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563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导致这一变动的是A. 二月革命B. 四月提纲C. 七月事件D. 十月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A项正确。B项,四月提纲提出了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排除。C项,七月事件是资产阶级临时

2、政府镇压工人运动的一次事件,说明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策略的失败,排除。D项,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2.法学教授童光政在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写到:“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新时期我国进一步完善“民治”的措施有A. 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宪法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在法律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并宣布了一个法制时代的开始,为新时期法制

3、建设确立了目标,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D项正确。AB均不是新时期我国的法治建设成就,排除。C项,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实现“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A. 三民主义B. 一国两制C. 和平统一D. 一个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政治前提,祖国统一不容分裂,故D项正确。A项,三民主义与祖国统一问

4、题无关,排除。BC均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方式,排除。4.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发回电给刘少奇和周恩来时说:“缅甸政府要求建立外交关系问题,应复电询问该政府是否愿意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同时请该政府派一负责代表来北京商谈建立中缅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秉承的方针是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 互相尊重主权的完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故C项正确;A项,“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不符合

5、题意,排除。B项,”打扫干浄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互相尊重主权的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文中的“它”A.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B.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C. 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中国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新中国初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它是我国日后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故B项正确。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中印会谈中周恩来提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议题,排除。C项,“求同存异”的提出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排除。D项,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排除。6.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些现象反映出美苏A. 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 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 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 竭力避免直接挑起武装冲突【答案】C【解析】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故A项错误;“交替”说明一个规律性的产物,与材料彼此根据国家利益的决策不

7、同,故B项错误;;美苏开始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便是对峙的,但是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是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竭力避免直接介入武装冲突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7.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法国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说明法国政府A. 已摆脱美国的控制B. 对外政策相对独立C. 努力推进欧洲统一D.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20世纪60年代,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善苏法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8、实行独立的对外政策,故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且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C项,欧洲统一始于1967年欧共体成立,故排除。D项,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排除。8.“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从而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的和平。”这段材料最可能出自A. 北大西洋公约B. 华沙条约序言C.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D. 欧洲联盟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因为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结合所学可知,苏联为了与美

9、国对抗,建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加剧了冷战程度,故B项正确,A项排除。C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不包括欧洲国家,排除。D项,欧洲联盟条约成立时德国已经统一,排除。9.下图是1955年的政治宣传画,与该图直接相关的是A.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B. 农业生产合作社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采取加入合作社进行,通过各种互助合作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

10、除。C项,属于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排除。D项,农业集体化是从合作化到公社化的过程,排除。10.“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 列宁B. 毛泽东C. 邓小平D. 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引文可知邓小平的著名论述,其中提到“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是表明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部分,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它的东北濒长江,南临杭州湾,西靠黄浦江,有良好的建港和水运条件

11、。为了发挥“它”的优势以更好地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飞跃而采取的措施是A. 设立深圳特区B. 开放海南经济特区C. 开发上海浦东D. 开放港口城市南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东北濒长江,南临杭州湾,西靠黄浦江,有良好的建港和水运条件”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故C项正确。ABD均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12.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

12、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是基于罗斯福新政A. 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B. 将环境保护放在新政的首位C. 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 将环境保护与增加就业并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 “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又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体现了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故D项正确。A项,罗斯福新政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根除经济危机,排除。B项

13、,新政的目的在于拯救经济危机,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体现社会保障政策,排除。13.农民们不愿种粮或尽可能少种粮、故意缩减耕地,苏俄农业急剧萎缩,1920年的谷物总产量比战前减少了一半最终在1921年酿成了一场波及苏俄17个省份的大饥荒。上述现象源于A. 余粮收集制B. 农产品收购制C. 农业集体化D. 普遍义务劳动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的谷物总产量比战前减少了一半最终在1921年酿成了一场波及苏俄17个省份的大饥荒”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粮食,导致农民的严重不满并引发粮食危机,故A项正确。B项,结合史实可知苏联并未实行农产品收购政策,排

