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492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地球在黄道面上的某日位置图,阴影表示夜半球,数值为经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该日所示节气为北半球的(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2. 依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自转速度相同B. 此日后地球逐渐向远日点移动C. 丁地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北偏D. 此日后甲地正午日影渐短【答案】1. B 2. B【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地球

2、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可知,应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选B。【2题详解】甲、乙、丙、丁四地所处纬度不同,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相同,A错误;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故此日后地球逐渐向远日点移动,B正确;丁地位于北半球,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即向南偏 ,C错误;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此日甲地正午日影最短,此日后应渐长,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地球在黄道面上的某日位置图为背景,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图1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图2为某

3、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1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4. 下列关于图2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b接触的d附近可能出现石英岩B. 岩石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cdabC. 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图1中的D. 断层形成于b岩层之前【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图中沉积岩变为甲和丁,甲又转变为乙,且乙只变为丙,说明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根据形态可以判断,ab为岩浆岩,b接触的d附近可能出现石英岩,A正确;c位置最低,时间最早,b穿过a,a早于b,b侵入d,d早于b,岩石由早到

4、晚的形成顺序是cabd,B错误;洞穴应是沉积岩被侵蚀形成,是变质的侵蚀作用,C错误;b岩层出现了错位,故断层形成于b岩层之后,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独特地貌。图为各式各样的天然“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我国新疆地区常见的景观是( )A. 甲B. 乙C. 丙D. 丁6. 溶蚀“桥”景观形成的条件不包括( )A. 破碎的岩石B. 暖湿的气候C. 可溶性岩石D. 丰富的地下水【答案】5. D 6. A【解析】【5题详解】甲黄土桥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A错

5、误;乙海蚀桥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B错误;丙溶蚀桥属于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C错误;丁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是新疆常见的地貌,D正确。故选D。【6题详解】溶蚀桥是由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其形成过程为在暖湿的气候环境下,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不断溶蚀,崩塌而形成,与破碎的岩石没有关系。故选A。下图为局部气压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对图示季节及各地大气运动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为1月份,南半球处于冬季B. 甲地主要盛行上升气流C. 乙、丙两地常年盛行西南风D.

6、 丁地暖气流常被迫抬升,多锋面雨8. 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甲地气候特征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7. D 8. C【解析】【7题详解】读图分析,此时气压带的位置向南移动,应为北半球的冬季或南半球的夏季,月份可能为1月,A错误;此时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错误;乙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丙地常年受南半球西风带(西南风)控制,C错误;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暖湿的西风和冷干的极地东风在此交汇形成锋面,多锋面雨,D正确。故选D。【8题详解】甲位于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判断,A为热带雨林气候

7、;B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C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C。下图为某日某区域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 )A. 甲地风向为东南风B. 乙地狂风暴雪C. 丙地有连续性降水D. 丁地雨过天晴10. 能反映乙处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读图分析,该区域为北半球,甲位于低压中心的南侧,风向为西南风,A错误;乙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错误;丙位于暖锋锋前,多出现连续性降水,C正确;丁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将出现阴雨天气,D错误。故选C

8、。【10题详解】读图可知,乙为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A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为北半球的低压气旋;B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为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C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为南半球的低压气旋;D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为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故选B。【点睛】天气形势图的判读流程下图为长江上游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 地下水补给B. 雨水补给C. 冰雪融水补给D. 积雪融水补给12. 导致补给类型春多夏少的原因主要是( )A. 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B.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 春季多大风,多地形雨D. 夏季单一暖气团控制

9、,少锋面雨【答案】11. B 12. A【解析】【分析】11题详解】结合材料读图分析,长江上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江水源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补给量最大,而且和降水的变化一致,所以所示的补给类型为为雨水补给;补给时间出现在春季和夏季,为积雪融水补给;补给方式随季节变化最小,补给稳定,为地下水补给。故选B。【12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因冬季山坡积雪较多,而春季气温回升快,所以春季融雪量大,补给多;夏季,山坡没有积雪,只有山顶常年冰川融化,所以补给量较少。故选A。【点睛】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方法:(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

10、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图为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下列对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 AB一线为30N,洋流呈气旋型流动B. 甲附近海域易形成大渔场C. 乙洋流成因为风海流,性质为寒流D. 丙处海水盐度高于甲14. 丙处洋流流向及水温分布组合正确的是(

