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出题: 审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1.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A. 以小见大B. 有闻必录C. 惩恶劝善D. 述而不作【答案】C【解析】“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恢复社会秩序,惩恶劝善,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
2、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可知,贫贱的士人可以随时为各诸侯国统治者所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忠君思想;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士人对功名利禄的态度;C选项错误,材料中魏太子向出身较低的士人致意,但没有得到回礼,而且士人可以随时被重用,都说明当时诸侯国内部等级并不森严。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
3、遗匹夫”。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中蕴含的道家学说是A. 齐物观B. 无为而治C. 崇尚自然D. 道是世界之本【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这句话体现了法家惩罚和奖赏一视同仁,即“法不阿贵”的思想,蕴含了道家的齐物观,故A正确;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4.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
4、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B.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可知天能感应人,对皇帝的不好的德行进行警示,结合所学知识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主张。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朝时期的儒学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5.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
5、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 陈子昂B. 岑参C. 王维D. 李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陶渊明的诗歌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属于田园风格类,在风格上唐代王维诗风与其极为相近,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和语文文学知识即可找到正确答案;陈子昂的诗风质朴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与陶渊明的田园悠闲截然不同;岑参的诗属于军旅派,豪放悲壮的风格,李白豪迈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考点: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中国古代史隋唐隋唐时期的的文化6. 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
6、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B. 信息化C. 城市化D. 电气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人们对时间观念的改变,时钟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这说明时间对人们很重要了,不用再受到太阳的约束。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因此选择工业化。【考点定位】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7.宋明理学家讨论的“理”和“气”概念,类似现代的“精神”和“物质”。王船山认为:“夫理以充气,而气以充理,理气交充而互相扶持。”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理者,气之理”B. “有是理后生是气”C. “气者
7、,理之依也”D. “有理而无气,则理无所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学。材料“夫理以充气,而气以充理,理气交充而互相扶持”反映了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唯心思想,“理者,气之理”属于唯物思想,故A排除;“有是理后生是气”是朱熹的理学思想,属于唯心思想,故B正确;“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思想,故C排除;“有理而无气,则理无所立”也属于唯物思想,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夫理以充气,而气以充理,理气交充而互相扶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入手,从相对的唯心思想的角度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近代学者辜鸿铭认为: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
8、学说的学派,“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按照他的看法,宋代儒学同欧洲新教都A. 否定真正权威B. 注重回归古典C. 顺应世俗要求D. 精于哲学思辨【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反对汉代儒学,欧洲新教主张圣经至上,回归古典,故B正确;宋代儒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批判继承,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A错误;宋代儒学是为封建统治者提供思想理论,并非顺应世俗要求,排除C;宋代理学具有思辨性特点,不符合欧洲新教,排除D。9.“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导致此思
9、想潮流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市民阶层广泛兴起的需要C. 宋明理学思想束缚被打破D.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壮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工商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从而促进了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启蒙思潮的兴起,经济因素是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政治因素相对于经济因素而言,是次要原因,故A项排除;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了追求个性自由思想的兴起,但相对于经济因素而言,这是次要原因,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思潮,旨在打破宋明理学的束缚,而不是被打破后的结果,排除C项。10.当自然常
10、常被古老的民族看作是混沌、神秘、变化无常的时候,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人却将之视为一个独立于人的有规律的整体,并创造出一套数学语言来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表明古希腊哲学A. 蕴含着理性思维B. 特别强调以人为本C. 否定了上帝权威D. 转向自然科学研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将之视为一个独立于人的有规律的整体,并创造出一套数学语言来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可知,古希腊哲学注重对自然的研究,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存在一定规律,并试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体现出一定的理想思维,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调以人为本”“否定了上帝权威”,排除BC;材料信息只是反映古希腊哲学存在理性思维,没有体现此前古
11、希腊哲学研究的内容,无法体现“转向自然科学研究”,排除D。11.公元前4-2世纪左右,中西文化史上,有两件事令学者们扼腕叹息:一为中国秦王朝的焚书坑儒事件,大批文化典籍与儒生学者被坑杀埋葬;二为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被古希腊雅典判处死刑,其思想体系与睿智学说在如日中天时而殇。这说明A. 专制主义的缺陷B. 当权者的需要C. 其思想违背了社会潮流D. 其思想都体现民众的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焚书坑儒和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都是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故B正确;雅典实行民主政治,A错误;统治者的措施目的是维护统治,无法其思想体现违背了社会潮流,排除C;材料得不出其思想是民众利益体现的结论,排
12、除D。12.彼特拉克在秘密中大声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体现了彼特拉克A. 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文化B. 不信仰基督教C. 具有人文主义思想D. 贪图享乐的个性【答案】C【解析】【详解】“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表明彼特拉克具有人文主义思想,故C正确;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不符合彼特拉克的思想实质,错误;中世纪西方人是信仰基督教的,错误;贪图享乐的个性不符合彼特
13、拉克的特点,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关键是“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13.末日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创作巨幅壁画,绘有约四百个人物。在画中央,基督正气凛然,高举右手,即将发出最后判决。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这说明A. 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B. 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C. 资产阶级文化建立起来D. 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4、,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描绘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善者升入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情景,材料中“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就是等待基督“判决”的人,由材料中“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反映了“基督”与“万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在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体现了神权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反击。综上所述,材料反映了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故答案为D项。A项,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排除;C项,文艺复兴的本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由材料中“新教皇
