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初读强基自主学习【我的自读必备】一、走近作者1.开国上将杨成武生平: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成就: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代表作品:杨成武军事文选忆长征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回忆录。2.
2、开国元帅聂荣臻生平: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作品:聂荣臻回忆录等。二、探寻背景1.战略性转移,艰难的旅程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1934年10月,因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1
3、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央红军长征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草地,翻过雪山,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优良作风。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剿灭红军”的企图,使红色基因广为传播。长征精神至今仍广为传颂。 2.火海之中救孤女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日军为
4、了阻止我们的部队继续前进,不顾他们的侨民还没有撤退,就打了好多带着燃烧弹的迫击炮弹,整个矿区成了一片火海。 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在一片废墟中听见了呼救声和婴儿的啼哭声。然后就奋不顾身进去,救出两个孩子。就是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三、相关链接回忆录回忆录,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它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全面研究断代史、学术成果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 吴起镇会师吴起镇会师是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吴起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吴起县
5、的中部,据说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守,也因此而得名。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翻越雪山、越过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百 团 大 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
6、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性“扫荡”。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我的自读达标】一、音形识记1.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A.wimngdinyoB.wimngdinyoC.
7、wimngdinyoD.wimngdinyo【解析】选C。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wi、mng、din、y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功绩缴获掂念人喊马嘶B.镇压嶂碍报复秋毫无犯C.筹款艰巨精华运筹帷幄D.伏击伦落勒马互诉衷肠【解析】选C。A项,“掂念”应为“惦念”;B项,“嶂碍”应为“障碍”;D项,“伦落”应为“沦落”。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拯救襁褓安祥刀光剑影B.颠簸殒命协从横征暴敛C.感慨给予环境艰苦兵慌马乱D.幡然拽着不失时机来龙去脉【解析】选D。A项,安详;B项,胁从;C项,兵荒马乱。二、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1)坚苦艰苦“坚苦”意思是“坚忍
8、刻苦”,它强调的是人的意志。 “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艰苦”的意思是“艰难困苦”,它强调的是环境。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2)拍手称快拍案叫绝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3)抱复报负抱复PK台抱负对别人不满或别人和自己有仇对其实施打击。远大的志向、理想。(4)安排安置安排PK台安置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强调按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给以合理安顿处置,多指人事或任务等的处理。指安放、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强调“置”,多指对人或事物
9、的处置,使之有一个适当位置或处所。2.易错识记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主持大计,筹划决策。【近义联想】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指挥若定:形容指挥员沉着、冷静、很有把握的样子。足智多谋: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正确的填在横线处。(1)毛相林,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之一,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
10、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艰苦坚苦)(2)夜读资治通鉴,看到赵奢的故事,不禁拍案叫绝,掩卷长叹曰:赵奢这人,实在太牛了! (拍手称快拍案叫绝)(3)在第78分钟,亚历山德里尼带球被放倒,随后他有明显的报复性蹬踹动作!(报复抱负)(4)今年,济南黄金谷安置区1 700多户居民今冬可享集中供暖。(安排安置)2.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1)近年,白云机场在资本运作方面运筹帷幄,“大手笔”不断,公司董事会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白云机场的发展增加了“新动能”。 (。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2)在疗养院门口,队员们与科室同事隔门互诉衷肠,重逢场
11、面令人动容。(。互诉衷肠: 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3)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介绍了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中方对解决此次事件所持立场。(。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件的前因后果。)(4)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他塑造了一个叫查理斯的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突然辞职离家出走,放弃安稳工作和家庭,风餐露宿、背井离乡只为画画。(。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此处与前面“离家出走”有重复之处,用“颠沛流离”。)三、内容感知1.下列对两篇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征胜利万岁写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伏击战等
12、内容为下文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引出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著名论断做了有力的铺垫。B.长征胜利万岁中,“十二个月零二天”“三百六十七天”“三十五天”“六十五天”“二百六十七天”“十一个省”“二万五千里”,列举这些数字主要为了表现毛主席作为革命领袖超凡的记忆力。C.大战中的插曲开篇点题,接着叙述救助、送还日本小姑娘的过程,然后写事件在中国、日本引起的反响,美穗子到中国探访,最后点明事件成为中日友好佳话,脉络清晰,线索分明。D.大战中的插曲“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文章开篇一句,简洁自然地引出下文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解析】选B。B项,“列举这些数
13、字主要为了表现毛主席作为革命领袖超凡的记忆力”,理解肤浅,与文意相悖。毛主席以准确的数字告诉大家,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2.长征胜利万岁记述事件的线索是什么?好处是什么?答:_参考答案:(1)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从整体上说,文章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由先到后组织材料的: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作者交代了时间为“10月18日这一天”;写毛主席等到吴起镇用了“没隔多久”来表示时间的延续;在记述吴起镇战斗时分别以“10月的一天早晨”“8时整”来提示时间的变化;记述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又以“吴起镇战斗之后”交代了时间。从局部来说,文章也多次点明时间的变化,比如写中央召开会议
14、,分别以“太阳快要出来”“天刚蒙蒙亮”“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来交代时间的变化。(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可使文章脉络清晰,符合回忆录文体的一般要求,也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有利于读者阅读。3.大战中的插曲中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一大战中的插曲的?请概括本文情节。答:_参考答案:本文围绕救助日本小姑娘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件事的意义、影响展开故事情节。情节可概括为: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悉心照料日本孤女,送日本孤女到石家庄日军处以便回国,给日本官兵的一封信,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聂帅并表示感谢。这件小插曲影响很好,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研读提能探究学习【我理解我鉴赏】长征胜利万岁目标一:
15、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1.梳理文章思路,思考文章具体描绘了哪几个场景来记录长征胜利这一伟大历史时刻。【明确】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后详细描绘了红军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场景,表达了对长征取得胜利的欣喜和激动之情。2.仔细阅读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说说这一论述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明确】(1)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时间。包含了总的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2)总结了红军长征途经地。共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二万五千里,是前所未有的长征。(3)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成就。占领几十个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数百苏维埃政府。(4)总结了红军长征的困难。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说不尽
16、的艰难险阻。(5)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目标二: 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3.从本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邓小平?文章是如何展现其特点的?【明确】文中的邓小平同志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4.这篇文章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明确】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
17、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民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目标三: 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5.举例说明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指战员到达陕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明确】(1)正面描写:场面描写。比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的欢乐、热烈的场面,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时指挥员早早到场“把一个晒麦的场子占得满满的”“熙熙攘攘”的场
