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654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二语文命题人:杨村一中 李彩莲 外大附校 李忠萍第I卷(选择题36分)、(15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惯长空。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风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却降着一层破璃鞭笞着我的神经,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眩晕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下去。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坠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地壳在下陷,在沉没。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人竟是如此

2、孤立无援,如此_吗? 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我为赡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_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_地降落。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抽搐(ch) 直惯(gun)长空 电梯舱(cng)B. 鞭笞(ch) 眩晕(yn) 坠(zhu)落C. 赤裸裸(lu) 撞(zhung)击 地壳(qio)D. 怜悯(mn) 孤立无援(yun) 赡(zhn)仰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微乎其微 执意 严肃B. 微不足道 决意 庄严C. 微乎其微 决意 严肃D. 微不足道 执意 庄严【答案】

3、1. C 2.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题中,A项,“直惯长空”的“惯”应为“贯”,此处的“贯”是动词,意思是贯通。 B项,“眩晕”的“晕”应读yn,意思是“头晕目眩”。D项,“赡仰”的“赡”应为“瞻”,“赡”读shn,意思是供给人财物,而此处应为“看”之意,“瞻仰”即怀着敬意看。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4、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题中,“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二者都形容少或小,但前者多形容作用、价值、意义,不能形容人。第一处,文中是形容“人”,故使用“微不足道”。“决意”,决定干某事,重在“决定”。“执意”,坚持干某事,重在“坚持”。第二处,文中主要是说“我”坚持要去,应使用“执意”。“庄严”,庄重而严肃。“严肃”,非常认真,令人敬畏。第三处是形容“巴黎”在我心目中的庄重严肃,应使用“庄严”。故选D。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或分析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动词,使显明“愿无伐善”的“伐”与“自矜功伐”的“伐”意义相同曲肱而枕之

5、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固执:顽固坚持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谦:谦虚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绝学:抛弃学问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用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的解释或分析完全正确的一组”,然后结合实词虚词在句中的位置,结合语境分析其意思和用法。题中,“愿无伐善”中的“伐”,应解释为“夸耀”,而“自矜功伐”中“伐”与“功”同义,应为名词,“功劳”,所以两个“伐”的意思不同。“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固执”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坚守不渝”。“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中“谦”同“慊”,意思

6、是“满足”。故选A。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B. 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 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C. 尚书记戟,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的称号。D. 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

7、,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题中,A项,“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不合逻辑,“激发潜能”和“能否”一面对两面。C项,“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的称号”结构混乱,选项把 “被称为君子之国”和“获得君子之国称号”杂糅到一句中,二者留一。D项,“各个国家、地区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搭配不当,属于主宾不搭配,可将“是”改为“处在”。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

8、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集”是最大的类别。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

9、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少年时代称总角,十三四岁称束发,20岁称弱冠,60岁可称“花甲”亦可称“耳顺”。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1954年因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写作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这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中庸也是儒家学说最早而且最精密的哲学论文之一

10、。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借助阅读把握的内容辨析正误。题中,“雨果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错误,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十三四岁称束发”错误,女子十三四岁称豆蔻,男子15岁称束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错误,“修齐治平”应是在大学中得到集中明确阐述。故选C。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

11、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更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

12、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

13、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

14、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

15、心”)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B.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C.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论点。B.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C.

16、文章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B.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重。【答案】6. C 7. A 8. B【

17、解析】【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中,A项,“轻观赏价值”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B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可见应是指“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选项改为“中国传统建筑”。D项,“西方古建筑是

18、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说的是“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故选C。【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题中,A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并非“中国由于西方”。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

19、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题中,B项,“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错误,该推断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文中说的是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而非“自然环境”。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

20、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三、(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余靖传二朱熹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

21、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

22、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

23、。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谏官御史缄口避祸 缄:闭口B. 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 让:指派C. 各用一字为目 目:纲领D. 犹留菱册不遣 遣:派遣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 尧、舜帅天下以仁B. 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 中庸其至矣乎!C. 靖置银西两于

