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B项,“寘”同“置”;C项,“匪”同“非”;D项,“嘿”同“默”。答案A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禀:承受。B如董狐以书法不隐 隐:隐瞒。C足以验世途之多隘 隘:险恶。D历代厚诬,一朝始雪 雪:澄清。解析A项,“禀”应为“遵循,秉持”。答案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
2、长存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D项,“烈士”古义为“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答案D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A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B正直者,人之所贵C案金行在历 D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B两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项,动词使动用法。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B.C.D.解析A项,因为,连词,然而,连词;B项,用来,连词,因为,介词;C项,分开,动词,披着,动词;D项,都是竟然,都是副词。答案D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夫人禀五常
3、,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
4、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获两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瑕:缺点。B恶名被于千载 被:遭受。C韦昭仗正于吴朝 仗:依仗。D窃撰辽东之本 窃:私下里。解析B项,“被”的意思是“覆盖”的意思。“泽被后世”的“被”即为此义。答案B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用来;介词,因。C项,代词,他们的;代词,其中。D项,都是介词,表对象。答案D8下列六
5、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项是 ()(3分)若邪曲者,人之所贱不违忤以受害也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A B C D解析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是说如果“直书”,许多贼臣逆子、滛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排除这两句即可。答案D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B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
6、C作者认为董狐是幸运的。他因受到孔子的赞扬,赵盾虽然不同意他对自己弑君的记载,但也没有刁难他,伤害他。D作者用张俨著嘿记,秘藏不宣;东晋孙盛写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晋阳秋,以此来逃避灾祸,说明直书之难的。解析理解分析错误。董狐是幸运的,但不是因为孔子的赞扬,赵盾才不刁难他,伤害他的。答案C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3分)译文:_(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4分)译文:_(3)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4分)译文:_解析第(1)句是判断句,注意翻译出判断语气。第(2)句重点是虚词的用法。第(3)句是一个长句,“
7、足以”统辖到句末。答案(1)那些正直的人,是人们所尊重的,因为那是君子的品德。(2)如果环境允许这么做就去做(直笔记史),如果环境不允许这么做却做了就会凶险。(3)(人们从中)足够用来得知世道的艰辛,也了解了实录的难能可贵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刚说苏轼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以是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
8、,真可谓刚者也。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曰:“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9、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如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巧言令色,鲜矣仁鲜:很少。B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敏:聪明。C既伏其辜矣 辜:古代的一种酷刑。D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与:参与。解析C项,“辜”的意思是“罪行”。答案C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0、相同一组是 ()(3分)A.B.C.D.解析A项,都是副词,竟,竟然。B项,动词,成为,担任;语气助词,呢。C项,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表示转折,可是;连词,表示承接。答案A1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孙介夫“刚毅”的一组是 ()(3分)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君亦奏麟侵狱事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A B C D解析是王安石对孙介夫的评价;是孙介夫当时的使命;是苏轼对士人品格修养的结论。排除这三句即可。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倡导的并不
11、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碍于与苏轼的交情,也没有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刑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D苏轼认为士人不应当担心过于刚正而被折损,反而应该担心自己无法修养品行成为利国利民的刚毅之士。解析从文中可见,苏辙的辞官与孙介夫没有关系,孙介夫不愿出任条例司的属官是个性使然。答案B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
12、日可畏人也。(5分)译文:_(2)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5分)译文:_解析第(1)句中“以身试之”,第(2)句中“伏其辜”“我何与焉”都是翻译的重点。注意其中虚词的用法。答案(1)我这一生遭遇了许多磨难,往往能亲身体会这件事,凡是在我人生困厄的时候帮助我的,都是平时(刚强坚毅)令人敬畏的人。(2)他们已经认罪了,其他人(难道)可以全杀掉吗!如果一定要非法杀人,那么经制司您自己做吧,我怎么会参与这件事呢?【参考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少言的人差不多是个仁爱的人。”孔子又说:“花言巧语、善于矫饰的人,他的仁爱之心大概没有了。”孔子喜欢那些刚强
13、坚毅的人,并不是喜欢他们的刚强坚毅,而是喜欢他们身上的仁爱之心。孔子讨厌那些花言巧语的人,并不是讨厌花言巧语,而是讨厌他们没有仁爱之心。我这一生遭遇了许多磨难,往往能亲身体会这件事,凡是在我人生困厄的时候帮助我的,都是平时(刚强坚毅)令人敬畏的人;在我仕途艰险的时候排挤我的,都是以前(花言巧语)讨人喜欢的人。所以我知道刚毅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而花言巧语的人一定没有仁爱之心。建中靖国初年,我从海南回来,拜见我原来的友人,问到他们的生死情况,谈论到平生所见坚毅刚强的人,有的不幸而死了。像孙介夫(名立节)那样的人,真可以算是刚毅的人了。起初我的弟弟子由担任条例司的属官,因为与同僚评议朝政观点不同自请
14、离开。王安石对孙介夫说:“我们条例司应该录用像你一样做事开明、敏捷的人啊。”孙介夫笑着说:“您说错了。一定要录用比我强的人。像我这样的人,也是不肯担任条例司属官的。”王安石不回答,直接走进门里,孙介夫也快步离开。孙介夫担任镇江军书记,我当时通守钱塘,往来在常州、润州之间,在京口见到孙介夫。正当新法刚刚开始实施,监司都是刚入仕的年轻人,对待官吏已经很苛刻,不再对士大夫以礼相待,却唯独对孙介夫十分尊敬和忌惮,说:“这是那位拒绝丞相不愿意担任条例司属官的人。”谢麟掌管溪洞等地的事情,桂州守官王奇与蛮敌作战阵亡,当时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审问有罪的官吏与士兵。谢麟于是抓捕了大小官吏十
15、二人交给孙介夫审查,打算将他们全杀掉。孙介夫坚持不可以。谢麟用言词威胁孙介夫。孙介夫说:“审案应当按事实办理,官吏更应当奉公守法。军队驻留不前是几位将领的过错。他们已经认罪了,其他人(难道)可以全杀掉吗!如果一定要非法杀人,那么经制司您自己做吧,我怎么会参与这件事呢?”谢麟于是上奏说孙介夫抗拒上司的命令,孙介夫也上奏说谢麟侵权管理审案的事情。刑部最后按照孙介夫的奏章定案,十二个人都免去死刑,有人只是被判贬官。我因此更相信刚毅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么能因一句话救活十二个濒临死亡的人呢?孔子生活的年代,可以算是有许多有品德的人,可是孔子却说“没能见到刚毅的人”,这是为了说明这种人很难遇到。可是世人竟说“太刚毅的人容易被折损”!士人担忧的是不刚毅,通过长期修养来成就这种品德还担心不够,怎么担心自己太刚毅,害怕被折损呢!会不会被折损是天意,不是刚毅的过错。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患得患失的浅陋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