15、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可知,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的较量还将继续,人文主义尚未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文化尚未建立,排除。14.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A. 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B. 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 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可知有利于国家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形成民族国家,故选C项;基督教改革运动
16、开始于德国 ,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强调天主教的至高地位,材料削弱了天主教影响,排除B项;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 D项。15.16世纪,“他们都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也可以说,他们都希望从思想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据此可知,“他们”A. 主张否定宗教神学B. 反对君主专制C. 强调人有信仰自由D. 倡导人非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他们”希望从思想体系上清算神学体系。紧扣16世纪,结合高中历史知识可知,他们是欧洲宗教改革家。据此可以判断他们清算的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体系。他们否定罗马
17、教皇权威和“因行称义”,强调圣经权威和“因信称义”,故答案为C项;欧洲宗教改革家强调信仰得救,A项排除;反对君主专制和倡导人非工具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主题,时间和内容不符,B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概念类选择题。备考启示:其一,精准掌握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和典型特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例如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时间是16世纪,典型特征是人文主义宗教观出现和发展,即“因信称义”和圣经权威至上等。其二,应注意区分一些核心历史概念的异同,例如,“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等。16.19世纪中期,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认为这“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
18、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对这种“感受”最合理的解释是A. 化学以及医学知识的缺乏B. 英属殖民地人对英国表示尊重C. 工业化时代到来感到兴奋D. 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深感担【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描述的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环境污染,而加拿大人对此大为赞赏,可见其对工业化的到来感到兴奋,故答案为C。材料说明加拿大人对工业革命的向往,把“烟雾”看作是“营养”,而不是化学以及医学知识的缺乏,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英国的尊重,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的担忧,D 错误。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日益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五
19、经博士;楷书;神农本草经架火战车;明夷待访录;西游记天问;司南;稷下学宫玄秘塔碑;“三吏”、“三别”;金刚经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应该是汉朝。应该是明清之际。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唐朝。依据时间排序,C项正确;A、和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8.中国历代多设置司天监,但名称不同。周朝有太史,秦汉以后有太史令,隋代设太史监,唐代设太史局,宋、元两朝有司天监,元代又设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司天监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这说明,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答案】D【解析】
20、【详解】材料说明我国历代政府都设置管理天文的机构,负责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说明国家力量的支持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故D正确;宋代没有实现大一统,A错误;宋明理学与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繁荣的信息,并且周朝、秦汉也谈不上商业繁荣,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历代多设置司天监”,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9.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南宋李唐的村医图描绘了一乡村医生在田边为患者治病,救护及围观者紧张的神态跃然纸上。他们的绘画A. 体现了文人墨客的情趣B. 都具
21、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 反映了唐宋社会的变革D.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描绘了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描绘了一乡村医生在田边为患者治病,救护及围观者紧张的神态跃然纸上”等信息可知,从这些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因此B选项正确。两幅画都是风俗画,主要不是体现文人墨客的情趣,也无法反映唐宋社会的变革,A、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清明上河图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村医图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0.用科学方法证明“时间和空间并非永恒不变”的学者是A. 达尔文B. 爱因斯坦C
22、. 哥白尼D. 牛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用科学方法证明时间和空间并非永恒不变”可以知道,是指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空间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21.19世纪,某个理论提出后,有人认为,“大自然不再是平和协调的了,它是一个斗争的场所,即牙齿和爪子里血腥的大自然”。该理论是A. 电磁感应理论B. 自然权利学说C. 达尔文进化论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根据材料“大自然不再是平和协调
23、的了,它是一个斗争的场所”可知该理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C选项符合题意。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感应理论,A选项排除。自然权利学说的思想来源于古希腊,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发展,B选项排除。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选项排除。22.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电话接线员一火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一空姐B. 火车司机一电话接线员一空姐一网络管理员C. 火车司机一空姐一电话接线员一网络管理员D. 电话接线员一空姐一网络管理员一火车司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车发明时间是1814年;电话出
24、现于1860年;飞机发明于1903年;网络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选项错误,排除。23.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技发明是A.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B. 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C. 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D. 德国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D正确。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科学发现,不是科技发明,A错误。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与电力
25、无关,B错误。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是电力能源的利用,不符合题意,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技发明”和理解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的意义。24. 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 )A. 原始岩画B. 汉代帛画C. 中国文人画D. 民间绘画【答案】C【解析】由“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得知这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所以选C。其他绘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5.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的上
26、述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应是( )A. 柳公权B. 怀素C. 欧阳询D. 颜真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吾师醉后倚绳床”,怀素喜欢醉酒之后再写字,而其他几个书法家均无此习性,再从书法的风格“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来看也是怀素的风格特征,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ACD三位书法家是楷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家的作品26.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和被贬往新疆期间都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据此可知当时A.
27、林则徐因其建议不合潮流而遭贬黜B. 夷夏有别的传统心态受到挑战C. 中体西用的主张未引起统治集团重视D. 朝野尚未感到西方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信息可知,林则徐的主张反映了他已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先进,因此说“传统的夷夏”观念受到冲击,B正确;林则徐的建议是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A说法错误;中体西用的主张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与林则徐无关,C错误;据所学可知,当时是鸦片战争前后,因此说“朝野尚未感到西方的冲击”的说法错误,D错误。2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
28、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
29、,故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28.严复希望用以进化观为核心的西方理论铲除中国国民劣性的思想土壤,为此他提出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尤以“开民智”最为迫切。严复意在强调A. 自由平等,批判尊孔逆流B. 适者生存,推翻君主制度C. 主权在民,确立民主共和D. 借鉴西学,提高国民素质【答案】D【解析】【详解】严复为了以进化观为核心的西方理论铲除中国国民劣性的思想土壤,他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这说明严复意在强调通过借鉴西学来提高国民素质,故D项正确;尊孔逆流是在袁世凯获取革命果实后,故A项错误;严复等人不主张推翻君
