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通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19世纪70年线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A.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的大力支持B.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
2、,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故造成材料“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的情形,B项符合题意,CD两项排除。外国企业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设问的角度是根源,故要将选项进行对比,根据因果关系确定主次。2.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A. 轮船招商局B. 江南制造总局C. 福州船政局D. 安庆内军械所【答案】A【解析】【详解】有材料“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可知,洋务运动在自强的基础上,提出了求富的主张,进而
3、创办了民用企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A项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符合题意。BCD为洋务运动的军用企业,依然体现的是“强兵”的思想,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重点在于材料中的转折部分,学生一定要注重对关联词的把握。3.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中写道:“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他认为使得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直接原因是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 封建主义的压迫C. 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D. 民族主义的觉醒【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
4、产了”可知,严中平认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了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故选A。BCD都属于内因,与材料“进口”的描述不符,排除。4.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 临时约法B. “一国两制”C. 共同纲领D. “九二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可知,“它”指的是共同纲领,这是政治协商的成果,故选C。临时约法为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当时中共并未建立,排除A;“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是
5、在邓小平时期的成果,排除B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描述,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首先根据材料,这个制度是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贡献,所以排除C选项,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制度。材料中所强调的是“最根本的”政治制
6、度,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确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涉及的政党问题,是基本政治制度;B选项涉及的是民族问题,是基本政治制度。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分为两个大时期,一个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后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主要加强的是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代表的就是村民主自治。6.下图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图标,对西藏自治成立解读正确的是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西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团结A. B
7、.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图标”可知,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少数民族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正确;高度自治权主要针对港澳台地区,西藏不享有高度自治权,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这促进了民族团结,正确。综上,故选C。ABD均含由,排除。【点睛】组合选择题较好的解题方法是排除法,抓住一项错误迅速作出判断,当然这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7.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元旦,时任国防部长的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福建前线部
8、队对金门的炮击即告停止。这一声体现的对台方针是A. “另起炉灶”B. “求同存异”C. “和平统一”D. “一国两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停止炮击大、小金门是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和平统一”方针的具体运用,故选C。“另起炉灶”和“求同存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排除AB;“一国两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题目的设问角度即材料的时间,特别是设问,这是思考的切入点,学生一定要在读懂题目设问的基础上再作出判断。8.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
9、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一次的激进主义革、这说明“八二定法”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致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新时
10、期民主政治八二宪法9.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谈到两岸关系时曾说:“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关系“相合”是基于A. “一个中国”原则B. “一国两制”构想C. “和平统一”方针D. “平等协商”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可知,两岸关系“相合”是基于“九二共识”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不是两岸关系“相合”的基础,排除B;主张用“和平统一”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排除C;“平等协商”精神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所以选A10.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
11、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 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 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 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答案】B【解析】据材料“1997年香港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结束了香港的殖民地的历史,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故B选项正确;1997年时澳门还未回归,故A选项错误;新型区域合作是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香港回归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故C选项错误;香港回归的意义主要在于祖国统一方面,而不是改革开放方面,故D选项错误。故选B。11.“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
12、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导致沙皇专制“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A. 二月革命B. 七月事件C. 巴黎公社D. 十月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俄统治,故选A。七月事件、十月革命针对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D;巴黎公社发生在法国,排除C。【点睛】本题学生只需根据推翻的对象即可作出判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12.列宁在一次会议报告中说:“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13、这段材料引自A. 四月提纲B. 土地法令C. 和平法令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可知,该段材料引自四月提纲,故选A。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为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颁布,过渡阶段已经完成,排除BCD。【点睛】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进程,解题的关键是材料“过渡”的描述。13.有学者对俄国的某项政策作出如下评价:“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该政策最有可能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
14、模式D. 赫鲁晓夫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有效地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输送到前线,适应了战时的需要,但在后期则引起了农民强烈的不满,由此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符合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描述,故选A。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俄国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允许自由贸易,采用固定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斯大林模式和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引起农民的坚决反抗,排除CD。【点睛】本题只需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即可作出判断。14.根据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的同名电影风靡全球,而原著
15、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命运与小说主人公一样,令人烯嘘不已。作家在美国大危机的打击下,干1940年凄苦而去。在大危机时作家遇到的情景可能有A. 市场上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好几倍B. 找份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 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D. 曾经游历苏联也正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危机时期,工业企业大量倒闭,所以在当时找份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故B是正确的。经济危机时期,生产相对过剩,市场上牛奶面包应是卖不出去,而不是价格上涨,排除A;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前的现象,危机时期,股市崩溃,不可能出现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的现象,排除C;苏联是社会主义国
16、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冲击,排除D。【点睛】本题学生只需根据经济危机表现即可作出判断。15.“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罗斯福的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A. 整顿金融体系B. 调整农业政策C. 指导工业复兴D. 加强社会保障【答案】D【解析】据材料“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收入低的工人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加强社会保障,增
