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向二 社会历史的主体 研磨真题提升审题力【典例2】(2020天津等级考T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命题陷阱点 破题关键点 利
2、用设问知识限定比较宽泛,考生不能把握材料关键词确定知识范围 设置陷阱: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罗列社会发展规律、价值观、人生价值等理论知识审设问+审材料确定答题知识点。审设问:大范围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审材料:信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信息社会历史主体理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理论利用考生的知识遗漏 设置陷阱:人民意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忽略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牢记:全面把握唯物史观涉及人民的理论观。包括:社会历史的主体、最高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本题不涉及)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
3、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预测演练提升解题力 1.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用好这一传家宝,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要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和群众,弄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正如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调查研究不仅要“身入”,还应当“心至”。对这个要求的合理解释是()“身入”更要“心至”,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身入”更要“心至”,就是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4、联系“身入”解决的是“在场”问题,目的是拉近心理和情感距离“心至”解决的是“在状态”问题,目的是拉近彼此空间距离 A.B.C.D.A 习近平同志要求调查研究不仅要“身入”,还应当“心至”。做到“身入”更要“心至”,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身入”的目的是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而不仅仅是拉近心理和情感距离,“心至”就是用心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拉近彼此空间距离,理解与题意不符。2.2020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1周年纪念日。21年的奋斗历程中,澳门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社会各界团结奋斗,形成了“勤奋向上,谦厚务实”的优良传统,实现了澳门经
5、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澳门“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做事情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理论创新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B.C.D.B 社会各界团结奋斗,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做事情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没有涉及理论创新,与题意不符。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曾不止一次引用这首诗来表达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时刻将人民冷暖记挂
6、在心头。这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以此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中国发展的根本力量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创造者 A.B.C.D.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错误;时刻将人民冷暖记挂在心头,启示我们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中国发展的根本力量,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正确;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错误。【核心必备】社会历史主体理论:【考场秘技】1.关键词法破解社会历史主体部分
7、选择题:(1)关键词“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阶级社会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改革。历史前进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涉及人民群众的关键词:维护人民利益、民生、发挥人民作用(首创精神)、人民至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2.层次法破解历史主体部分体现类主观题:(1)第一层次:“为了群众”。(2)第二层次:“从群众中来”。(3)第三层次:“到群众中去”。3.模板法破解“关注民生”依据类主观题:模板: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作用(原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失分警示】辩证思维缺乏与知识混淆导致失分:1.夸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2.否定:否定人民群众历史发展的主体作用,认为英雄人物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3.混淆:(1)“一切为了群众”与“一切依靠群众”。(2)“从群众中来”与“到群众中去”。4.对立:把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