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技法指导专题专项训练小专题大智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两种生物进化观点的比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
2、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同点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着重研究生物个体进化认为物种形成是微小有利变异积累的结果,没有认识到隔离的作用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相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典例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下列对现代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
3、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精讲精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使分化的种群之间失去自由交流基因的机会,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从实质上看,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结果,种群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生物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每个个体只含有种群基因库的一部分基因。答案 D1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
4、,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解析: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因而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的。D项表明了自然选择中起作用的正确条件。答案:D2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D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肺鱼能进行夏眠度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3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叙述是()A
5、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材料较少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由于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所以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材料较少,进化较慢;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形成的基因不能交流,称为地理隔离;表现型与外界相适应的个体被保留下来的机会大,所以有机会产生大量的后代。答案:B4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6、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解析:由于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所以在大量的个体之间就存在着斗争现象。答案:C5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解析: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答案:D6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判断,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由于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
7、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解析: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环境起着重要的选择作用。盲螈失明是长期不用眼睛所致,食蚁兽的长舌是捕食需要反复使用的结果,春小麦连年冬种变成冬小麦是低温所致,这三项都是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来解释的。答案:C7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导致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_和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指_,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隔离。(
8、3)指_的多样性。(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20%,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令其自交,则子一代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_,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_,此时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原因是_。解析:(1)导致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图中指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4)由题中信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
9、个体占50%,那么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20%50%3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AA、Aa,其中基因型为AA的频率为20%/(20%30%)40%,基因型为Aa的频率则为60%。若令其自交,则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60%(1/4)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1/4)15%,此时A的基因频率55%(1/2)30%70%。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其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答案:(1)突变 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 生殖(3)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4)55%15%70%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8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19世
10、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进化理论。20世纪,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来自非达尔文学派的质疑。关于“生物的变异是否定向”是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你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否定向?说明理由。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3)把许多果蝇培养在一起,让它们自由交配。同时用一定剂量的杀虫剂DDT喷在一块玻璃片上,把玻璃片放在培养果蝇的瓶子中。果蝇群体一代代繁殖,每代群体都用DDT处理,药剂的剂量逐渐增加,经过十多代后,果蝇群体的抗性比原有的品系增强了几十倍。问:能否确定DDT在此实验过程中对果蝇是起选择
11、作用还是诱发突变的作用?为什么?_。(4)在对一个地区的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在一个植物自然种群中,有一种性状表现为植物的胚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使该类植物不能繁殖后代。进一步研究证明:该性状受基因a控制。在该种群中,AA的个体占90%,Aa的个体占9%,aa的个体占1%,那么:该植物种群的A基因频率是_,a基因频率是_。该植物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后,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_。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是否发生了进化?_。解析:(1)根据教材中相关知识,由基因突变是随机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随机的、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等,可以得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结论。(2)
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因为果蝇每代都接触了 DDT,所以不能确定DDT在此实验过程中对果蝇是起选择作用还是诱发突变的作用。(4)根据题意,A 基因频率(2909)/200100%94.5%,a基因频率194.5%5.5%。因为 aa 的个体胚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所以 aa 的个体不参与交配产生后代。这样得到参与交配的 AA、Aa 之比为 101,只有 AaAa 的子代可产生不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其比例为 1/111/111/41/484,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11/484483/484。答案:(1)不定向。因为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有性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随机的;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等(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不能。因为果蝇每代都接触了 DDT,缺乏对照实验(4)94.5%5.5%483/484发生了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