24、茶篚中托人饷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D. 乃自诣韶州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琺合理的一项是A.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B.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C.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D.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B. 庆历四年,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

25、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C. 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对他更 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D. 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子上 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又被贬为将军分司。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2)公从十余骑把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3)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答案】9. B 10. C 11. C 12. D

26、13. (1)仁宗看见笏板上有字,问他写的是什么,余靖如实地回答。(2)余靖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在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3)余靖暗中派人劝王仝,要他躲避出去,王仝用家贫无钱外出作为理由回绝。【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题中,B项,“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尹洙、欧阳修等人写信责备谏官不敢犯颜直谏,句中的“让”应解释为“责备”,解释为“指派”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

27、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题中,A项,第一个“以”为介词,因,由于;第二个“以”为介词,用。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第二个“其”为语气副词,加强感叹语气。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D项,第一个“乃”是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是副词,才。故选C。【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

28、,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题中,该句包含如下名词,即“仝”“虔州”“希古”“靖”“他州”,“闲居”的地方是“虔州”,二者不能断开,且“不复仕进”的主语应是“仝”,而不是“虔州”,故应在“虔州”后断开,排除BD两项;“靖”是余西古所改的名字,也是“更名”的宾语,故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1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29、,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题中,D项,“余靖被贬龙图阁直学士”错误,从文中来看,“靖迁龙图阁直学士”,当时余靖是升迁,不是被贬。故选D。【13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第一句中,“顾”,看见;“其”,代词,他;“所书者何”,写的是什么;“以实对”,按照实情回答,“以”,介词,按照。第二句中,“从

30、”,带领,或“让跟着”,使动用法;“见虏于九十九泉”状语后置,“于”,在。第三句中,“阴”,暗中;“使”,派遣;“讽”,劝;“令避去”省略句,“令(之)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状语后置,“以贫不能出辞”,“以”,介词,用,“辞”,拒绝。【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

31、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余靖,字安道,是建州人。侍奉仁宗,做官到工部尚书一职。范仲淹因为上书言事得罪了某些大臣,被贬至饶州任知州。谏官和御史都闭口以躲避灾祸,没有敢说话的。唯独余靖上书说:“自陛下亲政以来,已经三次贬逐敢于进谏的人。如果习以为常了,对所进的忠言不加重视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进言了。”余靖的奏疏呈上去之后,就被贬到筠州任酒税监。尹洙、欧阳修等人也相继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又写信责备谏官不敢犯颜

32、直谏,因此也都得罪当权者,遭到贬官。当时天下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余靖奉命出使契丹,进殿向仁宗辞行。他将准备奏议的事写在笏板上,每一条用一个字点出纲领。仁宗看见笏板上有字,问他写的是什么,余靖如实地回答。仁宗便指着余靖笏板上的字,一条一条地问,直到他回答完毕为止。庆历四年,西夏李元昊求和,仁宗准备加封他。这时契丹用大军压境,派来使者说,大军前来是为中国讨贼,请朝廷不要与西夏讲和。朝廷为此事而担忧,商议很久也没有结果。唯有余靖进言说中国不想打仗已很久了,这是契丹的幸运。中国如果一天仗也不打而息兵养勇,对辽邦就不利。所以他们故意用这个方法扰乱我们,千万不能听信。朝廷虽认为

33、他的建议正确,仍把册封西夏的诏书留下来暂不发布,而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去报知契丹。余靖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他从容地坐在军帐中,与契丹人反复辩论几十次,最后终于说服他们,将会商的主要内容带回朝廷。朝廷这才派使者持诏书去册封李元昊,西部边境随即解除警报,西北部边境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余靖出使契丹,能用契丹语说话,契丹人很喜欢他。当他第二次出使时,契丹人对他更加热情。余靖还能用契丹语作诗,契丹国主大为高兴。余靖出使归来,却因此而被贬官。唐朝时的外国船装货时都依旧例收取装船税。他奏请朝廷免除了它,以使外商买卖顺达。又奏请朝廷立法,禁止在任的官吏购买南方药材。余靖从南方返