11、 )A. B. C. D. 【答案】13. C 14. A【解析】【13题详解】读图分析,根据风向可判断图中的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西风带,因而该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呈瞬时针方向,A错误;甲为大陆东岸的暖流,沿岸不利于大渔场的形成,B错误;乙洋流为西风漂流,为南半球西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性质为寒流,C正确;丙海域为寒流,甲海域为暖流,甲处盐度高于乙处,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丙为南半球的寒流。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根据海水温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洋流和流经海区水温的差异可判断暖流和寒流,据此判断A为南半球寒流;B为南半球暖流;

12、C为北半球寒流;D为北半球暖流。故选A。穿衣指数是指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下图为我国某日穿衣指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穿衣指数受天空状况、气温、湿度等多种要素共同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联系性B. 相关性C. 差异性D. 整体性16. 由背心到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从沿海向内陆B. 由赤道到两极C. 垂直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分异【答案】15. D 16. B【解析】【15题详解】结合材料,穿衣指数受天空状况、气温、湿度、风等多种

13、要素共同影响,体现了这些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共同起作用影响人体感觉温度,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D。【16题详解】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由南往北,随纬度升高气温降低的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东西方向随水分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自然现象,A错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自然现象,C错误;非地带性现象是局地特征,D错误。故选B。图为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中山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14、)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甲-乙D. 甲-丙-乙18. 丙山地缺失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B. 降水少C. 气温低D. 海拔不够高【答案】17. A 18. 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小题考查垂直带谱的分布规律。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据此进行判断,根据山地的山麓自然带的分布分析,甲山地的山麓的自然带是针阔混交林带,乙山的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丙山的基带是热带季雨林带,因此三座山脉的纬度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是甲乙丙,A正确。故选A。【18题详解】本小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

15、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海拔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山地阳坡高于阴坡。若知阴阳坡的南北方位,还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如图该山地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因此南坡热量条件好,为阳坡,位于北半球。 (2)判断山体所在热量带通过基带的自然带确定所处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如图中,最底层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可知此山体位于暖温带地区。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

16、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图中岩层与地壳运动及发生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断层发生在岩浆岩形成之前B. 褶皱发生在断层形成之后C. 沉积岩3形成后该地区出现过地壳抬升D. 沉积岩4形成于岩浆活动与断裂作用之后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仅考虑地转偏向力,甲处岛屿更易与东岸相连B. 乙处为河流交汇处,适宜修建水库C. 丙处常见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冲积扇D. 丁处是良好的油气构造【答案】19. AC 20. AD【解析】【19题详解】读图分析,图中岩浆岩穿过断层是连续的,没有错动,

17、说明断层发生在岩浆岩形成之前,A正确;断层切断了褶皱,所以断层发生在褶皱形成之后,B错误;沉积岩3顶部有缺失,形成不规则的接触面,说明在形成后该区域有过大规模的地壳抬升运动,被外力侵蚀,C正确;沉积岩4被岩浆侵入,说明形成于岩浆活动之前,断层切断了沉积岩4,说明其形成在断裂作用之后,D错误。故选AC。【20题详解】读图分析,如仅从地转偏向力角度考虑,北半球向右偏,东岸为河流左岸,泥沙更易沉积,因而甲处岛屿更容易与东岸相连,A正确;水库宜选在上游汇水区域面积比较大的“布袋口”处,乙处地形平坦,不适宜修建水库,B错误;丙位于山区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流水堆积形成的冲积扇,C错误;如沉积岩2中含有石油

18、,丁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正确。故选AD。【点睛】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是我们学习地质构造时常见的图示,掌握基本的判读技巧很有必要,应主要抓住以下关键(以下图为例)。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图中da。(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2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两处均为断层构造。处上覆岩层被

19、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图中处缺失c、b、a层,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图为“理想状况下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气压带为动力型高压B. 乙处冷暖气团交汇多锋面雨C. 风带控制的大陆西部气候湿润D. 风带控制的地区都很干燥22. 气压带、风带北移时( )A. 南半球为夏季B.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C. 丙气压带被切断D. 南亚盛行西南季风【答案】21. BC 22. CD【解析】【21题详解】读图分析,甲为极地高气压带,由于极地纬度

