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框图解读1.掌握哲学的内涵时,要能够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时,要理解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要了解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定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念。2.掌握世界本质的知识,要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理解哲学上物质的内涵,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辩证关系)。3.掌握意识的知识,深刻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和内涵,能够认识和分辨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弊端。发挥意识(精神)的巨大
2、作用,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掌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4.掌握关于真理的知识时,能够对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进行判断和辨别,能够甄别出正确与错误,从而坚持真理,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能够运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理解追求真理的特征、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从而不断发展真理。1全面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在结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哲学可分成四大部分内容,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唯物论介绍的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辩证法说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认识论则是主要介绍认识的
3、发展问题,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的基本问题。(2)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者又可以再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分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辩证法的观点,主要有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根本观点是矛盾观点。(4)唯物论和辩证法侧重介绍的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则主要是在认识论中加以阐述。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5)唯物史观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生的重
4、大问题。如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生价值等。这些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子课题。(6)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是相互渗透的。哲学的总体结构如下图:2抓住“标志性”词语,理解物质世界与真理(1)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问题、现状、特点、影响、形势、情况),提出、出台、制定、形成、调整、颁布(理论、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方案、经验、决定、制度)等,从唯物论看,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认识论看,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2)在(主题、理论、观点、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经验、制度)
5、的(指导、引领、启发、贯彻、实行)下,促进(事业、活动、行动、实践)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等,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认识论角度看,这体现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3)地震、洪水、火山喷发、泥石流、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体运动、季节变化、社会发展、社会活动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体现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补齐最大的短板决胜脱贫攻坚战热点材料材料一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最初
6、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起初,政府为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给予贫困户资金和政策的帮扶,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更重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全党全社
7、会用心用力帮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进展,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要发扬他们扎根基层、敢挑重担、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各方面坚定信心、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合力。基层一线扶贫工作者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对他们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保障,支持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发有为、大显身手。思维流程信息提取调动知识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更重要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
8、性和上升性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全党全社会用心用力帮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发扬他们扎根基层、敢挑重担、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各方面坚定信心、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合力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实战运用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提示: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不同的时期,为适应扶贫形势的变化,我国扶贫政策发生了从简
9、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经历了由简单到精准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做好扶贫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的原因。提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各级党员干部具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有利于促进贫困问题的解决。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不破楼兰终不还
10、”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能够鼓舞党员干部的斗志,为实现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3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和扶贫开发各参与主体的扶贫思路是如何体现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和扶贫开发各参与主体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察和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精准扶贫”思想是帮助真正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几十年的扶贫实践也证明了粗放式扶贫的效率低下,需要实行“精准扶贫。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现现行标准下的扶贫对象脱贫,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缩小地区差异,是中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任务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