30、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故B项错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故C项错误。29.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B. 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C. 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D. 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答案】A【解析】“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从中可知,新文化运动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故
31、A正确;“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尽管引进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但因为民众的觉悟,没有达到思想解放的目的,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和解放”,而不是提倡个人自由,故C错误;材料中强调“新文化运动在打倒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没有重视个体思想解放”,没有涉及导致秩序混乱的信息,故D错误。点睛:抓住材料主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在打倒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没有重视个体思想解放。30.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的两个著名原则是A.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
32、 “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C.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 “物竞天择”和“获得性遗传”【答案】A【解析】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生物进化思想内容,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也是达尔文的,因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物竞天择”不是拉马克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理解,“
33、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看到,“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摆脱民族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的意识。A时期未出现民族危机;CD项时期不是最先出现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的觉醒。1840年前后,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此时期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为最初的觉醒。故选B。考点: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点评:中国民族意思的觉醒适合民族危机密切相关的,体现了个人的解放与民族的独立自由紧密相连。与此题相关的洋务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34、也需要掌握。32.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募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胡适的上述主张拉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展开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拉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错误。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展开,符合题意,正确。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材料没有体现,错误。,陈独秀、胡适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正确。综合以上分析得出说法正确,所以答案为B。ACD组合均错误。33.有观点认为,新文
35、化运动之所以能够酿成大气,并不只是几个新思潮的“弄潮儿”一呼百应的结果。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这说明A. 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B. 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C. 先进思想并不为当时民众所接受D. 新文化运动存在过于绝对化倾向【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新文化运动是社会大环境使然。与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的说法相似,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绝对否定传统文化和绝对崇拜西方文化的信息,D项排除。34.一百年前,李大钊发表的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 德意志
36、社会革命家小传B. 庶民胜利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是革命党人朱执信于1906年在民报上发表的,故A项错误;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介绍十月革命的文章,故BC错误。35.清末学堂里,学生们从民报上可以看到的是A.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B.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C.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D.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
37、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选项A中提到“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代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选择A选项;选项B强调“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排斥B选项;选项C中的“购买外洋器物”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故排除C选项;选项D强调“立国之道.在人心不在技艺”,反对学习西方科技,是顽固派的主张,故排除D选项。36.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成为20世纪重要科学理论,提出量子论假说的是A. 牛顿B. 普朗克C. 爱因斯坦D. 玻尔【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德国物
38、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故B项正确;A项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排除;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故C项排除;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故D项排除。37.“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井冈山的斗争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论十大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选项符合
39、题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A选项排除。论人民民主专政属于解放战争时,C选项排除。新民主主义论是抗日战争时期,D选项排除。38.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业的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街上遇到三个人,就有四个是老总。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A. 公私合营的展开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C.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商海,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出
40、现,故C正确。公私合营的展开是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时期,故A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是1984年,故B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主要针对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39.要制作历史纪实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下列科技成就可以入选的是“神舟”飞船载人航天“银河号”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就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科技成就。即必须是发生在1978年之后的事件。“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是2003年,符合题意;“银河号”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符合题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
41、射成功是1970年,不符合题意;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正确。错误,故答案为A。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0.1964年10月28日,澳门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次实验的成功,它显示出中国国际力量已进一步加强”材料中的“实验”指的是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银河I型”研制成功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64年10月28日”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实验”指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银河I型”研制成功的时间是1983年,
42、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1.为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繁荣,1956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A. “八字”方针B. “双百”方针C. “科教兴国”战略D. “教育革命”路线【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在科学发展和文学艺术方面提出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称“双百方针”,因此正确答案为B。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10年提出“教育革命”路线,所以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2.1958年的教育