34、京时,未携带南海一件土特产。余靖的本名叫余希古,韶州人。考进士时没有被地方荐送入试,只有曲江县主簿王仝对他很好。当时的韶州知州要应试制举,王仝也要应试制举。知州认为王仝是在玩弄自己,十分生气,便动手搜集王仝的罪行,没有所得,只知道他同余希古交好。王仝被处以“违敕”的罪名停职免官,余希古被打了二十臀杖。王仝于是赋闲居虔州,不再出来做官。而余希古却改名余靖,在别州被荐送入试,中了进士。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推荐余靖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服丧日期未满,就到京城谋求官职。余靖上奏说,茹孝标服丧未满就急着做官,这是不孝的表现。茹孝标因此获罪,便对余靖恨入骨髓。之后,余靖升任为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曾多次写信给他

35、请他代谋一官半职,余靖未能答应。茹孝标听说余靖曾受过刑罚,并将此情隐瞒去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便到韶州将余靖犯刑的案卷设法买到手。当时钱子飞任谏官,正全力攻击范党,茹孝标便将余靖的事告诉他。于是,钱子飞就将余靖以前所犯的案子上奏给仁宗。于是仁宗下诏虔州,令王仝前来对证。余靖暗中派人劝王仝,要他躲避出去,王仝以家贫无钱外出为理由回绝。余靖在茶篓子中放了一百两银子,托人送给他,所托之人感到茶篓很重,便打开来看,发现银子,便将银子偷去,只将茶送给王仝。王仝大怒,等到诏书降下,州官劝王仝回答说,不知道当时受牵连的余希古就在何处。王仝不听劝告,回答说余希古就是余靖。余靖于是被贬为将军分司。第II卷(非选择题

36、,共114分)四、(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1)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4. 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B. “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C. “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

37、活井然有序。D.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15. 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2)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3)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 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

38、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项,“孟春之景”分析有误,应是仲春之景,由“荠菜花”“新耕”“蚕生”可知。B项,“一片凄凉景象”分析有误,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D项,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分析有误,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故选C项 。【15题详解】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

39、,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题目问,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考生只能回答最主要的一种,不能回答种。结合词下面的注解及词的内容可知,这首词主要是借怡人的田园风光,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手法应当是以乐景衬哀情。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词人想到了的失意,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感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40、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联想

41、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落霞与孤鹜齐飞,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_,_”,秋兴八首(其一)中,杜甫于客中再次看到秋菊盛放,小船随水漂泊,触景生情,引起故园之思,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答案】 (1). 秋水共长天一色 (2).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 丛菊两开他日泪 (5). 孤舟一系故园心 (6). 大珠小珠落玉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

42、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本题中的道、壁、恰、丛、系等字,都要格外留意。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零用钱(美)威尔当潜在的雇主翻看他的简历时,乔巴斯托恩坐在那里,尽可能让自己的双腿不要发颤。他知道那些记录对他不利,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别让那些缺点被读到,毕竟是圣诞节了。威斯科特先生停下来,抬起头问道:“巴斯托恩先生,这里说你曾经因为盗窃被判入狱,是吗?”

43、乔感到喉咙干涩、胃部收缩,他知道接下去是什么结果,他无力地说:“是的,但是有环境因素”“总是有环境因素的,巴斯托恩先生,然而”又来了“我们是家庭生意,不需要增加人手了,我希望你好运,早日找到工作。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我知道。”乔说完,站起来握了握威斯科特先生伸出的手。威斯科特先生送乔到门口,好像怕他顺手偷走东西似的。乔咬着嘴唇,不知道怎样跟阿贝说,他没能为她买一份圣诞礼物,因为没人愿意雇用他,或者跟她说两年前他在上班的地方偷100美元是为了圣诞节能取暖,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阿贝只知道爸爸今年圣诞节没有给她买礼物。走到威斯科特的店门口,乔想再努力一下。他对挡在门口的威斯科特说:“求求你了

