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57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组一 基础练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刘备,天下枭雄C妪,先大母婢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解析:选D。D.为被动句,“为”表被动,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A.“为”表判断;B.主语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构成判断句;C.属于“,也”式判断句。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解析:选A。A.为被动句,“为”表被动。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B.副词“则”构成判断;C.“也”构成判断;D.“者也”构成判断。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戍卒叫,函谷举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解析:选C。C.是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举”这个动词表示意念上的被动。其余三项是省略句。A.为蒙后省,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为承前省,即“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D.为蒙后省,即“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下列句式与“此亡秦之续耳”同类的一项是()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解析:选B。B项与例句为判断句,由“也”构成。A.为一般疑问句;C.是

3、被动句,“于”为表被动的标志词;D.是承前省略句,即“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之)上坐”。5从句式的角度看,同类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A。A.均为被动句。句“不拘于时”的“于”表被动;句的“为所”是表被动的标志词。B.句是判断句,判断词为“是”;句是被动句,“感”理解为“被感动”。C.句是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即“伐薪烧炭(于)南山中”;句是被动句,标志词“为”理解为“被”。D.句为“者,也”式的判断句;句是被动句,标志词“见”“被”表被动。6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人 主 不 妄 赏 非 爱 其 财 也 赏 妄 行 则 善 不 劝 矣 不 妄 罚 非 矜 其 人 也 罚

4、妄 行 则 恶 不 惩 矣 赏 不 劝 谓 之 止 善 罚 不 惩 谓 之 纵 恶 在 上 者 能 不 止 下 为 善 不 纵 下 为 恶 则 国 法 立 矣 是 谓 统 法。(节选自资治通鉴)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7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董 宣 字 少 平 陈 留 圉 人 也 初 为 司 徒 霸 所 辟 举 第 累 迁 北 海 相 后 特 征 为 洛 阳 令。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

5、征为洛阳令。8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断句。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骄 人。 (2)翻译。译文:_译文:_解析:第(2)题考查点为句式

6、“不我骄也”(宾语前置句),实词“纵(即使)、骄(轻视、傲视、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够)、全(保全)、节(节操、操守)”,虚词“乎”(表反问语气,吗)。答案:(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2)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参考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种。鲁国国君派人前往送给他一座城池,对他说:“请你用它来置办衣服。”曾子没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说:“先

7、生你没有向人请求,人家就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接受别人东西的人畏惧别人,给予人家东西的人傲视别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题组二 能力练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太 宗 曾 罢 朝 怒 曰 会 杀 此 田 舍 汉 文 德 后 问 谁 触 忤 陛 下 帝 曰 岂 过 魏 征 每 廷 争 辱 我 使 我 常 不 自 得 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 帝 惊 曰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8、陛 下 圣 明 故 魏 征 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安 敢 不 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1)在断句的基础上,给上面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2)翻译上面这段文字。译文:_答案:(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2)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找机会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谏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

9、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进谏。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蹝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10、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注】蹝基:锄头。置邮:驿站。(1)将“”内的内容用“/”断句。(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_答案:(1)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蹝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2)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参考译文: 齐国有俗谚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

11、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况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隔得更长的了;百姓受暴政折磨的痛苦,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饥饿的人什么都吃而不挑拣,干渴的人什么都喝而不挑拣,孔子说:“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快。”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

12、不宜伐我。”宫之奇曰:“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是 岁 也 晋 复 假 道 于 虞 以 伐 虢 虞 大 夫 宫 之 奇 谏 君 曰 晋 不 可 假 道 也 是 且 灭 虞。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文:_答案:(1)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 (2)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参考译文:就在这一年,晋国

13、又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进谏虞君说:“(虞国)不能借道给晋国,这样做将会灭亡虞国。”虞君说:“晋君与我同姓,不会攻打我们。”宫之奇说:“虞国与虢国,(好像)嘴唇与牙齿,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虞公不听,便答应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俘虏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人,但是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

14、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选自战国策)(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与 不 期 众 少 其 于 当 厄 怨 不 期 深 浅 其 于 伤 心 吾 以 一 杯 羊 羹 亡 国 以 一 壶 飧 得 士 二 人。(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文:_答案:(1)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2)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

