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学考合格练读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13题。1上图中,反映的现象是()A城镇郊区化B逆城镇化C城镇化加速发展 D城乡差别拉大2如果甲、乙表示同一城镇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图中的()A时段 B时段C时段 D时段3如果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则下列叙述可能的是()A甲国城镇化水平比乙国低B甲国城镇化速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C乙国城镇空心化严重D乙国城镇化速度比甲国快解析:第1题,图中城镇化水平下降,反映的现象是逆城镇化,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差别缩小,B正确;城市郊区化出现在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2、第2题,图中乙在农业中就业的比重约为50%,城镇化水平约为50%,对应时段,A正确。第3题,图中甲国在农业中就业的比重不到10%,城镇化水平在90%以上,乙国城镇化水平约为50%,甲国城镇化水平比乙国高;甲国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较慢,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从图中读不出来;乙国处于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城镇化速度比甲国快,城镇空心化主要出现在城镇化后期成熟阶段,乙国不会出现城镇空心化问题。D正确。答案:1.B2.A3.D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45题。4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
3、口向城镇迅速集聚5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AM、P、N BM、N、PCP、M、N DN、M、P解析:从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可知,城镇化的速度是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阶段,城镇化速度快;N为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答案:4.C5.A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据此回答67题。6白天,下列城市功能区停车最困难的是()A低级住宅区 B高级住宅区C远郊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7缓解停车难问题,下列做法可行的有()加强对城市公共车位的管理住宅区建设立体车库鼓励居民
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将绿地改建为停车位A BC D解析:第6题,白天,中心商务区人流、车流量大,是人、车出行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停车最难的地区;低级住宅区,汽车少,停车问题少;高级住宅区,多建有私家停车位,停车问题少;远郊工业区,远离城市区,车流量少,停车问题少。选D正确。第7题,缓解停车难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城市公共车位的管理,做到有序停车,正确;住宅区建设立体车库,利于节省空间,改善停车难问题,正确;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减少道路拥堵,也利于缓解停车难问题,正确;将绿地改建为停车位,不利于城市环境保护,不可取。选A正确。答案:6.D7.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89题。8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绿地多人口多A BC D9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有()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 BC D解析:第8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9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也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答案:8.A9.C1
6、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材料二城镇病。(1)图中“城镇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镇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解析:(1)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失业人数增多、就业困难等。根据漫画所示回答即可。(2)“城镇病”的产生与城市过度扩张、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因素有关。(3)题干要求从环境、交通、
7、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抓住材料一中“生态城市”的含义提一些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建议,答案合理即可。环境方面主要考虑如何清洁生产、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处理,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应考虑如何缓解交通拥堵;能源利用方面应考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答案:(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
8、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学考等级练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回答13题。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 B边缘性C集中性 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
9、业部门接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选项A错误;这些城市中,只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选项B错误;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选项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选项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以上海为核心,这些城市均分布在长三角的外围,距上海市较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的特点,选项B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
10、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邻近上海,在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这些城市与上海市进行产业整合与区际协作,有利于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选项A正确;上海市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与这些城市的性质不同,选项C错误;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城市若选择与上海市相同或相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部门,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利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选项B、D错误。答案:1.D2.B3.A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
11、,且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如图示意新型生态河堤结构,读图回答46题。4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D减轻水流冲刷,保护河岸5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据图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A喜阴凉 B耐旱涝C根系横向生长 D茎干中空而脆6与传统硬质河道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A增加河流水量 B减少河道淤积C缩短河岸使用期限 D减轻城市旱涝灾害解析:第4题,从“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可以看出,传统河堤坚硬牢固。轮胎中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作用十分有限,
12、且铺设废旧轮胎并不是为了提高水位。生态袋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可以固定植物根系。新型生态河堤是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制成的,牢固性相对较差;废旧轮胎为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因此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轻水流对生态袋(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推测有些香根草生长于水中;河道水位会出现季节变化,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综上可推出香根草耐旱涝。第6题,由材料可知,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新型生态河堤中的石笼网与生态袋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由河流补给形式可知,枯水期地下水可补给
13、河水,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旱涝灾害。答案:4.D5.B6.D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下图左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右图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回答78题。7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A储水量 B蒸发量C下渗量 D径流量8“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C停车场附近 D街心公园内解析:第7题,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水量。故选C。第8题,“绿色街道”主要是建
14、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故选B。答案:7.C8.B9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结
15、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表径流污染。(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