44、,今天是圣诞节,我有一个8岁的女儿”“很抱歉,巴斯托恩先生。”威斯科特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你应该知道,没有人会信一个小偷说的话。”乔看了看四周,威斯科特刚才实际上说得很大声。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乔大声说:“你说得对,但我这回改正还不行吗?”可是,威斯科特不再理他。雪开始下了,乔拉起他的衣领,把手插进衣袋里,走过街道对面,跟那老乞丐擦肩而过时,对那老乞丐微笑了一下。老乞丐也回了一个微笑,问道:“你可以给我一点零钱吗?我要买一杯热咖啡暖暖我这把老骨头。”乔在他的口袋里摸索了一会儿,他的左手没有摸到什么东西,但他的右手抓出了两

45、个两角五分的硬币、两个一角的硬币和五个五分的硬币、五个一分的硬币。乔把哪些硬币放入老乞丐摊开的双手中,笑着说:“你运气好,我想这么多应该够了。祝你圣诞快乐!”那老乞丐说:“年轻人,我也祝你圣诞快乐!”那老乞丐走到对面,进了威斯科特先生的店,乔把手放回口袋里,继续向前走。那个刚才穿大衣走过的人正在人行道边跟一个老妇人说话。乔看向人行道,看到了一个钱包。乔把它捡起来,发现里面有几张信用卡和几百美元现金。他的祈祷灵验了,他可以用这些钱给阿贝买辆单车,一个玩具屋子,甚至他可以用这些钱去旅社开个房,让阿贝不用到监狱附近去看他。或许珍尼斯也跟他们在一起,再一次全家人一起过圣诞节。不行。如果阿贝知道这钱是捡

46、到的她会怎么想?乔猜得出钱包是谁的,他看看那个穿大衣的人,又看看钱包。在一张信用卡的旁边有一张证件,乔从上面的相片确认了钱包是那个穿大衣的人的。乔偷过钱,那时是急了,但他本身不坏。那个穿大衣的人跟那老妇人说了再见,又开始往前走了,脚步还是那么轻快。乔慢跑赶上去,喊道:“先生,打扰一下。我想你掉了钱包了。”那人停下来,转过身,眼睛睁大了,说:“啊,是,那是我的钱包。”他接过钱包,立即清点里面的东西。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突然,他看到珍尼斯带着阿贝走过来,阿贝一看到他就伸开双臂向他跑来。乔抱着她,笑着,眼睛却湿了,他说:“圣诞快乐,孩子,我很抱歉,没有为你买什么礼物

47、。”阿贝笑得很开心,她撒娇似的说:“哦,爸爸,别那样想。妈妈说来带你回家,我非常高兴。”乔愧疚地看向珍尼斯,想确认阿贝说的是不是真的。珍尼斯说:“乔,是你回家的时候了。”两行热泪从乔的眼里流下来。乔的室友迈克拿着个无绳电话跑过来,喊道:“乔,你的电话,是一个叫威斯科特的人打来的。”乔对电话里说了一声“喂?”“如果你愿意,明天来上班吧。”威斯科特先生在电话里说。“我愿意。我可以问一下吗,是什么使你改变主意的?”乔的胸中涌起了一股暖流。“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17.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

48、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这里表现了乔紧张不安,怕被别人听到他来找工作的事。B. “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这写出了乔把钱包还给失主时并不要求回报的心理。C. 从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威斯科特先生为了试探乔,特意设置了穿大衣的人丢钱包和父亲扮演的老乞丐乞讨零钱这两个情景。D. 作者以“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结束全文,出乎乔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从而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E. 读了这篇小说后,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不管以前做错了什么,只要存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会有好报,这是这篇小说揭示的唯一的主题。18. 在小说的开端部分,乔的处境

49、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小说这样写的作用。19. 文中的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0. 这篇小说从乔找工作写起,到他找到工作结束,那么小说的题目可以由“零用钱”改换成“求职”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答案】17. BD 18. 圣诞节前夕,乔因自己的简历上有曾因盗窃被判入狱的不良记录,而没找到工作。文章开端的作用: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并同下文的故事情节形成对比,乔的施舍与归还钱包又突出了他善良诚实的性格,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19. 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疼爱女儿,想在圣诞节为女儿买礼物以尽父亲的责任;生活拮据却能把零用钱施舍给乞丐,始终对那老乞丐微笑着并祝他圣诞快乐。这些都体现出