15、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参考译文:中山国的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士大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由于羊羹不够,司马子期没能吃上,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去,并煽动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逃走。这时,有两个人提着武器,尾随在他的后面,中山君回过头来问这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跟着我?”两人回答说:“在我们的父亲曾经快要饿死的时候,(多亏)您给了他饭吃,他才没有死。父亲在临死的时候,叮嘱我们说:一旦中山君有急难,你们俩一定要冒死去保护。所以,我们是来保护您,愿为您效死力。”中山君听罢,仰天长叹:“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

16、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13(2012余江一中预测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学校黄宗羲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

17、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_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

18、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论者乃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阎之细闾阎:民间B则群擿以为非 擿:指摘C大狱讼则期吏民 期:限期D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咎:责备解析:选C。期:召集。(2)下列各

19、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群趋以为是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B天子之所是未必是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C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D论者乃目之为衰世之事今君乃亡赵走燕解析:选D。A.动词,认为;作语气词。B.助词,主谓之间,不译;代词,它。C.承接连词,那么;转折连词,却。D.均为副词,居然,竟然。(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

20、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解析:选B。找到并列句式和语气词。(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译文:_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译文:_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译文:_答案:而真正具有才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学校就连培养人才这一点作用也失掉了。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

21、:“这是带领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东汉有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参考译文:学校是用来培养人才的。不过古代圣王设置学校的用意不止如此,还要让治理天下的手段都出自于学校,这样设置学校的意图才能得到完全实现。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朝廷会议、发布政令、尊养老人、抚恤孤儿、计检战功,以及出兵征伐之时检阅将士、审理重要案件时召集吏民、举行重要祭祀之时祭奠始祖等等,这些事情自古都要在壁雍举行。而且无论朝廷之上,还是民间之中,都要经过学校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家都有诗书中所蕴含的那种宽厚的气象。天子认可的未必对,天子否定的未必错,因

22、此天子也不敢以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是非,而把判断是非的任务交给学校的公论。所以培养士人固然是学校的职责之一,但是学校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士人而设置的。三代以后,天下事的是非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天子赞扬过的,大家就全都认为是对的;天子贬抑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错的。文书、限期、赋税、司法等等,全都交给庸俗的胥吏去处理。在这种风气之外,偶尔有稍具才干的人出现,也会认为学校这种地方不算什么要紧的事情。其实他们所说的学校,不过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喧嚣争竞,一心想争取功名富贵之地,所以他们才能利用朝廷掌握的权势和利益改变了学校的本来意义,而真正具有才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

23、。说到底学校就连培养人才这一点作用也失掉了。于是学校一变而为书院。可是,书院中人认为不对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对的并且加以表彰;书院中认为正确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错的并且加以羞辱。或者禁止所谓“伪学”,或者禁毁天下书院,都是用政治权力来与书院争胜。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这是带领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开始的时候,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后来,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不但不能培养人才,反而成了迫害人才的场所,这样的话,朝廷还要沿袭前代的名目而设立学校干什么呢?东汉有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宋代的太

24、学生聚集到宫门之外,擂鼓上书,请求起用李纲。这两件事还算接近于三代的风气。如果当时在朝廷当政的那些人,认同太学生的是非判断,一定可以使盗贼奸邪们屈从于正气的权威!皇位得以安稳,国家能够保全。但是很多人却把东汉、宋代太学生做的这些事情看成是亡国的表现,却不知道国之所以灭亡,正是由于收捕党人、打压言论、拘禁异议人士、破坏学校追求真知真理造成的,怎么能责备学校的学生呢!1下列与“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解析:选C。例句的句式是被动句,“拘”字本身表被动,属意念上的被动句。C.尽管有“

25、于”字,但“于”在这里是“在”的意思,属于介宾短语后置;A.的“逼”字表被动;B.前一个“于”字表被动;D.“见”字表被动。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卿欲何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然,籍何以至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子何恃而往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 B/C/ D/解析:选D。句是宾语前置句,句是判断句,句是被动句。3下列句子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解析:选B。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

