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古诗鉴赏核心题点训练微专题十七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读一读:如何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标题标题一般蕴涵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标题既点明了事件(送友人),又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的偏远(蜀地),还暗示了整首诗所蕴涵的惜别之情。2.看作者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如李白的诗大多激昂豪迈、想象奇特;而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现的是社会疮痍、民生疾苦。3.看意象考生抓住诗歌
2、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意义和感染作用,就能真正地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4.看诗眼一般来说,每首诗歌都有诗眼,即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或词。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5.看注释有的诗歌后面会有注释,而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其隐含的有效信息。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1)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2)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3)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4)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二、练一练
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西斋书事注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描写了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不得志而压抑苦闷的心情。(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请问: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简要分析。答案不相同。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
4、”,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感到愉快和超脱。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雨晴至江渡柳宗元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注愚溪:冉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住地永州的冉溪改名为“愚溪”。浮槎:水中漂浮的木筏。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答案久雨蛰居的苦闷,远谪漂泊的孤独和痛苦,对遭受洪涝灾害的百姓的同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寒食张挥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注小瀛洲:位于杭州西湖中部,是一个湖心岛。红船:彩饰游船。这首词结尾画线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代指美人美景,“一片云头”是把美人美景看做浮云,表达出词人荣华富贵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慨。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后庭花许棐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1)“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中,“落花”象征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哀叹?答案(1)埋怨知心人羁旅不归,使自己孤独寂寞。(2)“落花”象征青春流逝。表达了对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逝去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