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单元单元强化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解析】考查教材知识,本题易选出B项。【答案】B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解析】从诗句所要表现的意思
2、来看,“凤去”“台空”江水还是依然流淌,体现了B项。【答案】B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D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界的运动【解析】人类改造自然需要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B项符合题意。【答案】B41865年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出版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就预言了火箭发射、失重、变轨飞行、海上回收等航天活动中的基本情况,同后来航天发展的实
3、际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人们能将幻想付诸实现说明了( )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超前性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 B C D【解析】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对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故正确。【答案】B5世界上并没有上帝,但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的形象和观念。这说明(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都是如实反映意识可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A B C D【解析】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条件而
4、已,人脑要产生意识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物,故错误。【答案】C6.“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解放思想,突破规律对人们行动的束缚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7(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温总理到北京三十五中考察时说:“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他给我讲过五六遍的话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钱老的治学与科研,不仅有“点错一个小数点扣掉20分”式的一丝不苟,更有“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式的科技良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5、( )A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实现人生价值D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答案】B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解析】巍巍青山是相对静止的,但是相对于江中游动的竹排而言,又是“巍巍青山两岸走”,因此此观点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项符合题意。【答案】C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不打不相识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冰冻三尺
6、,非一日之寒A. B. C. D.【解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理,应选。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答案】A10.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在强调(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践的理解。学生做错本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解不透三句口号的意思。口号中强调“时间作结论”,充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
7、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选C项。【答案】C11.“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意识能动性C.社会性 D.历史性【答案】D1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解析】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而谎言是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真理
8、与谎言的界限不容混淆。“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答案】D13.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is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 B. C. D.【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8分)14.(18分)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9、。”(1)为什么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6分)(2)“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是如何表现出来的?(7分)(3)怎样才能使我们由“奴隶”变为“主人”?(5分)【答案】(1)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我们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我们的行动是盲目的。若遵循了规律,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会受到惩罚。因此,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是规律的“奴隶”。(2)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表现在: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10、人类。(3)要想由“奴隶”变成“主人”,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我们必须努力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15.(15分)(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月考)在2010年福州发展的主题词中,“地铁”无疑是最闪亮的一个。随着福州市“沿江向海、东扩南进西拓”发展战略的实施,福州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但据统计,当前福州市每天约有102万人次乘坐公交车出行,公共交通早已不堪重负。此外小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道路安全也令人担忧。这种状况催生了福州市政府制定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实行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优先政策,已成共识。据规划,福州城市地铁l号线(南北线)线
11、路全长288公里,其开通将有效改变福州市民的出行观念,将极大地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现状。同时,围绕地铁线路,福州市将会形成若干商业圈,改变福州市商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格局,并且将吸引大量外部资金进驻。地铁的建设和地铁商圈的发展也必将为福州市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都为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心剂。此外,借鉴国内外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经验,结合福州市“名人效应突出”、“地缘特色明显”的文化特点,伴随地铁的建成,将会促使“地铁文化”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诞生,推进福州市城市文化的发展。结合材料,说明福州市建设地铁交通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答案】福州城区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区交通拥堵的压力这一实际情况,促
12、使福州出台了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此外,地铁建成后所带来的城市交通体系的完善,促使福州市居民出行观念的转变。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出台将对福州市缓解当前交通压力、拉动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16.(15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多月之后,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
13、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将逐步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就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是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三是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答案】认识在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直至党的十七大就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出新要求,表明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30年来的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我党对农村改革认识的深化、发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我们党不断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关于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