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075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案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为事致善辅仁成德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经济: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孟子的主张:政治主张:仁政学说人性论:性本善人格修养:养浩然之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恻隐之心,人之本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省刑罚,薄赋敛。民本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哲学观:“天行有常”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 2)人性论:性恶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3)政治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王”即“王道”,以德服人;“霸”即“霸道”,以力服人 “君舟民水”成为有作为帝王和政治家的座地位影响:很长时间成为儒家的异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哲学思想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对中国哲学有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总结改造后,体系更完整、更适应社会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 仁义伦理观“性相近”说 治国理念提倡“”,对于缓和阶级

3、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提倡“”;其 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精神提出“”学说,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地给人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缓和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主张治国以 为主,强调 ,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民本思想提出“仁”的思想,强调“”提出了“”观点提出“”的观点历史观主张“”有一定保守性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孔子孟子荀子爱人仁政仁义伦理观“性相近”说“人性本善”说性恶论治国理念提倡“为政以德”,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提倡“为政以德”;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精神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地给人民

4、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缓和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民本思想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仁者爱人”提出了“民贵君轻”观点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历史观主张“克己复礼”有一定保守性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 BCD安庆迎江寺徽州牌坊群涡阳老子庙合肥包公祠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

5、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的这一题款,现在变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把它作为勉励自己坚持真理的格言;人民群众则把它作为向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右图为2008年残奥会会徽,图形部分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6、。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态度的是A.墨子B.韩非子C.荀子D.庄子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思考: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观点?除此之外墨子还有哪些观点?“兼爱”、“非攻”、“尚贤”墨子与墨家“尚力”、“节用”、“节葬”1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

7、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2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战国时期各家对墨家的评价:孟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庄子:“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荀子:“墨子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1,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觉得应

8、该如何评价墨子的思想?2,墨子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呢?墨子的观点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其“兼爱”“非攻”等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和平。但无等级的爱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地位的上升。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无所恃”朝 三 暮 四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怎么样?猴子听了,都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听了,都很高兴。名称和数量没有改变,为什么猴子会先怒后喜呢?这则故事体现了庄子什么思想主张?“齐物”观点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

9、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法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以法制代替礼制“循名责实”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理论韩非与法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术者藏于胸中,以遇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历史是不断

10、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评价:符合建立中央分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思想: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灵活利用战略战术。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孙膑和兵家 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先

11、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1,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 天下莫柔

12、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2,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德】雅斯贝

13、斯大哲学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4分)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段(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分)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2分)孔学有

14、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3)根据材料三,概况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进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分)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

15、质,稳定了社会秩序。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材料二 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五蠹(1)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这一学派在后世的地位如何?孟子。其思想根源于孔子。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材料二是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概述其主张。韩非子。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

16、代,人们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去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三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公输(3)材料三是战国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某一学派的观点,指出这一学派的名称及其材料表达的观点?试列出该学派的一些其他思想主张。墨家。本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反对战争的思想。主张兼爱、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选贤任能。(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称谓并说明其意义。百家争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

17、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4,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

18、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5,材料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材料2: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墨子材料3: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1)孔子、墨子各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2)材

19、料3中韩非子提出的“刑德”是指什么?(1)材料1反映了孔子“仁”的治国思想。划线部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取信于民,这是孔子民本思想的反映。材料2体现了墨家主张“兼相爱”。划线部分强调频繁的攻伐,实为天下之巨害(2)材料3反映了法家重“法”重“术”重“势”的治国主张。划线部分“刑德”是指韩非子主张君主以“法、术、势”对臣民进行控制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历史背景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自由环境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人才人才因素儒家孟子思想仁政学说:以德服人,民贵君轻,尊王贱霸性善说:性善与生俱来利义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 历史地位: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荀子思想天命观:“天

20、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人性本恶;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思想:“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历史地位:被视作儒家异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墨家墨子思想兼爱:是没有血缘关系和等级差别的爱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尚贤、尚同:不分等级,举用贤才;尚力、节用、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历史地位道家庄子“齐物”:世间万物本质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的变化采取旁观超然态度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在文学、美学方面很有建树法家适应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当时备受推崇。西汉后与儒学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的思想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历史地位孙武 与孙子兵法:提出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尊为“兵学圣典”吴起与吴子:强调文德与武备并重、教戒为先孙膑孙膑兵法:强调战争规律、注意创造有利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兵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