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744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质量评估(十七)(第十七单元) (4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有学者指出:“在1914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该学者的观点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B.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C.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D.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解析】选B。根据材料不难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大国在民族国家主义情绪推动下进行的富有侵略性的战争行为,旨在重新瓜分殖民地,

2、具有帝国主义特征,故B正确。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这一外交努力()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解析】选A。根据材料“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这反映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积极要求,故A正确;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弱国外交形象并没有改变,并且其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也没有实现,故B错误;题干只是提及了“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并没有说中国的

3、要求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故C错误;在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故D错误。3.凡尔赛条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A.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B.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滋长C.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约D.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解析】选B。凡尔赛条约的核心是制裁德国,这必然引起德国的反抗,B符合;“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未体现,A排除;“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约”不是题干主题,排除C;“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表述错误,D错误。4.1921年8月1

4、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A.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B.平息中国人民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角色C.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D.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解析】选C。美国召集英、法、意、中等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壮大,它要在东亚宰割中国和抑制日本,“减轻沉重经济负担”“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不是其主要目的

5、,故A、B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召集英、法、意、中等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新确定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故C正确;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只是其目的的一部分内容,故D错误。5.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解析】选C。要想理解“新时代”,必须弄清楚十月革命前后世界历史的变化。革命前,是

6、资本主义统治世界,革命后,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故选C。6.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是通过妥协让步来维护工农联盟,是“农民的布列斯特”,故C正确,A

7、、B错误;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指的是斯大林模式,D错误。7.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A.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亚洲B.亚洲地区经济结构变化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解析】选B。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深,尤其是资本输出,导致东方国家传统经济结构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亚洲兴起新型民族解放运动。故选B。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亚洲与题干要求的时间不相符,排除A;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 题干并未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在此时期,排除D。8.1930年4月6日

8、,甘地在丹地海边俯身抓起一把食盐(如图),这是他事业中最精彩的一个镜头。下列有关这个精彩镜头的描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B.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C.首次提出与英国政府不合作D.此后被国大党授权领导印度完全独立运动【解析】选A。此图片反映的是1930年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运动,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食盐专营法,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故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提出印度独立的要求,故排除B;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后甘地首次提出与英国政府不合作,排除C;1929年,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印度完全独立的运动

9、,排除D。【拔高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解析】选C。A开始于1935年;B开始于1936年;C开始于1931年;D本身不属于局部战争,故选C。9.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

10、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解析】选A。注意材料所给时间“1932年”。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消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上争夺市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B是在1935年,C是在1933年,D是在1936年。【加固训练】(2020济南模拟)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针对日本发动的“七七事变”发表了著名的“隔离演说”,宣称“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齐心协力,反对那些正在造成国际无政府主义状态和不稳定局势的行为”;同时他又表示要“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去防止卷入战争”。这说

11、明()A.美国外交深受历史传统影响B.美国放弃中立维护在华利益C.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D.美国积极倡导组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解析】选A。此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罗斯福的“隔离演说”表明,美国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想法,但受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又不想卷入战争,反映出当时美国外交受到了历史传统的影响。B说法不符合史实;C中的“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才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0.1941年美国国内流行一款名为美国睁开你的眼睛的海报,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

12、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经笼罩在了他的头上。这张海报意在()A.表明法西斯还没有侵略美国B.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C.警醒对法西斯侵略视而不见的美国人D.抨击罗斯福政府颁布租借法案【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阅读题干材料解读图片,可提炼相关信息,“1941年”“美国”“眼睛被蒙住”“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经笼罩”等,从时代背景可以了解,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面对法西斯主义的战争威胁,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倾向严重存在,海报意在提醒美国人注意战争的威胁,C正确;法西斯主义破坏世界和平,A错误;题干主旨不是“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B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租借法案,D错误

13、。11.右图是一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报,上面有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的话:“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该海报最早可能出现于()A.慕尼黑协定签字后B.德军向英法发动进攻后C.苏德战争爆发后D.日军突袭珍珠港后【解析】选D。“死去的人们”以及图中已残缺不全的美国国旗表明,美国的利益遭受到了直接的损失。因此,图中的海报应是在美国遭受日本攻击后出现的,由此判断D正确。12.罗斯福总统认识到,如再不采取主动就会失之过晚,苏军不仅能出现在柏林和布达佩斯,而且能出现在巴黎和米兰。为了尽快打败德国,并与苏联争夺欧洲,美英当局决定立即履行在德黑兰会议的承诺。为此,他们()A.发表大西洋宪章B.组建反

14、法西斯同盟C.组织西西里岛登陆D.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解析】选D。大西洋宪章反映出美、英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西西里岛登陆开始于1943年7月,是进攻意大利的行动之一,均与德黑兰会议的承诺无关,故A、B、C错误;通过题干中“为了尽快打败德国,并与苏联争夺欧洲,美英当局决定立即履行在德黑兰会议的承诺”可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消灭德国,进而同苏联争夺欧洲,故D正确。【拔高训练】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影片中女主角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

15、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影片意在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解析】选B。材料中女主角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爬起来开始赚钱,变得玩世不恭。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却背叛了婚姻,说明战争对民众的负面影响不仅包括生命和财产,还有更深层次的道德观念。材料没有提到“经济繁荣”,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冷战和民族分裂,排除A、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

16、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

17、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经说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是指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3分)(2)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2分)(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市场经

18、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分)(4)材料四中“苏联的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3分)【解析】第(1)题,“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源”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作答。第(2)题,“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发展经济,进而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第(3)题,根据“30年代”的时间信息可知“表现”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影响”要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罗斯福新政通过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渡过了危机,挽救了经

19、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第(4)题,考查的是苏联模式的弊端,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总结。答案:(1)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领导人希望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导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3分)(2)政策:新经济政策。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2分)(3)事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影响:破坏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加深了各国的政治、社会危机;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特点:国家干预经济。(4分)(4)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得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长期的指令性计划经济阻碍了地方和企业生产积极性;

20、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3分)14.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

21、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材料三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因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新闻周刊却将“原子弹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后喟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

22、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 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4分)(3)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认真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

23、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以及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4分)【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抗日战争、爱因斯坦。第(1)题第一问结果,依据问题中“政治结果”可知回答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政治力量变化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欧洲力量的削弱:英法受到重创,四个帝国解体;美日崛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及国联的成立;第二问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2)题第一问典型事实,依据材料二中“平民也变

24、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结合所学“犹太人”可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人类屠宰场的角度回答 ,“中国人”可从抗日战争中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来回答,如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化学战,“731”部队用细菌试验方式残杀平民;第二问意义,对战犯的审判主要的意义在于体现正义性及警示人类,警戒未来。第(3)题第一问反思,依据材料三中“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结合所学回答,认识核战争的极端危险性,倡议各国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世界和平;第二问真理及方向,

25、依据“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进行概括回答,如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世代不会改变(或“坚持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1)结果: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出“十月革命”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可得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解体(四大帝国解体);英法受到重创;美日乘机崛起;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国联成立。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4分)(2)典型事实:德军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变成人类屠宰场;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日军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731”等部队以试验方式残杀平民。意义:国际性正义审判;警示人类,警戒未来。(4分)(3)反思:认识核战争的极端危险性;倡议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世界和平。真理及方向: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世代不会改变(或“坚持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