17、加工人群众的消费力,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整顿金融体系的措施,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调整农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政府指导工业复兴,故C项错误。故选D。16.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A. 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B. 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为
18、解决经济大危机所带来的失业问题而实行以工代赈的一个重要举措,故选B。经济危机时期,农业生产过剩严重,发展农业不是其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排除A;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经济危机时期,失业问题比较突出,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环境并不是政府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目的,它们更多的是工程建成后带来的好处,排除CD。17.1934年罗斯福对银行家们说:“以往那种认为银行界与政府平起平坐、相互独立的错误看法过时了。由于实际情况需要,政府必须是领导者,必须是包括银行界在内的社会所有集的相互冲突的裁判者。由此可见,罗斯福主张A. 国家干预经济B.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 提升银行地位D. 被解经济危机难题【答案】A【解析】
19、【详解】由材料“政府必须是领导者,必须是包括银行界在内的社会所有集团的相互冲突的裁判者”可知,罗斯福主张加强政府的职能,即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故选A。B项为胡佛推行的政策,排除;C项与材料“以往那种认为银行界与政府平起平坐、相互独立的错误看法过时了”的描述相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不能直接从材料得出D项结论,排除。【点睛】题目设问中如果出现“由此”“据此”等字样,切记一定要遵从论从史出的原则。18.一些学者认为,斯大林时期与克兰发生的大饥荒是当时农业政策造成的。如果这些学者的观点符合史实,造成大饥荒的原因应是A. 推行余粮收集制B.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 实行农业集体化D. 开
20、展种植玉米的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斯大林时期乌克兰发生的大饥荒是当时农业政策造成的”可知,造成大饥荒的原因应是斯大林时期在农业上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故选C。AB为列宁在经济上推行的两项政策,排除;D项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推行的农业政策,排除。19.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A. 马歇尔计划B. 布雷顿森林体系C. 关贸总办定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获得了等同于
21、黄金的地位,这与材料“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的描述相符,故选B。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援助西欧的计划,戴高乐不可能尖锐地对其进行批判,排除A;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体系的内容,材料描述的是世界金融体系的情形,排除C;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美国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在其组织建立时“美元特权”已经消失,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解题的关键是材料“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的描述,学生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即可作出判断。20.下图是某学生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史实是A.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订B.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D.
2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史实反映的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故选A。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排除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CD。21.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A. 履行“北约”成员义务B. 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C. 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D. 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答案】D
23、【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扶持西欧和遏制苏联,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点睛:马歇尔计划的影响:马歇尔计划解救了西欧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 对美国来说,此计划是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激发本国制造商和出口商热情融为一体,可谓一箭三雕。 对于西欧而言,虽然各国都感到受制于美国,但在当时尚离不开美国的援助和保护。然而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这种离心力将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的加强。22.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
24、小国的存在,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忍和理性。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 北约建立B. 古巴导弹危机C. 出兵越南D. 马歇尔计划【答案】B【解析】【详解】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双方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但最终经过谈判,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故答案为B项。北约建立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关键步骤;美国出兵越南是两极格局下局部“热战”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中的“坚忍和理性”所蕴含的美苏冷静理性地处理两国关系的信息不符,排除A、C、D项。23.20世纪中期以来,欧美等
25、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心理动因发生改变,他们不愿意去经历市场的风险,申请社会救济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借口健康原因而不去上班。这说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A. 加重政府财政负担B. 增加工人就业机会C. 导致公民懒惰行为D. 突破市场经济束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申请社会救济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借口健康原因而不去上班”说明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一定程度导致了公民懒惰行为,C项正确。福利制度确实增加政府负担,但题干强调福利制度引发公民懒惰,排除A。福利制度与增加就业机会无关,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4.下表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
26、经济的发展态势。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值(亿美元)世界排位数值(美元)世界排位1983年12181210214.0161986年20511216882.371988年30154224592.84凭借这一态势,日本企图A. 加入北约组织B.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 建立单极世界D. 制造国际贸易壁垒【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其朝野追求政治大国的呼声日益强烈,故B项正确;日本没有加入北约,A错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妄想建立单极世界,与材料无关,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制造国际贸易壁垒”,D项错误。25.有学者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认为“出发点
27、本是国富民强的改革计划,最终导致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毁灭”。其中“社会毁灭”主要指A. 东欧剧变B. 苏联解体C. 两极格局瓦解D. 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与“社会毁灭”符合,故项正确;项不是苏联;项是苏联解体的影响;项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无关。26.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成员国议会相继批准的“马约”正式生效,宣告了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诞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随着欧共体成员国议会相继批准的“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A项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标志,故排除;B项是联合国的标志,故排除;D项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故
28、排除。C项是欧盟的标志,故选C。27.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B.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是在1947年提出,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形成,“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瓦解,故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D。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美国的霸主地位反而被加强,
29、排除A;世界朝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但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排除B;材料中的中心词反映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而不是在强调世界经济趋势,排除C。28.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地震到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某国际组织都及时伸出援手,提供资金援助和其他所需援助:包括地震损失评估、灾后重建等。该国际组织是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世界银行的宗旨之一是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鼓励不发达国家对资源的开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材料中中国遭受地震灾害,需要进行长期的灾后重建,因此需要长期
30、的贷款,故选择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故排除。CD两项都不涉及贷款问题,故排除。点睛:世界银行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简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通称。是联合国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同时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下属机构。成立于1945年,1946年6月开始营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29.2014年1月APC峰会重中国,在北京雁栖湖召开。峰会围绕“共建面向未