50、他的爱心和热心。善良诚实。拾到钱包后虽有过心理冲突,但能主动归还失主,并不求回报,体现出他善良又正直的本性。知错能改。虽有过盗窃入狱的经历,但他曾大声向威斯科特表示要改正;见到妻子时很“愧疚”,表现出对过去犯的错误的后悔,觉得对不住妻子。 20. 观点一:不可以改换成“求职”。因为:情节角度:施舍零用钱的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乔把零用钱施舍给了老乞丐,老乞丐又是雇主的父亲,乔因此找到了工作,结尾出人意料,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独具匠心。人物形象角度:小说对乔施舍零用钱这一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对乔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尤其是对硬币数量的具体交代,突出了乔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热心助人的性格。

51、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主题也更加鲜明突出。相比之下,对“求职”内容的描写显得有些逊色。观点二:可以改换成“求职”。因为:情节角度:小说主要写了乔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去求职、求职失败后在街上发生的故事、求职意外成功,所以乔“求职”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角度:乔“求职”成功是他的善良之举所致,小说在赞扬了主人公善良正直本性的同时,也体现社会向善的风尚,用“求职”做标题更能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思考。【解析】【17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

52、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题中,A项,“这里表现了乔紧张不安,怕被别人听到他来找工作的事”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是“怕被别人听到他以前做过小偷的事”。C项,“威斯科特先生为了试探乔,特意设置了穿大衣的人丢钱包和父亲扮演的老乞丐乞讨零钱这两个情景”错误,该分析属于无中生有,过于武断。E项,“唯一主题”错误,这只是其中一个。“歌颂亲情的伟大也是小说的一个主题”。故选B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从题干来看,题干问的是“在小说的开端部分,乔的处境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小说这样写的作用”,然后到开端部分找到写乔处境的

53、内容并进行概括,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作用。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结构上,与下文什么关系。首先考生要找到开端的起止段落,所谓开端并非仅仅是第一段,从本文来看,小说的主体部分应是乔施舍零用钱和归还钱包,那么之前的部分应该属于开端部分,即乔因为想要给女儿买一个圣诞节礼物而到威斯科特先生的店里求职,但是因为他的简历上有盗窃判刑这一记录导致求职失败,可见乔境遇窘困,找工作无望,无法给女儿买圣诞礼物,在这十分需要钱的情况之下,他却能把零用钱施舍给了老乞丐,并把捡到的钱包归还失主,在“需要”和“舍得”的对比中,凸显了乔善良诚实的特点,这是对人物形象和主旨的作用,也属于内容上的作用;从情节角度来看,威

54、斯科特先生因为乔的不良记录而拒绝乔的求职,后文又通过父亲而了解乔的美好品性,因而录取乔,所以开头的内容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文中的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考生可以根据乔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以及他与他人、事、景、物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来概括其特点。对于女儿来说,乔是一位父亲,他想在圣诞节的时候给女儿买一个礼物,没有找到工作,没有钱买礼物,他感到内疚,这这说明他疼爱女儿;对于

55、老乞丐而言,乔是一个陌生人,乔自己本就急需要钱,结果他还是把身上的零用钱给了老乞丐,这说明他乐于助人;对于丢失钱包的人而言,乔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刚捡到钱包的时候,乔的内心有挣扎,但最终归还失主,这说明他本真善良诚实,且真心悔过;对于威斯科特先生而言,乔是一个来求职的人,乔对威斯科特先生说自己要改正之前的错误,这说明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对于妻子而言,他是一个丈夫,即使当年盗窃他也是为了“圣诞节能取暖”,这说明他对家庭是有责任意识的,且他后来见到妻子的时候很是愧疚,这说明他知道自己之前做错了,感到很后悔。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来概括乔的特点。【20题详解】本题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重点