14、除。C项,农业集体化为服务工业化而实行,且农业集体化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题干与义务劳动制的实行无关,排除。14.列宁全集记载:“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文中“改良、渐进的方式”包括A.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B.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A项,实行实物配给为战时共

15、产主义政策内容,排除。C项,此时苏联工业化尚未开始,未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新经济政策的手段并未强调承认企业及个人物质利益,排除。15.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最能证明该结论的是A. 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B. 二战后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D.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知识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反而拯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

16、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加强了政府的经济干预,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A项,题干与新经济政策措施无关,排除。C项,苏联并未加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因此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题干与美国经济影响无关,排除。16.苏联的粮食收购率192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这表明苏联A. 斯大林模式使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B. 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服务C. 战时共产主义导致农业发展的滞后D. 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自由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苏联的粮食收购率192

17、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通过行政手段收购农产品,为工业化积累原料资金,故B项正确。A项,工业化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结束,排除。D项,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且于1928年结束,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17.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联领导人认为:“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一天进攻苏联他们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为此,苏联A. 废除了部门管理体制B. 实行余粮收集制C. 借鉴西方工业化经验D. 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

18、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建立后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发展薄弱,为克服苏联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苏联领导人实行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克服自身弱点,故D项正确。A项,部门管理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排除。B项,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排除。C项,苏联建设并未借鉴西方工业化经验,排除。18.1958年1964年期间,苏联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没能发挥作用。文中“经济体制改革”是指A. 新经济政策B. 斯大林模式C. 赫鲁晓夫改革D. 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

19、题干时间“1958年1964年期间”可以知道,当时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由于脱离实际且未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其改革成效不大,故C项正确。A项,新经济政策实行于1921年至1928年,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形成于1936年,排除。D项,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排除。19.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A. 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C. 解除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D.

20、 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故A项正确;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解除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排除;D项,赫鲁晓夫时期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排除。20.著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这一镜头再现了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红军和城市居民缺粮的情况。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赫鲁晓夫

21、改革D. 斯大林模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18年,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确保粮食供应,实行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B项,新经济政策中农业措施为征收固定粮食税,排除。C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在农业的措施上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排除。D项,斯大林模式下实行农业集体化道路,排除。21.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国政府在2007年版教师手册中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戈尔巴乔夫坏(毁灭了国家)。”下列解说正确的是A. 斯大林好是指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B. 赫鲁晓夫的坏包括大量种植了玉

22、米C. 赫鲁晓夫的坏包括扩大企业的自主权D. 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承认市场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赫鲁晓夫的坏是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陆续把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这次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没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C项正确。A项,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大大提高了对经济控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并非仅指单一的公有制形式,排除。B项,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垦荒地的办法,大量种植了玉米,并未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排除。D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前期仍然延续着斯大林体制的

23、路线,采取以计划为主的经济模式,而在后期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放开市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排除。22.近年来,随着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行车难、停车难等交通痼疾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为此,牡丹江市启动建设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项目,总投资9.54亿元,其中2.05亿元来自某一国际机构的贷款,该机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其贷款被用在非常广泛的领域中,从对医疗和教育系统的改革到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均有涉及,故A项正确。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责在于向一些成员国提供货款,在货币问题上促进

24、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排除。D项,世界贸易组织宗旨在于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 23.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该措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中方不得不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调整加征关税措施,作为对美方贸易保

25、护主义的回应。这说明A. 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贸易差距B.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帆风顺的C. 世贸组织实现了全球贸易自由化D. 互利共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中美关税战不利于双方经济交流,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违背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B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并非经济全球化缩小贸易差距的结果,排除。C项,题干与世贸组织无关,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互利共赢的国际共识,排除。24.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确立“金融领导地位”是通过A. 杜鲁门主义B

26、. 马歇尔计划C. 关贸总协定D. 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西方国家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基础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形成,故D项正确。A项,杜鲁门主义是冷战讯号,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旨在援助西欧,遏制苏联,排除。C项,;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25.下图简明地体现了某一经济体系的特点。这一经济体系A. 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B. 宗旨是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联系C. 加强美国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D. 不利于战后货币体系的正常

