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成长历程 模块二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主题1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线索(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线索(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主题2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19561976年)线索(1)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19561966年)。这一阶段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党和国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
2、心。线索(2)“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最严重的失误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损。主题3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线索(1)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1978199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线索(2)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栏 目 导 航 02 时空观念知识串讲 03 素养探究考能提升 0
3、4 课堂演练素养应用 01 考情透视统领考向01 考情透视统领考向最新考纲5年考题命题角度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18全国卷311953年采矿图“一五”计划中的工业建设2017全国卷41“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一五”的特点和意义2016全国卷31“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投资政策“一五”计划的特点2015全国卷31“一五”计划工业化工业增长速度“一五”计划的背景2014全国卷31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一五”计划的特点2014全国卷31粮食的统购统销“一五”计划的特点1从考查的知识上看,复习本讲应掌握的重要内容是“一五”计划的内容、特点、影响,三大改造的意义,50年代至7
4、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与教训;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应补充的知识有:统购统销、赎买政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从考查学科素养看,如通过考查“一五”计划的内容、特点,体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立意;通过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体现家国情怀的素养立意;通过考查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体现唯物史观的素养立意等。2预测2020年高考,本讲内容仍会重点关注“一五”计划的特点、影响,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本讲内容与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联系密切,50年代至70年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联系考查,需要引起重视。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5、年)凯歌行进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_。(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_创造了条件。全面崩溃02 时空观念知识串讲经济建设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2)内容:优先发展_,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_奠定了初步基础。农业国重工业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业化3三
6、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_。(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体系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曲折发展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的要求同落后的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2)意
7、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工业国农业国工业国2探索失误(1)表现“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_”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影响: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多快好省一大二公(3)纠正措 施:党中 央开 始纠 正农 村工 作中“左”的 错误;对 国民 经济 实行“_、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结果: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8、,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惨痛教训1表现:许多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_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调整邓小平概念阐释 过渡时期的内涵过渡时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思维导图“一五”计划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易错易混“大跃进”和人民公
9、社化运动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2两者的本质属性不一样:“大跃进”运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思维导图 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拓展 多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原因1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民民主法制观念淡薄。2急于求成心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3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4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1统购统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
10、,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2赎买政策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马克思、列宁、恩格斯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进行赎买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根据对我国政治经济条件和民族资本特点的分析,以及历史上同民族资产阶级有过统一战线的关系,确定了通过对私人资本主义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
11、社会主义企业。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找到了一条和平过渡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一个创举。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含义: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作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五”期间形
12、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例(2018全国卷31)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探究1“一五”计划的特点03 素养探究考能提升核心素养本题立足于“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来考查“一五”计划的特点。“时空观念”这一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能够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特定的时空框架,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二是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
13、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本题抓住时间“1953年”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解题障碍没有做到“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1953年是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起始之年,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刚刚开始解析 D对: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A错: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 D史论链接一、“一五”计划的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
14、和农业的关系。2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3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体两翼,相辅相成。4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实现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统一。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苏联能够迅速实现工业化,就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
15、业的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训练1(2019河北衡水月考)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D 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比上一年增长重工业和机械工业47.31%燃料工业84.56%地质勘测611.46%建筑工程204.14%铁路88.93%农业61.44%林业128.38%总支出68%解析 据材料可知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故A项错误;依所学,1953
16、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并举,故B项错误;依所学,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国家财政支出增长表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训练2(2019江西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A 解析 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
17、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的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根据常识我们很容易得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左”倾错误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和所学,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是以工业建设为重点,故D项错误。史料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
18、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探究2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史料二 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探究问题(1)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提示:设想:
19、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不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主张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2)史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以两个省略号为界,分为三层,分别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对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2)史料二反映了上海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成就,读此史料获取信息的步骤:步骤1分层次史料以第一个分号为界,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上海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就步骤2获信息1955年12月以后,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十万企业尽合营”步骤3得结论1955年12月以后,上海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史论链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04 课堂演练素养应用 知能强化练(二十六)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