56、是文章的标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从乔找工作写起,到他找到工作结束,那么小说的题目可以由零用钱改换成求职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然后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接着要阐明理由,阐明理由的时候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一是主旨的体现,二是情节的构思,三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文中来看,如果选用“求职”,那就联系文章的情节,小说主要由求职的原因、求职失败后、求职成功三方面组成,可见“求职”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然后联系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主旨是赞扬主人公善良正直的本性,体现社会向善的风尚,而这一主旨就是在“求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最后从塑造的人物形象上来思考,乔的形象就是在

57、“求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如果认可“零用钱”,就要看写“零用钱”这一部分在文中占据一个什么位置,在写“零用钱”这一部分中对人物做了哪些描写,表现出人物什么特点,小说要重点突出的主旨又是什么。【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

58、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六、(12分)21.下面是部分影视剧中几个片断的台词,其中有三处人物称谓有误,请标明其序号并改为正确的称谓。片断一孔子:子路啊,在谦虛好学这一点上,你要多向颜回看齐啊!子路:夫子教诲的是,由记住了。片断二汉武帝:太史令,你对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有何高见哪?司马迁:承武帝垂问,在微臣看来,李陵投降只是权宜之计片断三刘备:诸葛亮先生,久仰大名,见您一面可真不容易呀!诸葛亮:刘皇

59、叔驾临草庐,小生荣幸之至!【答案】由陛下孔明(卧龙)先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化常识以及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部分影视剧中几个片断的台词,其中有三处人物称谓有误,请标明其序号并改为正确的称谓”,然后要回顾古文中人物自称和他称的特点,接着圈出语言环境中自称或他称所使用的称谓,再看与古文中是否相合,最后进行修改。从古文学习可知,古人有名有字,自称和长辈所称一般称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中“丘”就是孔子的自称;平辈相称他人的时候,一般称字。片断一中,“子路”是仲由的字,而孔子是子路的老师,可以直呼其名“由”;片断二中,“武帝”是汉武帝的谥号

60、,作为臣子,司马迁应称其为“陛下”;片断三中,“诸葛亮”是名,此时刘备前来求见诸葛亮,不能以长辈或上级自居,自然该称对方字“孔明”,并缀以“先生”,或号“卧龙先生”。22.(1)阅读下面材料固答问题【材料1】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材料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材料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材料4】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上述材料( )与另外三则材料所传递的道德内容不一致。(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

61、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请问,孔子为什么会给出不同的回答? 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答案】(1)材料1(2)因为,孔子了解冉求平日做事,过分谨慎,所以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要压压他。(注意“退”“进”“兼人”“退之”的理解,意思对即可)因材施教.【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意思,把握文段观点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四则材料中选出与其他三则材料所传递的道德内容

62、不一致的一则,这就要求考生理解这四则材料的意思,把握各自传达出的道德内容,最后做出选择。材料一“礼,与其奢也,宁俭”意思是“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这是强调礼仪上不必铺张,要节俭;材料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是“富与贵,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君子是不能安享的”,承认人们追求财富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材料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生活不如人)为耻辱,这种人,便不值得同他讨论了”,这说明心中有道之人不能贪图物质享受,材料四“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孔子理

63、想中的士,具有安贫乐道的美好品格,他认为,如果士人贪图安逸的生活,就失去了作为士的资格,由此可见,材料一是说关于礼仪方面的内容,而材料二、三、四是说物质生活方面的,故材料一与其他三则材料传递的道德内容不一样。(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请问,孔子为什么会给出不同的回答? 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然后找出孔子回答子路、冉有的内容,理解其意思,再结合这二人的特点来分析孔子这样说的原因,最后明确孔子的教育思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了应当

64、做的事情就要立刻去做吗”,孔子给子路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意思是“有父亲兄弟在,怎么能听到就立刻去做呢”,孔子为何会如此说?“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而孔子给冉有的回答是“闻斯行之”,意思是“听到就做”,为何会如此回答?“求也退,故进之”,意思是“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由此可知,孔子是根据学生的才能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来给出不同的指教,这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遥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礼论道,为的是明确高尚的思想,坦荡的气节。 儒家讲求入世,为世界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 “修身,齐家,治国

