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16-18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701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16-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16-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16-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16-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16-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16-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16-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12一、夯基训练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檄文脉搏扶危济困晶莹寥若辰星B.内禅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讪笑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主簿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解析A项中“辰”应为“晨”;B项中“幅”应为“副”;D项中“幅”应为“辐”。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当前网络信息的内容五花八门,传播速度极快,当我们把不科学、不真实的信息随意传播出去,就是人云亦云。B.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要高瞻远瞩,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自强不息的社会。C.我们要有不怕得罪人的责任与担当,惩前毖后,冷语冰人,对某些同志就要给他们浇浇冷

2、水,降降温。D.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人应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做到外圆内方,才能既受尊重,又能有很多朋友。E.过去一年,全球“厄尔尼诺”现象频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人们祈求新的一年五风十雨,走出减产歉收的阴影。解析A项,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根据句意应该用“以讹传讹”。B项,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C项,冷语冰人:用尖酸刻薄的话伤害人。感情色彩与句意不符。D项,外圆内方:指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E项,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答案AC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

3、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

4、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

5、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B.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C.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D.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解析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意思,理清句子关系。答案B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

6、是对王守仁为学精神的继承和学习。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解析“除三人名”中的“除”在文中是削除、罢除的意思。答案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

7、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解析文中并没有说请求皇帝让位的事。答案B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2)顺之

8、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参考答案(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罗循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关键词“挽”“拟”“假”)参考译文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罗循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

9、声。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并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这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没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

10、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驾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

11、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

12、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谥号文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

13、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14、。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有改动)注: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吏部东铨是差遣

15、,有实际职责。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准辄引帝衣引:拽住。B.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谢:谢罪。C.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挑选。D.其见重如此重:重要。解析重,重视。答案D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B.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C.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D.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解析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断句。“自唐末”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蕃户、温仲舒为名词,领起一

16、个短句,其前断开;下面是两个动宾式短语构成的短句,分别断开。答案C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准年少有才且诚实。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B.寇准为官耿直执着。与皇帝谈论国事意见不合,使得皇帝非常生气而要离开,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其离去,直到有了决断才让其离开。C.寇准精通天数。淳化二年天大旱,寇准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案件。D.寇准抗击契丹显出谋略。他通过分析,及时训练、调遣军队进行防御,而且请得皇帝驾临澶州提高

17、官兵士气,最后大败契丹军队。解析“精通天数”错,是借机说案而已。答案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2)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解析(1)诏,诏集;陈,陈述。(2)致,导致;稔,酿成。参考答案(1)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2)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取得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参考译文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面试,

18、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寇准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作为三司度支推官,转任盐铁判官。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兼任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赞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淳化二年春天

19、,大旱,太宗向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说旱灾是天命。寇准回答说:“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的征象,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于是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太宗问王沔这件事,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自唐朝末年,蕃

20、户就有居住在渭水以南的,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这些蕃户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以限制他们往来。太宗看过奏章不高兴,说:“古代的羌戎少数民族尚且杂居在伊川、洛水,那些蕃夷人愿意流动难以安定,一旦有调集入侵发生,将要严重困扰我们关中了。”寇准进言:“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取得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皇帝于是任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又调温仲舒到凤翔。真宗当上皇帝后,寇准升迁为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六年,调任兵部,为三司使。当时合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委派寇准裁定事务,于是任命六个判官分别掌控,烦琐简约才适度。景德元年,契丹族入境侵袭,放纵游动的骑

21、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迷惑我们啊。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寇准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高琼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天禧三年,真宗得了风疾,刘太后在内宫干预朝政,把寇准降为太常卿,管理相州,又调任安州,贬为道州司马。真宗当初不知道这事,有一天,问到身边的人:“我好久没有见到寇准,为什么?”左右没有人敢回答。真宗驾崩时也还是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托付之人,他被重视到这个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