。这几句大意是:翘首远眺,浩浩苍穹,辽阔深邃;纵目大
3、地,万紫千红,气象壮观,使人眼观美景,心驰神往,顿觉世间欢乐穷尽此中。这几句表现观照自然领悟真谛的喜悦心情。通过“仰”、“俯”、“游”、“骋”一系列动作化的描绘,既写出视野的广阔,自然的丰赡,又写出感受自然的惬意。文句从大处落笔,往细处体验,表现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物咏”的审美特征。写作时可引用以表现观赏自然所引发的由衷感叹。2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觞(shng商):酒杯。本句大意是:身处秀林幽景之中,一杯芳香四溢的醇酒,一句畅怀适意的新诗,都足以把心中的深情表露无遗。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诸友同游会稽山阴之兰亭,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与上文“此地有崇
4、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一起,构成了一个纵情山水的艺术境界。此名句写喜悦之情不是浓墨渲染,而是从酒香岚气中流出,语言优美素雅,意境清新别致,体现了六朝人放浪山水,由自然之性灵悟自我之性情的审美情趣,为今天表现山水之乐提供了范例,也可直接引用。四、相关链接1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2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
5、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8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2 反
6、复诵读,理清思路。重点:反复诵读,理清思路。二、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梳理文中的成语,翻译课文。2. 细读课文,画出文中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三、自主学习1为加点字注音,注意写法癸丑( ) 会稽( )( ) 清流激湍( )流觞( ) 游目骋怀( ) 管弦( )嗟悼( )( ) 彭殇( ) 形骸( )2填空(1)王羲之, 著名书法家,有“ ”之称。其作 被称为“行书之龙”。(2)默写: 是日也,_,_。_,_,_,_,信可乐也。 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 _。3.整体感知 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作者以情感饱含的笔触,记叙了兰亭的山水佳胜和宴会盛况,进而抒发了对
7、世事变幻、死生无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但作者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时盛行的死生等同的虚无哲学观,于悲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流连与珍惜。这在崇尚老庄、沉迷玄学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文仅320余字,先记兰亭盛会,再论人间死生。情景互见,淋漓满纸,也启人思考四、佳句摘抄五、课内探究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探究1: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从文中
8、找出标志每层作者情感基调的字眼。六、拓展迁移王羲之兰亭诗(其三)及前人评点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谭元春:“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 钟惺:七贤胸中恐逊此原委。(古诗归) 陈祚明:旷达之旨,射洪古诗中多此等语,易流宋人。(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诗源) 牟愿相:王逸少传诗不多,其兰亭一篇,如苏仙高屋,翘视群儿小澥(草堂杂论诗。(摘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前人张玉谷读了上面的兰亭诗(其三)后这样与兰亭集序作比较阅读: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七、作业 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