43、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B. 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C. 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D. 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1958年创办职业教育和半耕半读中学,而不到三年就开始“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显然是当时中央教育方针调整导致,故A项正确;政治运动导致教育变革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教育政策的变化,不是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此时国家出台教育公平
44、的政策,故D项错误。43.下表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年份2013201420152016中等职业教育675620601593普通高中823797797803A.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B. 推行“科教兴国”战略C. 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D. 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表格内容可知,2013-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人数相对稳定,两者都有较大规模发展,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因此A选项正确。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并非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B
45、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并未涉及高校教育,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我国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D选项错误。44. “偏重于咏物写志,辞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A. 汉赋B. 唐诗C. 宋词D. 元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唐诗风格多样,讲究格律规范;宋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元曲雅俗共赏,抒情叙事兼长。题干意思与A项符合。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的主要考点是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4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
46、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科研领域容许不同的学术争论,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不同的学派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故选D。其他各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双百方针46.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文艺事业发展,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
47、人才”的号召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毛泽东同志关于“双百”方针的提出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是在1977年提出来的;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毛泽东同志关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是1956年提出;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在1988年提出的。根据年代顺序,正确的排列是:,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4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
48、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A. 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B. 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 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D. 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答案】D【解析】材料中主要谈及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变化,没有涉及国际形势变化的信息,排除A;“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变化的根源,排除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一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改变,排除C;从“反动了大跃进运动,发展是硬道理”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明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是不断发展完善的,D正确。48. 21世纪初,面对
49、复杂的国内外形式,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A. 三民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故选D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49.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
50、的三代领导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A.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C.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 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共的三代领导人分别对应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写进党章;中共十六大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考点:本题考查中共重大理论成果。点评:梳理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知识点。1、 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 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
51、民主革命纲领。3、 中共三大:1923,广州。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 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和开展土地革命。5、 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第一代领导集体)。6、 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7、 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 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的论联合政府报告。9、 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
52、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一个转变:工作重心:乡村城市。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革命社革命基本政策: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10、 新政协会议:1949。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国旗、国歌、首都、领导)11、 一届人大:1954。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2、 中共八大:1956。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4、 中共十二大:1982:邓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 中共十三大:198
5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16、 中共十四大:1992:江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7、 中共十五大:199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注意: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形成: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党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3、三次纠正党内的重大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4、两次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5、三位领导人的理论成果被确立为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50.“中
54、国古代文明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文中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主要是指A. 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B. 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C. 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 中国的古代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故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四大发明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进步,四大发明只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外部
55、因素,A项错误。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但不是欧洲近代化的开端,C项错误。中国的古代文明只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外部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共70分)5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
56、,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
57、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8年版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一的目标,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何时开始提出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如何?【答案】(1)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由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到推翻帝国主义。理论:新三民主义。作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
