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632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25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洲的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D古老地层中往往含有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解析:选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洲的人之间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正确;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但每个个体不一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C错误;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所

2、以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2达尔文发现在南美洲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生活着15种陆龟,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有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岛屿的陆龟是由不同的大陆龟个体组成的,因此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不同岛屿的陆龟在新物种形成之前和形成之后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根本原因相同C若某陆龟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1D不同岛屿的陆龟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直接原因是自然选择对陆龟的定向选择解析:选D生

3、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不同岛屿的陆龟在新物种形成之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根本原因是地理隔离,在新物种形成之后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根本原因是生殖隔离,B错误。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如果这个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如果种群不是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是,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岛屿的陆龟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直接原因是自然选择对陆龟的定向选择,D正确。3(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温带B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C共同进化

4、既存在于食植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也存在于植物和食植动物之间D生物多样性会随群落演替的进程而逐渐增加,但该群落中不会发生生物进化解析:选C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不一定高于温带,生物的多样性不仅取决于环境温度,还取决于其他环境条件,A错误;引入的外来物种,若不适应引入地的环境条件,而且还有天敌制约其生长,则一般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B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互相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食植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植物和食植动物之间都存在共同进化,C正确;群落的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过程,该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

5、率可能发生变化,发生生物进化,D错误。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解析:选A 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

6、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5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解析:选D一个生物种群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粉红花的产生并非基因重组,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才有自由组合;种群中CC的基因型频率为35/(354025)3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cc的基因型频

7、率为25%,C的基因频率为35%(1/2)40%55%。6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A,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此时,A的基因频率是60%,a的基因频率是40%B若表现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才能自由交配,子一代中aa的频率是10%C若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才能自由交配,子一代中aa的频率是25%D若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子一代中aa的频率是16%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302601)(1002)100%60%,a的基因频率是160%40

8、%,A正确;aa个体自由交配,后代都是aa,频率为10%,Aa个体自由交配,也可以产生aa的个体,所以子一代中aa的频率大于10%,B错误;若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才能自由交配,即亲本中AA、Aa、aa分别自交,子一代中aa的频率为(6/101/41/101)100%25%,C正确;若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子一代中aa的频率是40%40%16%,D正确。7.某小岛上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图中A点)后,生活在该岛上的某个种群中T和t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T基因较t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新环境B两曲线相交时该种群中TT与tt基因型频率相等C在自然

9、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若变化后的环境条件保持一段时间,则该种群中t的基因频率将为0解析:选D若变化后的环境条件保持一段时间,该种群中杂合子(Tt)不会消失,则该种群中t的基因频率不会为0。8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体格和生活习性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关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解析:选B在山脉中,原始的狼

10、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性状分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时,由于环境不同选择出不同的类型,A、D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在生存斗争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如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C正确。9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 D50%

11、和100%解析:选B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3/4)62.5%。10.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解析:选C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

12、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使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的结果。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都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11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控制;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如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解析:选B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生

13、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错误;环境发生改变,对表现型的选择不同,则基因频率发生改变,w基因频率增加,可能是该基因控制的相关性状更适应环境的结果,B正确;种群的基因库相差较大时才可能导致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D错误。12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内物种甲中的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丙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C乙、丙两个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因为它们的基因库

14、差异不大D若种群丙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B基因的频率为90%解析:选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A错误;甲、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乙、丙为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为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C错误;种群丙中B基因的频率81%1/218%90%,D正确。13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

15、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解析:选B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的大小会影响其被天敌捕食的难易程度,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囊鼠的毛色与环境的颜色相互协调,最终使深色和浅色的囊鼠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情况不同,A正确。浅色岩P区D基因的频率是0.1,则d基因的频率为0.9,杂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20.10.90.18,隐性纯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0.81;深色熔岩床区D基因的频率是0.7,则d基因的频率是0.3,则杂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20.70.30.42,隐性纯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0.09。浅色岩Q区D基因的频率是0.3,则d基

16、因的频率为0.7,杂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20.30.70.42,隐性纯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0.49,B错误,D正确。深色为显性性状,所以深色囊鼠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C正确。14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解析:选B图中a表示由于地理隔离使原种群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种群甲和乙,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历生殖隔离,但不一定

17、经历地理隔离,A错误;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它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表示变异,它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错误;品系1和品系2还是同一物种,要经过长期的进化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物种1和物种2,D错误。15绿头鸭和琵嘴鸭、绿翅鸭、斑嘴鸭都是野生鸭类,它们常常在同一栖息地生活。绿头鸭的ND2基因长度为1 041 bp,另外几种鸭与绿头鸭ND2基因长度及核苷酸序列相似度的比较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物种ND2基因长度/bp核苷酸序列相似度/%琵嘴鸭1 04190.97绿翅鸭1 04194.62斑嘴鸭1 041100A琵嘴鸭、绿翅鸭、斑嘴鸭由

18、绿头鸭进化而来B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的相似度C进化过程中ND2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序列的改变D根据检测结果不能判断四种鸭是否有生殖隔离解析:选A表格中的数据表明琵嘴鸭、绿翅鸭、斑嘴鸭和绿头鸭的亲缘关系,但不能说明这三种鸭都是由绿头鸭进化而来的,A错误;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所以可通过该技术检测基因的相似度,B正确;从表格中看出,不同种鸭的ND2基因长度相同,但碱基序列有所不同,所以在进化过程中ND2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检测结果只能表明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但不能判断其是否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二、非选择题16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

19、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3)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_;_。(5)现有1 000只

20、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Aa的个体有300只,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解析:(1)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2)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3)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所以若干年后,甲岛上长翅个体最多,残翅个体最少。(4)种群A与种群B不能进行交配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也可能

21、是因为种群A、B存在生殖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5)最初迁入丙岛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 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能力相同,第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频率为270%30%42%。答案:(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如图所示(4)基因库生殖隔离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5)70%42%17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

22、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最初该种群只有A和a基因)(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多样性。用于检测该多样性的十分可靠的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_。(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发生改变。(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由此可知,种群和种群之间不存在_。(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_作用。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甲虫的不同体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检测方法是测定其基因组序列。(2)新基因产生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新基因的出现,改变了种群基因库中相应的基因频率。(3)由于两地的种群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种群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4)环境对生物个体的存在起到选择作用。答案:(1)基因基因组序列(2)基因突变提供原材料基因频率(3)基因交流生殖隔离(4)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