18、面,以及会上欢呼“长征万岁!”“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的场面等。人物动作行为描写。比如对指战员到达吴起镇时“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红四团的指战员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祝贺,互诉衷肠”的行为描写,“我”“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的描写等。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等。(2)侧面描写:文中环境描写虽然不多,但有力地烘托出指战员长征胜利后的兴奋和激动心情
19、。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笑脸就是在烘托和映射指战员的笑脸。*大战中的插曲目标一:理解文章内容1.聂荣臻正在指挥部队向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为什么还要救两个日本小女孩呢? 【明确】因为他想: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日军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儿童。这充分体现了聂荣臻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2.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明确】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
20、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下层人员看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3.“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试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明确】(1)看起
21、来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其中却蕴含了我党我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而这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良好基础。(2)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触动了不少日本旧军人的灵魂,促使他们反思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痛;同时,美穗子这件事,使日本人民很受感动,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3)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这个小小的“插曲”恰恰是这一愿望的见证者、承载者,很好地充当了友好、和平的信使,自然就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目标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4.大战中的插曲中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明确】聂将军救出并治疗两个日本孤女,而此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料
22、两个日本孤女,有菩萨心肠和宽厚襟怀。自从送走日本孤女后聂将军还时时担心她们是否安全回国。目标三: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5.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明确】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大战中聂荣臻拯救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6.大战中的插曲
23、中作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有何用意?文中直接引用信件原文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明确】(1)不失时机对敌军做政治工作,这涉及军心问题。日军虽然残忍的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向日军表明我们八路军的政策态度,坚守国际主义人道精神,宽待俘虏。(2)引用信件原文,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既彰显了八路军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至仁至义,又通过事实对比,对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惨无人道的残暴罪行进行揭露和控诉,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备选要点】1. 长征胜利万岁中吴起镇附近是荒凉的,文章却多次写到环境优美,如“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
24、,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为什么这样写?【明确】是为了衬托红军指战员喜悦的心情。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结束了长征,表达了兴奋、激动的心情。2.长征胜利万岁中写到吴起镇战役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明确】(1)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布匹等物资。(2)这是长征的最后一仗,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我思悟我提高】1.在旧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领导的红军和八路军肩负使命
25、,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请探究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纪实性的文章带给了新时代的我们怎样的启发和思考?【点拨】对党的领导、中国革命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 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都不能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在旧中国,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的正义和良知从未缺失。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同入侵的帝国主义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斗争残酷,但人性的美好和正义的良知从未缺席,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坚守革命人道主义,展现了善
26、与恶的对抗,人性美与丑的对抗,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战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抗战必胜的信心。革命的意义在于打碎这旧制度,解放被剥削、被压迫的中国人民,让人民翻身得解放。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为赢得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斗争。继承革命传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2.红军长征有何历史意义?结合历史课,分组讨论,然后予以归纳。【点拨】示例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优良作风。通过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剿灭红军”的企图,使红色基因广为传播,长征精神至今被广为传颂。示例二
27、:(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时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我实践我飞跃】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如长征胜利万岁在开会时这样写:“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地打了一个寒噤, 但还继续听着毛主席的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
28、上涌。”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红军指战员的心理变化。大战中的插曲中聂将军对小姑娘细致照顾的细节描写也精练传神。请你写一段上课的场面,运用细节描写,150字左右。参考示例:今天是我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上课了,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次最平常不过的停顿,没有一个人关注窗外的鸟,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笔和橡皮,每一个人都用心聆听着老师的话语。坐在最前面靠近窗子的李娜,偷偷地打开了从家里带来的录像机忙碌起来,想把这一切都变成永恒的记忆。群读培优拓展学习材料一: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
29、、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
30、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材料二: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
31、,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
32、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
33、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材料三: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
35、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
36、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培优训练】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解析】选B。A项,“长征精
37、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错误,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在材料一第三段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成为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应该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C项,“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材料只是说长征前红军的任务之一是“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D项,“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说法绝对,“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只是今天的年轻人切身感受长征的一种做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
38、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解析】选C。C项,“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3.(思维发展与提升)材料二在论证上
39、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_参考答案:运用比喻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以“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喻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指出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诗词和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无论是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80多年前和80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先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4.(文化传承与理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_参考答案: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