27、运转【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图示反映了黄金与美元挂钩,而美元与各会员国货币挂钩,体现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强调美元的地位,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故C项正确。A项,为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统一的标准,排除。D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呈现体系化制度化特征,排除。26.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材料说明A. 亚太经合组织是影响力最大的区域经济联盟

28、B. 世界贸易组织使全球贸易更加有序C. 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D. 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APEC是一个区域经济集团,WTO是世界贸易组织,从材料中的“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可以看出,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亚太经合组织结构松散,影响力有限,排除A项;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27.“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A. 亚太经合组织B. 北美自

29、由贸易区C. 欧盟D. 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美国积极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较好地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特征,排除。C项,欧盟为欧洲一体化的表现,并非南北合作,排除。D项,世界贸易组织并非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排除。28.二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建立无限制的全球贸易的机

30、器,其成员国带着取消或者减少贸易壁垒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该“机器”的建立A. 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环境B. 促进战后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C. 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D. 标志着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其成员国带着取消或者减少贸易壁垒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可知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关贸总协定形成,其宗旨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故A项正确。B项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作用,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排除。D项,关贸总协

31、定在美国主导下形成,适应了美国占有经济霸权的需要,而非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排除。29.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表格反映出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 国家间贫富差距缩小B. 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96年与1980年相比不同国家类型进出口依存度都在增长,说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B项排除。A项,图表信

32、息不能反映不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问题,排除。D项,题干信息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直接联系,排除。30.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如“911”、“巴以冲突”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材料旨在说明当今世界A. 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B.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C. 恐怖主义成为人类最大敌人D. 霸权主义造成区域性冲突不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或许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和9.11巴以冲突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等信息可知,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形势总

33、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反映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故B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与一超多强局面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题干不仅仅涉及恐怖主义,排除。D项,题干未强调霸权主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排除。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选正确,错误的选错误。31.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多次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首倡“一带一路”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表现在于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

34、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在多边经济领域,也取得显著成就,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又为恢复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而努力。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为建立公正和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故题干表述错误,排除。32.下图说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突出成就【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生产总值迅速上升,初步改善了我国贫穷落后面貌,故题干表述正确。3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决定以余粮收集制取代粮食税,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由自己支配,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苏俄

35、实行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故题干表述错误。34.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答案】正确【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以行政命令手段干预经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故题干表述正确。35.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但依然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

36、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而亚太经合组织宗旨在于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故题干表述错误。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3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91933年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农业受到进一步打击。如果以196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00的话,1928年这一指数为64.8,1932年只有29.5,其中谷物和牲畜的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63和56。农场主的现金收入也从1929年的113亿美元降至

37、1932年的47.5亿美元,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8亿美元,分别下降了58和67。到1930年负债农场达25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38.5。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材料二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据萧冬连从计

38、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农业方面缓解危机的措施及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农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在农业建设中应吸取哪些经验。【答案】(1)措施:设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政策,调控市场;调整农产品结构;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影响: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缓解了危机。(2)问题: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实行农业集体化,由农业为重工业的

39、发展提供资金。(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推动乡镇企业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直接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政府对农业的发展要进行适当干预;要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农业政策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从罗斯福新政中关于农业的措施进行概括,二问结合所学从推动农业复苏及缓解经济危机进行回答。(2)一问根据材料“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从对农业发展及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行分析;二问结合所学从苏联工业化策略及农业集体化目的进行阐述。(3)一问结合所

40、学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从推动乡镇企业及农村经济、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分析。(4)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引导作用及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进行分析阐述。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37.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不断发展,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分别列举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其目标是什么?作出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

41、革开放。请列举这一时期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项举措。(4)21世纪,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对中国和世界分别有何意义?(5)21世纪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原因: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3)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确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点进

42、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举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义: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5)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解析】【详解】(1)结合所问及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一问结合所学从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主要外交成就进行解答;二问结合所学进行回答,三问结合对外开放的需要进行分析。(3)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背景及历程进行阐述。(4)一问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问结合所学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5)结合所学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