26、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节选自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1)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今 之 人 慕 趣 之 名 求 趣 之 似 于 是 有 辨 说 书 画 涉 猎 古 董 以 为 清 寄 意 玄 虚 脱 迹 尘 纷 以 为 远 又 其 下 则 有 如 苏 州 之 烧 香 煮 茶 者。 (2)通过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_答案: (1)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

27、/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2)作者认为,世上人所难以得到的只是一个“趣”字,只有摈弃那些追求“趣”的表面功夫,从精神实质上去领会才能获得“趣”,也批评了当时的伪趣之风。参考译文: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的滋味,花里的光影,女人的姿态,即使是很会说话的人也不能说出一句话来,只有那些内心有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现在的人仰慕着趣的名声,追求近似于趣的东西。于是有分辨评说着书法绘画,鉴赏着古董的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的就自以为是“远”了。等而下之,又有像那苏州(应物)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

28、皮毛,和趣的实质没什么关系。 5(2012宁津一中高三模拟)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得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节选自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1)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

29、吏也。译文:_ (2)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译文:_解析:(1)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三个分句都是判断句式,“者”或“者也”,翻译时要译出判断的意思;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句式的统一。(2)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是”意思是“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失”译为“失去”;“盖”,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特”,副词,“只、仅仅”;“号”译为“名义”。答案:(1)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2)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参考译文: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

30、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官吏不好,即便有法令而不能贯彻;法令不当,即便有财物也无从管理。经济形势很好而不妥善管理,那样连田间街巷中的卑贱之人都有操纵市场的势力,获得垄断各种物资的利益,来与皇帝争夺黎民百姓,从而放纵他们自己的无穷欲望,这不一定需要豪门强宗大势力的人才可以办到。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大概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即使皇帝粗衣淡饭,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想使天下富足政治安定,我们知道这依旧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制定正确的法令,选择好的官吏来贯彻,从而管理好天下的经济,即使是上古时代的尧、舜,也不能不以理财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后世乱乱纷纷的世道呢?6

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k)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di)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q)辽(xin),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

32、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1)请用“/”为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夏 宜 急 雨 有 瀑 布 声 冬 宜 密 雪 有 碎 玉 声 宜 鼓 琴 琴 调 和 畅 宜 咏 诗 诗 韵 清 绝 宜 围 棋 子 声 丁 丁 然 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答案: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

33、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2)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译文:_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译文:_答案: 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钱便宜而且省工。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参考译文: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

34、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幹、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

35、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7(2012江西师大附中三模)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注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北宋苏轼贾谊论)【注】地名,今山东临淄县西南。A君

36、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C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D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答案:C参考译文: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37、)(3)题。拟岘台记曾巩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NC685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槛,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橹,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苍

38、颜秀壁,巅岩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陆,虎豹居而龙蛇走,与夫荒蹊丛落,树阴晻暖,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抚非通道,故贵人蓄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主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其

39、成之年月日,嘉岉二年之九月九日也。(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雨隳潦毁隳:毁坏B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 委:废弃C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 客土:好的土壤D发其亢爽 亢爽:地势高旷解析:选C。客土:别的地方的土。(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B以脱埃氛,绝烦嚣樊哙侧其盾以撞C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客从外来,与座谈解析:选A。A.助词,表判断。B.连词,表目的;连词,表修饰。C.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假设,如果。D.连词,和;介词,和。(3)把

40、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之苍颜秀壁,巅岩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译文:_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译文:_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译文:_答案:山峦的苍翠,岩壁的秀美,顶峰的挺拔,裹挟着光影而迫近天上的星辰。来往的行人,时隐时现又断断续续,(这一番景象)都在人们端坐拟岘台时扑入眼帘。太太平平不知道军事(或“击鼓”)警报,应征去作战的事。参考译文: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在治理抚州的第二年,在靠城的东角修筑一座高台供人游览,并给它取名叫拟岘台,意思是说那儿山峦溪水的形态,可以同岘山相比拟。裴君多次和下属官吏以及外地寄居在本州的宾客在台上游览,独自向我请求

