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练习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龌龊优渥 坊间牌坊 肄业驷马难追 B黯然谙熟 复辟精辟 怯懦雕栏玉砌 C笙歌/旌旗 卡片关卡 磨盘转弯抹角 D篆书椽子 强劲干劲 贤明弦外之音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从养殖到肉鸡出栏屠宰,多个环节均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被曝光的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虽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如箭在弦,但某些监管部门对此却不以为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A发酵 B冰山一角 C如箭在弦 D不以为然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
2、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立足全局,扎扎实实开好局。 B“2012年12月21日是所谓世界末日”的言论,国内外多名科学家及宗教界人士一致批驳,且事实证明谣言不攻自破。 C随着发令枪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5000名运动员奔向赛道,他们在享受竞技体育快乐的同时,也尽情领略珠海的怡人风光。 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为此,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讲究中和中庸的人生理想与人论观念 同时,凡是悦目惬意的建筑美,就是说,能够在人们心理上激起
3、美感的建筑美,必然是一定的生理快感的升华 因此,生理快感虽然并非美感,却是激起美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理基础 中国古典建筑,一旦一定程度上满足入的生理需求,就必然给人带来一定的生理性快感 中国古典建筑的和谐之美表现在其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审美功能之间 这种快感必然放射到人的心理领域,引起心理反映 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十六年,秦败韩脩鱼,虏得韩将宧、申差于浊泽。韩氏急,公仲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警公仲之行,
4、将西购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曰:“善。”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楚殉韩。”韩王闻之大说,乃止公仲之行。公仲曰:“不可。
5、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强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轻欺强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必悔之。”韩王不听,遂绝于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韩。十九年,大破我岸门。太子仓质于秦以和。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史记韩世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西购于秦 购:讲和B韩必德王也 德:感激C楚不大病也 病:担忧担心D乃警四境之内 警:警告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
6、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楚王闻之大恐 秦之欲伐楚久矣B韩王不听,遂绝于秦 虏得韩将宧申差于浊泽C乃警四境之内 乃止公仲之行D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 秦因大怒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陈轸军事谋虑的一组是(3分)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 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 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 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楚殉韩。太子仓质于秦以和。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惠王十六年,秦军打败韩军。公仲向韩王进谏,建议韩王以一城为代价向秦国求和,和秦军共同南下攻打楚国。B面对秦国的威胁,陈轸为楚王提供了联合韩国共同抵
7、抗秦国的军事策略,最终使楚国逃过一劫,没有被秦国攻打。C当韩国放弃联秦攻楚的计划后,秦国非常愤怒,增加兵力攻打韩国,楚国没有派出救兵,韩国在岸门被秦国打败。D由于韩王没有采纳相国公仲的意见,导致韩军战败,使太子仓成为秦国的人质,等宣惠王去世后,太子仓掌握大权,继位称王。9断句和翻译(10分)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4分)译文: 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3分)译文: 语文练习一参考答案3、C(A.语序错误,先“立足
8、全局”再“突出重点”。B.偷换主语,在句首加“对于”。D.句式杂糅,去掉“原因”或“造成的”;搭配不当,“提高”改成“增强”。)4、A(由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的观念延伸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和谐,故,由“生理性快感”可排列为,比要更深一层,强调生理快感的升华,故。)5、D.警:警戒6、C(A.代词,代事/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B.介词,和/在 D.通过/因而)7、A(属于公仲的军事思想。是使者出使韩国的外交言辞。是陈述性语言,不属于陈轸的军事思想)8、B(“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假称联合”)9、(1)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
9、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2)用一座名城贿赂他,准备好盔甲武器,和秦军一起向南征伐楚国。(“具”、 “南”、“易”、省略句各1分。)以实力侵犯我们的是秦国,用虚名来救我们的是楚国。(“伐”、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宣惠王五年(前328),张仪任秦国宰相。宣惠王十六年,秦军在脩鱼打败韩军,在浊泽俘虏了韩国将领宧和申差。韩国着急了,公仲对韩王说:“盟国是不可靠的。如今秦国想征伐楚国已经很久了,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王求和,送给它一座名城,并准备好盔甲武器,和秦军一起向南征伐楚国,这是用一失换二得的计策。”韩王说:“好。”于是为公仲的行动作好警戒,他要西行与秦国讲和
10、。楚王听说后非常惊恐,召见陈轸把情况告诉他。陈轸说:“秦国想攻伐楚国已经很久了,现在又得到韩国的一座名城,并且还准备好了盔甲武器,秦韩合兵攻伐楚国,这是秦国祈祷祭祀梦寐以求的,如今已经得到了,楚国一定要受到侵伐。大王听我的意见,先在全国加强警戒,发兵声言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然后派出使臣,多给他配备车辆,带上厚礼,让韩国相信大王是在救他们。即使韩王不听我们的意见,韩国也一定会感激大王的恩德,一定不会列队前来攻楚,这样秦韩就不和了,即使军队到了,也不会成为楚国的大患。如果韩国听从我们的意见,停止向秦求和,秦国必定大怒,因而对韩国的怨恨加深;韩国到南方结交楚国,必定慢待秦国,慢待秦国,应酬秦国
11、时必定不很尊重:这就是利用秦韩军队之间的矛盾来免除楚国的祸患。”楚王说:“很好!”于是在全国加强警戒,发兵声言去救援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然后派出使臣,给他配备很多车辆,让他带着厚礼到韩国。楚使对韩王说:“敝国虽小,已经把军队全派出来了。希望贵国能随心所欲地同秦国作战,敝国君将让楚军为韩国死战。”韩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停止了公仲到秦国议和的行动。公仲说:“不能这样,以实力侵犯我们的是秦国,用虚名来救我们的是楚国。大王想依靠楚国的虚名,而轻易和强敌秦国绝交,大王必定要被天下大加嘲笑。况且楚韩并非兄弟之国,又不是早有盟约共谋伐秦的。我们已有了联秦攻楚的迹象,楚国才声言发兵救韩,这一定是陈轸的计谋。况且大王已经派人把我们的打算通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