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700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滚动综合测评(二)(第一四单元)一、选择题1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下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A从材料“铁锄范”可知,战国时期铁器普遍,从戴鼻圈的牛尊推测,牛耕较普遍,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争霸战争本身不能推动工具改革,C项错误。2(2020丹东高一检测)观察如图,说明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诸侯王的实力C加强君主专制 D厚待诸侯王的子

2、孙A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王侯封地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削弱诸侯王的实力是汉武帝采取措施的直接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诸侯王的子孙的封地越来越小,所以并非“厚待”,故D项错误。3(2020日照高一检测)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 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C根据“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并结合所学知识

3、可知,北魏后期出现这样的繁华景象主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故C项正确;鲜卑族并没有被汉族同化,排除A项;北方经济的恢复并不能说明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后期北方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并非是战乱动荡,排除D项。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A“推恩令” B郡县制C科举制 D分封制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具有相对的公平性,自隋朝确立后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因此,出现材料中“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的现象,故选

4、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5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D根据材料中“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的信息可以看出宋代以创建路制的方式,来避免地方割据的出现,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创建了路制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扩大宋朝疆域,排除A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宋代以创建路

5、制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未体现宋代文武分权的特点以及市坊制度的信息,排除B、C两项。6(2020菏泽高一检测)宋金对峙期间,岳家军战功卓著,岳飞威望大增。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人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据此可知,岳飞被害主要是由于()A南宋统治者重文抑武政策B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C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D岳飞反对政府与金媾和A材料信息是岳飞因为战功卓著、威望大增,而使宋高宗和士大夫难以容忍,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据此可知,岳飞被害主要是由于军功太大、威望大增,这不符合宋代重文抑武政策,故A项正确;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属于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故B项错

6、误; C项和材料无关,故错误; D项不是材料表达的信息,故错误。7元代行省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的范围,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元代这种情况()A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B总结吸收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教训C行省扮演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D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中央集权的困扰A元朝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为加强对地方控制以应对突发事件,提高统治效率,基于现实治理的需要,地方权力有所增加,但是地方大员行使权力多受中央节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选A项。8(2020北京东城高

7、一检测)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铁器牛耕出现 B隋唐大运河的开凿C经济重心南移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由图中数据可知,北宋以后,南方人才比重逐渐高于北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人才比重的变化,故C项正确;铁器牛耕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和人才比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和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9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这反映了西夏文字()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B早于汉字创立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D成为与汉族

8、沟通的重要工具A根据“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可知西夏文字的创制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汉字在西夏文字创制之前就存在,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西夏文字的作用和与汉族交流的信息,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10观察下面两幅图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图一图二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C防止宰相专权 D选拔优秀人才A从两幅图的变化来看,图二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这一变化体现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图二中已不存在宰相职位,排除C项;这一变化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11下面是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词条,依据词条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官署

9、名。明代始设。洪武十五年,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各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A礼部 B中书省C内阁 D军机处C由“明代始设”“文渊阁”“皇帝顾问”等信息可判断,此机构为明代的内阁,C项正确。12清末有学者认为“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奸,张居正之专擅”,“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据此可见()A内阁的设立削弱了皇权B内阁大学士掌握决策实权C军机处空前加强了皇权D军机大臣不参与国事决策C明内阁有首辅专权弊端,清军机处则没有,是因为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空前加强了皇权,故选C项;A、B、D三

10、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3乾隆帝曾说: “我朝虽护黄教,正合于王制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而惑众乱法者,仍以王法治之,与内地齐民无异。”实现了乾隆帝这一愿望的是()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C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D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D由“黄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与内地齐民无异”等信息可知,乾隆帝论述的是针对西藏宗教与行政管理的问题。1793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和行政管理的权力,故D项正确。14(2020北京西城高一检测)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

11、(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 9024.00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 0712.66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 2602.36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 0421.75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D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中期人口增长远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加(甚至于耕地减少),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暴露,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边疆国土开发缓解人地矛盾,高产作物传入提高粮食产量等

12、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C两项错误。15(2020菏泽高一检测)在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中,喻世明言11篇、警世通言13篇、醒世恒言9篇涉及市民;“二拍”中,初刻拍案惊奇16篇、二刻拍案惊奇18篇描写市民。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极其罕见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B政府的大力倡导支持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明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越来越多,如材料中“三言两拍”较多地描写市民的现象。由此可知,D项正确;明代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没有发生动摇,故A项错误;政府大力倡导的是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占主

13、导地位不是市民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原因,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2020潍坊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机构管理范围职能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酋长负责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

14、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对强大的匈奴对西域诸国对南方诸族”“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酋长负责”等信息及职能一栏内容回答

15、。第(2)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边疆开发与治理、民族关系、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国家的发展等角度概括。答案(1)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较大自主权;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8分,任答4点即可)(2)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6分,任答3点即可)17(2020泰安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

16、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史学集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9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行政机构等方面回答。答案(1)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

17、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9分,任答3点)(2)影响:巩固了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设立始于元朝,在历史上影响深远。(6分)18方法与认识:建构历史辩证思维的科学理论体系要求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揭示客观事物整体的规律性、本质性和发展趋势,再现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下面所示为电视剧康熙王朝主题曲再活五百年歌词的节选: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面对冰刀血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做人有苦有甜 善恶分开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18、愿烟火人间 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1)举出康熙帝统治时期,“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两例。(2分)(2)作为历史剧的主题曲,词作者在歌词中透显出了怎样的史观?该史观以哪类人群为治史的重心?(3分)(3)如果康熙帝再活五百年,他是否还能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为什么?(7分)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康熙皇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即可。第(2)问,依据歌词内容分析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乾隆后期,清朝走向衰落,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加紧侵略等史实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等

19、信息及军机处的设置、闭关锁国、文字狱政策实施和中国小农经济社会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潮流等知识回答。 答案(1)中俄雅克萨之战,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降服台湾郑氏势力,设置台湾府等。(2分)(2)传统史观。 以帝王将相、英雄人物为历史重心。(3分)(3)不能。虽然康熙帝曾创造过盛世景象,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但君主专制统治逐渐走向极端,小农经济、闭关政策、禁锢思想;同时,中西方差距拉大,更加滞后于世界剧变的总趋势。(7分)19中国古代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

20、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材料二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帝(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制瓷部门的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7分)(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商业关系的?这体现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经济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

21、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重农和抑商两个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4分)不能说明;(1分)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2分)(2)关系:农业为本业,工商业为末业。(2分)观念:重农抑商。(1分)评价:这一观念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巩固封建制度和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也给分);另一方面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是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历史原因之一。(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