58、 政治基础)(2)反例: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正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二大提出来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意义: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指引中国人民站起来、富强起来。【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可知,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是导致中国的根源,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由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到推翻帝国主义。理论:由孙中山思想的变化,后在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三
59、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 政治基础)。(2)材料二的观点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反面的例子如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正面的例子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3)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提出时间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关系:依据材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结合所学可知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意义:依据材料“在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
60、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所学可知,他们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指引中国人民实现富强起来。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子张受此义,故因三世而推问十世,欲知太平世之后如何也。孔子之道有三统三世,此盖藉三统以明三世,因推三世而及百世也。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漸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此为孔子微言,可与春秋三世、礼运大同之微旨合观,而见神圣及运世之远。康有为论语注材料二 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惟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
61、锢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又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斯二者。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不于报章上词而辟之,则人智不张,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即以国粹论,旧说九流并美,倘尚一尊,不独神州学术,不放光辉,即孔学亦以独尊之故,而日形衰落也。陈独秀通信(新青年第2卷6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思想与儒学的关系,该思想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原因。【答案】(1)关系:改造利用(或借用、借鉴;继承发展不给分)。特点:
62、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2)态度:彻底(或全盘)否定(反对不给分)。评价: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必须有这句话才给分),解放了人们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3)原因:康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借孔子的名望减轻变法的阻力。陈独秀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此为孔子微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是改造利用儒家思想。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3、,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2)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二“惟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锢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等信息,概括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3)分别从康有为、陈独秀两人所处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方面进行概括分析不同的原因即可。5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
64、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材料二 启蒙运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时,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 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
65、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義、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66、?(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伏尔泰和卢梭的主要观点。(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之处。【答案】(1)“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封建制度腐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自然科学知识的进步。(3)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君主立宪,宣扬理性。卢梭:主权在民,推翻专制王权。对理性提出质疑,宣扬感情至上。(4)同: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用分权的方法限制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异: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
67、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解析】【详解】(1)从材料一“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即得出“美德即知识”;从材料“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得出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从材料“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得出人要认识自己。(2)从材料“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封建制度腐朽;从材料“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可得出自然科
68、学知识的进步;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启蒙运动兴起还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3)从材料“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得出主张开明专制,君主立宪,宣扬理性。从材料“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对理性提出质疑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得出主权在民,推翻专制王权。对理性提出质疑,宣扬感情至上。(4)相同点:从材料“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批判的对象和内容是君主专制;从方法上是分权;核心是民主方面来分析。不同点:联系所学知识来分析可以从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影响:
69、中国并未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西方则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实质:中国是地主阶级士大夫少数人的主张,西方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蓝图。54.材料 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道遭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略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
70、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相关具体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国人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世纪90年代,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
71、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并将之付诸实践,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示例二:民主革命浪潮中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每况愈下。为此,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均以失败告终。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起义的浪潮中不断丰富民主革命思想,形成了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而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孙中山接
72、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民主革命浪潮的不断高涨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发展。【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本题可以从“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民主革命浪潮中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信息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探究开放型非选
73、择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1. 情景开放型。这类试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表格,让同学们通过识图或分析表格、材料完成相关问题。解答这类题时经常需要利用一些原理和史学常识解答。 2. 角色体验型。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充当历史当事人,进行角色体验。这种开放题,较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创新意识和情感体验品质等。注意解答时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整理。3. 仿写型。即给出一份样本,要求学生仿照样本的内容,根据列出的条件完成测试的题型。4. 多种评价型,即通过创设新情境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结论、历史观点,命题者对此不作评判性界定,由学生选定论证的切入点。解答这类试题时,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