65、,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决然是对内心的一种肯定。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寥廓的宇宙中,虽然更多流露出的 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着的是对生命莫大的挚爱。而品味墨家思想,它所崇尚的 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让我们体会到了对生命意 义的尊重。 如若细细寻找,在诸子百家闪光的思想中,我们一定会从中找到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 请选一位先秦哲人(不限材料中列举的)的思想认真解读,结合个人思考与生活体会, 以“人生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 800 字。【答案】人生的姿态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世间的万物自有其深意。

66、较真的惠子问:“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子便反问:“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 众人皆知,庄子无法知晓溪中鱼是否快乐,然而,众人皆信,庄子说的那尾鱼是快乐的。 因为庄子口中说的鱼,是他自己。如果他是那条鱼,他会因溪流的明亮欢喜,因身心的自由欢愉。他所在乎的,是生存于世间的意义,是世间千千万万的生命,而非虚利浮名。 这便是他站在云端的姿态,坦然淡泊,只求一方清净。他那飘出云端的衣袂带着一种充满爱的超然,令我心神向往,俯仰嗟叹。 追寻心灵的无尘,丢弃名利的枷锁,方能行至天际,所向披靡。 我想,庄子告诉人们许许多多道理,并不是为了框定人该以何种姿态前行,而是为了教会人们如何想象一种美妙的境界,在不

67、需要物质辅助的情况下达到精神的富足。 这种想象要靠心来实现。然而,庄子并非使万物皆着其心之色彩,而是以其热爱生命之心化为了万物,以至于“庄周晓梦迷蝴蝶”。 我仿佛有些明白了。当心中有些抑郁不快时,便将自己变成在墙角细嗅蔷薇的蝶,寻觅快乐与轻松,将自己本身的不快冲淡,再无所畏惧地向前。 人生的姿态当如是,没有浮夸,只余本心。只有本心澄澈,我们才可能看清世上极致的美。 有个英国主持人询问一个小男孩有何梦想,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自己要做飞行员,主持人便问:“如果飞机没油了,作为机长,你会怎么办?”小男孩答:“我会通知乘客都别动,然后自己穿着降落伞下去。”观众们似乎并不十分意外,只是有些叹息,但很快,人

68、们又听到男孩满含热泪地补充:“我去拿油,很快就会回来的!”几乎所有人都被小男孩天真的话打动,因为在小男孩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爱与关怀。但许多大人的心,早被充满风沙的社会蒙上了尘。男孩的本心,让人们看到了善意的美,让蒙尘的心感受到了阳光的明媚。 这就是璞质本心的可贵。它不含杂色,清清亮亮,却又让人无法看透。因为它是坦然的,宽广得可以容纳宇宙,细腻得可以挽留一草一木的清香。它让我向前走时抬起头,跌倒之后继续走;它让我触摸到世间万物均与我同在,赐我力量;它让我懂得,人生的孤单不是因为物质的缺憾。 有人说,人生本无意义;我揣测,人生本无姿态。人生如饮水,冷暖自知,每一种姿态都是一种爱,只要能将心沉静,

69、不以虚名喜,不以浮利哀。 庄子眼里,人生的姿态,皆可具化为万物情态。 子非我,焉知我不可为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本题就是一则材料加命题的命题作文。这就需要考生先分析命题的内涵,把握立意的重点,然后分析

70、材料和命题的关系,借助材料打开写作的思路。从本题的命题来看,指向文化的内涵。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孕育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设置该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全面和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反思当下,品悟人生。此作文题,初读会觉很远,选材远在春秋战国里,在书本上,在理想追求中;而实际上,其内核离我们却很近,其实质近在生活中,在思想上,在个人品格里。【审题】首先理解命题的内涵。“人生的姿态”,中心词是“姿态”,“姿态”指容貌神态,物体呈现的样子、风格、气度等。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来看,人们推崇姿态的美高于容貌之美。所以,描写好“姿态”,要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及“内在的精神风貌”的体现

