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六)一、选择题1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解析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国家统一的意识,A正确;此时南北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感,B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国家统一认同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A2秦、隋两个王朝国祚短促,却分别为汉、唐
2、盛世奠定了基础。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运输通道C修筑了规模庞大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D推行了思想统一服务政治统一的方法解析结合史实可知,秦、隋两朝通过推行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国家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A项正确;B项只适用于开凿了大运河的隋代;C项只适用于修筑了长城的秦代;D项只适用于焚书坑儒的秦朝,不符合“共同”这一要求。答案A3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虚怀纳谏,选贤任能C吸取教训,完善制度 D克己之欲,以民为本解析根据材料“为政之要,惟
3、在得人”可知唐太宗重视人才的选拔,B选项符合题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属于经济方面的政策,A选项排除。吸取教训,完善制度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C选项排除。克己之欲,以民为本属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D选项排除。答案B4有学者认为“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主要是它既善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能印证此观点的言论是()A“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B“示存异方之教。”C“突厥世为盗寇,百姓之仇也。”D“自古皆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解析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主要是它既善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主张对外来文化持宽容态度,与题意相符,故B正确;噶尔丹制造分裂,公然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
4、长北方”意欲分庭抗礼,反映民族分裂势力威胁国家统一,排除A;“突厥世为盗寇,百姓之仇也”反映突厥骚扰边疆,造成百姓之苦,排除C,“自古皆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太宗以德服人、怀柔羁縻、华夷平等的民族政策,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答案B5“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此语可以评价()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解析从材料“7世纪的初唐”联系所学内容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即唐太宗,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正确答案为C。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A错误。光武中兴
5、是东汉初年,B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安史之乱(755763年)之前的盛世局面,与7世纪初相矛盾,D错误。答案C6步辇图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仰慕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主动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实质上反映了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对周边民族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使臣觐见求婚的场景,
6、没有体现册封方式的采用;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互相派遣使臣的活动;D选项错误,唐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管辖,唐政权与吐蕃政权都是独立的政权,两者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答案A7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一思想的是()A虚心纳谏 B善于用人C唐蕃联姻 D完善科举解析根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体现了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民族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能够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与吐蕃的联姻,故选C项;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和完善科举没有体现唐太宗的民族思想,故排除A、B、D项。答案C8“一代明君大圣贤,虚怀若
7、谷纳忠言。人镜妙语传千载,水舟警句历万年。稻粟流脂尽饱暖,丝麻添彩无饥寒。皇恩泽被蛮荒地,四夷同尊天可汗。”这首关于唐太宗的诗()A高度评价了唐太宗一生文治武功B重在称赞唐太宗治理盛世的作用C旨在说明贞观之治根源在太宗人格D指出调整生产关系促进治世到来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首关于唐太宗的诗高度评价了唐太宗一生文治武功,故A项正确;B、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个人的人格与贞观之治有关系,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排除。答案A9隋唐时期在秦汉“大一统”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天下一家”思想。唐太宗认为“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各民族长期交融的结果体现了统治者开
8、明的政策有利于三省六部制度完善说明当时世界意识的加强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隋唐时期在秦汉大一统思想基础上”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汉开始,国家的统一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长期的奋斗和劳动中的各族人民,加深了相互了解,减少误解,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形成,因此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各民族长期交融的结果,项符合题意;依据材料“天下一家”、“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结合所学,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与中央官制无关,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不是世界意识,项
9、不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的为,A选项正确。B、C、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答案A10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解析从材料“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中可以分析出,唐太宗注意保证农时,减轻负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均田制,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休养生息政
10、策,故D项排除。答案C11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从这种认识出发,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唐初经济逐步恢复()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D“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解析题干“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的核心意思是国就像一棵大树,而百姓就是树根,如果树根稳固,树才能枝繁叶茂。可见材料的意思是君主要实行休养生息,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发展,故选D。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用人方面的措施,排除A;革新政治是政治方面的改革,排除B;兴科举,以儒为师是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C。答案D1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多
11、种策略,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唐朝通过对东突厥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巩固了北方的边防加速了汉族与突厥经济文化的联系限制了突厥族社会经济的发展A B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通过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突厥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正确,错误;所以答案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1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推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材料三自古皆
12、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四(经过唐太宗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1)为了防止材料一中的“水”“覆舟”,唐太宗是怎么做的?材料二中,唐太宗以人为镜,他最为出色的一面镜子是谁?(2)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推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列举出唐太宗时期,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具体史实。(举一例即可)(3)材料四反映的是唐太宗统治下的什么治世局面?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唐太宗的统治给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哪些启示。解析(1)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13、,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因此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大力提倡节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依据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知,唐太宗以人为镜,他最为出色的一面镜子是魏征。(2)依据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朝实行平等、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待周边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视同仁,这赢得少数民族的认可和爱戴。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如:唐朝初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3)依据“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14、,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启示:减轻人民负担;要选贤任能;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俭能兴家强邦;奢易败身亡国;学会勤俭节约等方面解答。答案(1)吸取隋亡教训,大力提倡节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魏征。(2)平等,开明,开放。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等。(举一例即可)(3)贞观之治。启示:要选贤任能;减轻人民负担;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到歌舞升平的大唐“治世”,前后对照,真是大相迥异!400年的战乱使中华民族
15、受到空前的大分裂。但是,在这历史浊流的冲击下,她始终未散,依然整体,并且坚强地度过了战乱的黑暗,迎来了“治世”的曙光,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表现。吴枫、常万生治世沧桑材料二唐朝拥有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外族入侵、藩镇割据、武将叛乱、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但名义上唐朝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阶段,藩镇势力受到打击,朝廷的权力有所恢复。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材料三在统一政权之性质日衰的唐朝后半期以后的年代中,包括北宋和南宋时期,“中国”逐渐变小了。当然,我认为“广义的中国史”是涵盖了契丹帝国、女真帝国和西夏国等国而展开的。但是即便如此国家或政权都是小
16、型的,充其量也仅达到中型规模。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时期?此后,中华民族“始终未散,依然整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运用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句,解释材料三中“唐朝后半期”“统一政权之性质”这一概念。(3)根据材料三中杉山正明的观点,你认为唐朝后半期以后的年代“广义的中国史”还应涵盖哪些民族政权?(4)结合所学指出,从“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到两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魏晋南北朝
17、时期;依据材料“但是,在这历史浊流的冲击下,她始终未散,依然整体,并且坚强地度过了战乱的黑暗,迎来了治世的曙光,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表现。”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2)依据材料“唐朝拥有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外族入侵、藩镇割据、武将叛乱、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但名义上唐朝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阶段,藩镇势力受到打击,朝廷的权力有所恢复。”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唐朝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但名义上唐朝依然存在。(3)依据材料“在统一政权之性质日衰的唐朝后半期以后的年代中,包括北宋和南宋时期,“中国”逐渐变小了。当然,我认为广义的中国史是涵盖了契丹帝国、女真帝国和西夏国等国而展开的。”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辽、西夏、金。(4)结合所学指出,从“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到两宋时期,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因: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2)唐朝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但名义上唐朝依然存在。(3)辽、西夏、金。(4)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