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376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球的形成与演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19年6月19日下午,市民在山东省淄川西河镇东庄村北侧的山上发现了许多疑似化石的石头,能清晰地看出石头上动、植物的形状(下图)。据专家介绍该化石为阿门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化石,对研究当地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进化等具有科研价值。据此完成1、2题。1.阿门角石大量繁殖的地质时期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推测山东省淄川地区的古地理环境为()A.高原山地B.草原广阔C.海洋环境D.热带雨林【解析】1选B,2选C。第1题,阿门角石属于古无脊椎动物。头足纲,鹦鹉螺亚纲的一属。壳直,体管大

2、,偏中心,呈串珠状,内体管发育。横切面略呈椭圆形。隔壁较密,隔壁颈为短弯颈式, 颈缘很长并与隔壁接触或相距甚近。常见于我国北部奥陶纪地层中,属于古生代, 因此含有阿门角石化石的地层属于古生代地层。第2题,阿门角石是古无脊椎动物,主要生活在奥陶纪的海洋中,山东省淄川地区的岩石中发现阿门角石的化 石,据此推断其古地理环境为海洋环境。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3、4题。3.原始鱼类出现在()A.前寒武纪 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4.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 B.前寒武纪地层C.中生代地层

3、D.新生代地层【解析】3选B,4选A。第3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第4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A.、B.、C.、D.、6.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到地层的厚度一样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年龄最老的是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解析】5选D,6选C。第5题,由图中各岩层所含的化石,可知与、与是相同时代的地层。第6题,在地层的形

4、成过程中,由于地势不同,沉积有差异,地层厚度不可能相同;图中地层中没有化石;与地层相同,地层最老;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晚。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7、8题。7.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8.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解析】7选D,8选D。第7题,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

5、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第8题,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二、非选择题(共20分)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1)地质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是:、。(2)就冷暖状况而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时间较长的是。(3)就干湿状况而言,新生代主要以期为主。(4)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

6、是。【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图示全球气温平均值处于最冷的时间可以判断。第(2)题,根据图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冰期较短、间冰期较长,即温暖期的时间较长。第(3)题,根据图示的干湿状况,新生代正处于湿润一侧。第(4)题,恐龙灭绝是在中生代末期,从冷暖状况看,处于温暖期;从干湿状况看,处于干旱期。答案:(1)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2)温暖期(3)湿润(4)干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020重庆学业考)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完成1012题。10.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恐龙11.爬行类

7、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12.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两栖动物时代【解析】10选C,11选B,12选B。第10题,由图可知,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11题,从图可知,中生代爬行类物种宽度增加趋势明显,鱼类比爬行类少,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第12题,从图可知,新生代哺乳动物物种增加趋势最明显,是其大发展时期。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13

8、.自3 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先北移后南移D.先南移后北移14.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3 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解析】13选B,14选C。第13题,读图可知,3 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北界按照甲乙丙的顺序排列。在此过程中,亚洲象分布北界南移(3 000年前至明代)。第14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亚洲象生活于湿热地区,其分布范围北界可表示湿热气候范围北界。读图可知,明代湿热气候范围北界南移,即气候明显变冷,全球冰盖面积较大。二、

9、非选择题(共20分)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地球上大约6 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科学家认为:海平面降低,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浅层大陆架暴露,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缺氧。同时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落与地球表面冰川体积关系紧密,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冰川凝固,海平面下降。下图示意地球地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生物灭绝比例及其对应的地理现象。(1)据图文材料归纳地球历史上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期共同的气候变化特点及推理依据。(2)概括二叠纪末期生

10、物大灭绝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3)一般认为,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量高密度尘埃弥漫在大气中,导致地球表面的光照 ,造成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绿色植物死亡,同时地表气温 ,最终导致恐龙灭绝。【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气温降低会导致海平面下降;气温升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期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气候均变冷。第(2)题,由图可知,海平面先降后升,所以气温先变冷后变暖。第(3)题,尘埃削弱太阳辐射,导致光照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随之下降,气温也降低。答案:(1)特点:气候变冷(气温下降)。依据:四次生物大灭绝期间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这种变化与气候变冷紧密相关。(2)气候先变冷,后变暖。(3)减弱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