71、,而不仅仅是写人物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精神品格等。如写成“生活的角色”“人生的定位”等,便是忽略了人物外在风貌与内在精神的联系,没能正确解读出“姿态”的内涵。然后解读材料,从材料来看,需要把握三个方向: 第一,关于“诸子百家”。诸多百家思想博大精深,可读可感的角度和层面也很多。但在材料中,许多关键句提示了解读的特定方向。“遥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礼论道,为的是明确高尚的思想,坦荡的情节。”首句提醒我们在解读时应从“思想”角度进入,而非社会功用评论。无论是对“讲求入世”的儒家、“讲究出世”的道家,还是对有许多品味途径的墨家思想,或者另选自我感悟较深的另一学派思想,表现的主题都不能脱离材料。 第

72、二,关于“人生”。题目要求,“如若细细寻找,在诸子百家闪光的思想里,我们一定会从中找到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请选一位先秦哲人(不限材料中列举的)的思想认真解读,结合个人思考与生活体会”,关键点在于“从中找到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要求结合本人的“个人思考与生活体会”。因此如果写成了人物评述,便是脱离个人生活思考,未能理解题目对自我认知的考核要求。第三,写作需要体现出自己的思考,而不仅是举出现象,更要分析本质与内涵,要有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如果仅是列举了先秦哲人的行为和影响,即使也有补充历史中相同人生追求的其他人物,也是没有达到“结合个人思考与生活体会”的层次。参考立意:人类财富,世界共识;哲学内涵

73、,人生力量行文结构:首先借助庄子与惠子“子非鱼”“子非我”的辩论开篇。正文主体部分围绕“庄子的人生姿态”“我的人生姿态”以及“人们应追求的人生姿态”层层递进地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与“外在风貌与内在精神”有机融合。结尾部分呼应开头,以“子非我,焉知我不可为鱼”收束全篇。素材:人类生存的使命1988年1月2日,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帕特里克曼海姆。该文称,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一批国际著名学者和诺贝尔奖得主探讨了21世纪科学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问题。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1970年获得诺贝尔

74、物理学奖的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发表了非常精彩的演说。他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点拨:孔子的学识与智慧是属于全人类的。当今世界面临着千变万化的考验,人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汲取精华。古为今用,化为生存和发展的智慧,这是学习者与继承者在新时代的使命。痛苦岁月的支柱韩国总统朴槿惠曾公开表示,在人生最痛苦的岁月里,对她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书中国哲学史。此著作引用了大量的诸子百家原文。而朴槿惠凭着刻苦自学的精神,硬是克服了语言障碍以及古文深刻难懂的阅读距离,通读了全书。她在读中国哲学史时写下了许多篇日记,里面记载了她在经典引导下的思考。她说:

75、“读中国哲学,难在暗示处,妙也在暗示处。”她用先贤的思想分析过去的苦难,找到了灵魂之路,从而也“恢复了心里的宁静,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许多事情”。朴槿惠这样评价中国哲学,“蕴含了让我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 点拨:儒家的礼乐兴国,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天下,法家的法制严明在我们困顿之时,不妨读一读诸子百家,从中国先秦哲人思想里找到人生前行的力量。“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出处:庄子德充符只要一个人的德行、修为不断增长,他的外在形体不论是美、是丑、是否残缺,都会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古训有言:“以利相交者,利尽而交疏;以色

76、相交者,色衰而爱弛;以德相交者,地久而天长;”德行是一个人很重要的修为,内在美、人格美才是一世芬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出处:道德经四十四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可保平安长久。“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认为:最大的祸患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罪过是贪得无厌。生命短暂,知足常乐,于平凡安逸的生活里自在逍遥。“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出处:荀子荣辱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常常责怪别人;敢于掌握自身命运的人,不会总是抱怨上苍。所谓: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辜负了这趟生命的旅程。【点睛】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