31、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发展和共同繁荣。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创始成员国之一B. 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化法制化C. 成立于1991年韩国的汉城D. 推动了贸易自化与便利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推动了本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故答案为D项。A项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非创始成员国,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未制定组织条例和章程,排除;C项1989年1月,汉城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部长级会议”代表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32、,时间不符,排除。30.“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A. 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B. 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C. 不利于各国经济深度合作D. 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全球化提供了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可知,经济全球化
33、使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3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中国民族资水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是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此获得了初步发展,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理解,在做判断题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心细,一定要关注到细节,最好能将句子按逗号分句看。32.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它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对【解析】本
34、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的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也是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的首例,该题目正确。3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共同纲领。【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为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错误。34.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答案】正确【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人民的日益不满,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维埃政府及时地将经济政策调整为适
35、合俄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故正确。35.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货币体系开始建立起来。【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属于世界贸易体系的内容,而不是货币体系,故错误。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共20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
36、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舵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材料三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厂家数开工纱锭数布机数外商企业16家338960锭1986台华商企业25家484192锭2016台材料四 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以下简称南京永利锤厂)该厂产出的化肥不仅填补当时国内生产的空白,被誉为“远东第一”。范旭东深知,“要振兴以农立国的中华,兴办酸事业实是当务之急”“
37、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李沛霖民国时期远东第南京永利铔厂影像志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2)据材料二回答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3)据材料三概括1913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说明其主要原因。(4)材料四中范旭东有怎样的思想抱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办南京永利铔厂有利的政策条件。(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企业:轮船招商局。(2)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8、(民族工业)。历史条件: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3)发展情况: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其规模超过了外商企业。历史条件:一战前夕,西方列强关注的重点在欧洲,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的鼓舞。(4)思想抱负:实业救国。有利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币制改革、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5)影响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民众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政府的决策等。【解析】【详解】(1)运动:由材料一中的“天津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军械所”等企业名称看,这一运动是指洋务运动。企业:从图片和所学知识得出,有
39、关航运的企业是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它推动了我国的交通近代化的进程。(2)性质:由材料“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企业的性质为从手工工场转变而来的民族工业。历史条件:由材料“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纷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这位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由材料“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3.5%,第二年即升至21%”并结合所学可知,外商企业巨大利润也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3)发展情况:由图表的数据对比,可知中国棉纺织业的规模超过了外
40、商企业;结合所学,从时间上对比,中国棉纺织业在这一时间段发展迅速。历史条件:由材料“1913年”的时间限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分析。从内部角度讲,此时中国恰好经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同时,这一时间社会盛行“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的思潮,这鼓舞人们纷纷投资实业。从外部角度讲,1913年为一战前夕,欧洲局势紧张,西方列强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欧洲,他们纷纷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思想抱负:由材料“要振兴以农立国的中华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可归纳为实业救国。有利条件:由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时间限制并结合
41、所学知识可从政府、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从政府角度看,其有利条件主要有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并实行了币制改革;从社会角度看,其有利条件主要有社会的实业救国思潮和群众的爱国运动。(5)影响因素:综合以上材料,从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面临的社会环境,分析概括出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具体来说,从国际因素来讲,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诱导条件和限制因素;从国内因素讲,政府政策和社会群体的支持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必备条件。37.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
42、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55118.2173301940年1831.716592.327.159564增幅(%)330.08367.25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
43、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
44、粮食税)。(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积极作用: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一“1920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即可分别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根据材料三信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可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的表格信息19281940年间,工农业生产均呈大幅度上升的现象即可得出一度推动
45、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三信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即可得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的信息“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即可得出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根据材料四的信息“计划不切实际”即可得出计划经济的弊端;根据材料四的信息“过于重视重工业”即可得出片面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四的信息“不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即可得出忽视市场需求。第二小问,关于认识,本问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结合相关所学可从重视工业化、工农业要协调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38.世界政治格局是指
46、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二战结束后,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实施了“冷战”政策,其表现有哪些?(2)20世纪60到70年代,两极格局呈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表现。(3)20世纪90年代,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你认为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答案】(1)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组织的建立。(2)表现: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开
47、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3)事件:苏联解体。特征: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4)应对:努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详解】(1)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入手分析。从政治上,主要是杜鲁门主义;从经济上主要是马歇尔计划;从军事上主要是北约组织的建立。(2)表现:结合所学可从美苏之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来说明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主要包含欧洲、日本、中国、广大亚非拉国家等。(3)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这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崩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主要表现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4)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内外兼修两种角度入手分析。从内功来说,要努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从外部修为来说,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