41、写篇记。起初,抚州城东面靠着一座大山丘,护城壕沟凭借一条大溪流,城角是从别处运土修成,耸立在溪流之上。城角外面山峦连绵,高陵挺拔,苍翠的林木,荒凉的废墟,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气象雄壮开阔,令人惊奇欣喜,这番环绕抚州城东南部的景观,坐在城角都能一览无余。然而经过雨水的冲刷破坏,城角逐渐被掩埋废弃在树丛杂草之中,再也没有到这里登临而喜爱它的人了。裴君发现这个地方后特别高兴,于是增筑砖石土方,改变它的破损残缺面貌,去除掉灌木丛和杂草,展现出它的地势高旷,周围插上栏杆,上面盖起亭阁,顺势就建起了一座高台,用来脱离世俗之气,隔绝人间喧嚣,使云气往来,风雨降临。然后小溪的平软沙滩,长长的流水,微风拂动而远

42、处传来的响声,以及波浪汹涌,如同冲破山体、卷走树木的奔突气势。直至高帆长桨的船只,沙滩上飞禽和水中动物,上下浮沉的情景,都在人们漫步拟岘台时呈现出来。山峦的苍翠,岩壁的秀美,峰顶的挺拔,裹挟着光影而迫近天上的星辰。直至平缓的山冈,扩展开来的陆地,如同虎豹蹲立,又像龙蛇飞奔,还有荒僻的小路,散布的村落,在树荫的掩映下或明或暗,来往的行人,时隐时现又断断续续,(这一番景象)都在人们端坐拟岘台时扑入眼帘。至于烟云的疏散和聚集,日光的闪现和隐没,四季的晨景与暮色,雨天晴天的明亮与昏暗,变化不同,尽管观赏起来让人不厌倦,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也不能把这景色描述得穷形尽相。登临拟岘台的人,有的饮酒,酣畅淋

43、漓,有的唱歌,激扬壮烈;有的静观,轻移脚步,有的徘徊来徘徊去,四处凭倚栏杆。他们游台时耳闻目睹的景色和心中的感受,由此而得到的欢乐尽管各不相同,但人人都心满意足了。抚州并不是交通要道,所以有地位的人和富商不到这里来。但这里良田很多,所以水旱虫灾也很少发生。当地居民很高兴种田植桑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所以放牧在山谷的牛马到了时候不牵回家,堆放在野外的粮食不垒墙守护,太太平平不知道军事报警,应征去作战的事。裴君顺应当地的民俗,用简单清静的办法进行治理,所以能够有闲暇的日子休息,而在拟岘台寄托自己的快乐。州里的男女老少,很满意生活的安定和州事的治理,这回又得到了游览观赏的好去处,也必将与裴君同样快乐

44、。所以我为裴君写了这篇记。写成的具体时间是嘉岉二年九月九日。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

45、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_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

46、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诚畏死诚:如果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尤:归罪,责备C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将:率领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讲:演讲解析:选D。讲:筹谋,考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授之柄而处其下吾从而师之B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作师说以贻之C外无待而犹死守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D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以其无礼于晋解

47、析:选D。A.代词,他。B.连词,来。C.连词,表转折。D.介词,在;对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张巡传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一是没有为许远立传,二是没有能够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B由于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所以两人不能接到父辈就义的通知,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C虽然睢阳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但是用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就如同绳子断了就责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一样无知。D文章将张、许二人与众多弃城保命和拥强兵而观望的人进行了对比,热情赞美了张、许二人的功劳。解析:选B。“通知”一词,应理解为“

48、完全了解”。(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守 一 城 捍 天 下 以 千 百 就 尽 之 卒 战 百 万 日 滋 之 师 蔽 遮 江 淮 沮 遏 其 势 天 下 之 不 亡 其 谁 之 功 也。答案:守一城/ 捍天下/ 以千百就尽之卒/ 战百万日滋之师/ 蔽遮江淮/ 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 其谁之功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译文:_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译文:_答案: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参考译文:元和二年四月十

49、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地名)人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的这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完全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

50、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等不到外来的救兵仍死守城池,人吃人也快吃完了,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出死亡的期限。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一面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备这个先

51、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他也太不懂道理了!小人喜欢非议,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成功。张、许二位贤能,他们已经考虑的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死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他们不去追究非议这些人,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就可见他们把自己同比叛逆,制造邪说帮助叛敌攻击张、许二公。韩愈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