20、高,气温低,气流冷却下沉而形成,属于热力型高压,A错误;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来自高纬冷干的极地东风和来自低纬的暖湿的西风在此交汇,形成极锋,多锋面雨,B正确;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受其影响大陆西部气候温暖湿润,C正确;风带为东北信风带,从高纬吹向低纬,不易形成降水,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但也有部分地区东北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也可以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多雨的气候,D错误。故选BC。【22题详解】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图中气压带、风带北移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或南半球的冬季,A错误;此时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此时丙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B错误,C正确;南亚属于热带

21、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D正确。故选CD。下图中甲的阴影部分表示陆地,乙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某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有( )A. 图中四点海水盐度由高到低为abcdB. a附近洋流对沿岸降温减湿C. 乙图河流位于甲图中b点附近的陆地上D. bc之间海域易形成大渔场24. 若甲图阴影为亚欧大陆。d点某年冬季表层海冰以下的海水盐度高于夏季,其影响因素是( )A. 蒸发量B. 寒流C. 河水注入D. 海水结融冰【答案】23. AC 24. CD【解析】【23题详解】读图分析,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为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度递减,所以ab两点的盐度比cd两

22、点高;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比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高,ab位于中低纬海区,a处有暖流流经,b处有寒流流经,所以a点的盐度高于b点;cd位于中高纬海区,c处有暖流流经,d处有寒流流经,所以c点的盐度高于d点,因此图中四点的海水盐度由高到低为abcd,A正确;a附近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B错误;乙图表示的流量变化特点为夏季水量小,冬季水量大,属于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图中30N-40N大陆西岸,与b点的位置对应,C正确;bc之间的洋流不交汇因而不易大渔场,D错误。故选AC。【24题详解】若甲图阴影为亚欧大陆,d点沿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海水结冰,盐度升高;夏季海冰融化,海水盐度下降;

23、夏季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的河水多,使海水盐度下降,CD正确;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如果只考虑蒸发量的影响,夏季海水盐度应该高于冬季,A错误;沿岸寒流冬季和差距差别不大,B错误。故选CD。【点睛】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当然,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例如盐度最高的海域并不在降水最少的极地地区,而是在降水偏少、蒸发偏大、河流注入也少的副热带海区(红海);盐度最低

24、的海区并不中降水最多的赤道附近,而在降水丰富、蒸发较小、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在我国北方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每年都要在两地之间来回迁徙。下图为某年北京雨燕迁徒线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燕南飞”期间( )A. 北京昼渐短,夜渐长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C. 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D. 非洲南部正午太阳高度减小26. “燕北归”沿线景观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沿线自然带的更替以热量为基础,降水影响亦很大B. 与均为荒漠带,但成因不同C. 自然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分异D. 沿线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答案】25. AC 26. AB【解析】【25题详解】

25、读图分析,“燕南飞”的时间为7-11月,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昼渐短,夜渐长,A正确;地球7月初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错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南极圈出现极夜,之后极夜范围逐渐缩小,C正确;非洲南部赤道附近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故选AC。【26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沿线自然带大致东西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降水影响亦很大,A正确;为热带荒漠带,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陆地的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降水稀少,为温带荒漠带,主要是因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与成因不同,B正确;

26、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其形成主要受水分条件影响,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地带性地域分异,C错误;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为温带草原带,沿线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错误。故选AB。第II卷 (综合题,共40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27. 下图中左图为某日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所示日期是_前后,此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的_位置(填序号)。(2)左图时刻A点的太阳高度为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此日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3)左图中C地日落时间为_

27、时;A地夜长为_小时。在赤道上,此时处于白昼且属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_。(4)右图中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地球处于位置时如皋的日落方位是_。【答案】 (1). 6月22日 (2). (3). 0 (4). 90 (5).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6). 18 (7). 4 (8). 90W向东至20W或20W向西至90W (9). 先变快再变慢 (10). 正西【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光照图的判读、地球公转特点等基本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左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可判读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

28、2日前后;地球1月初到达公转轨道的近日点,7月初到达远日点,图中位置接近远日点,应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2)此时A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太阳高度为0;B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此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3)C点位于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日落时刻为18时;A地夜长可根据夜弧计算,读图可知,此时图中一段夜弧跨经度30,整个夜弧应跨经度60,所以A地的夜长应为60/15=4小时;此时赤道上处于白昼的范围为90W-0-90E,西半球的范围为20W向西到160E,两者取交集,范围为90W向东至20W或20W向西至90W。(4)右图中期间,地球公转先经过近日点又远离

29、,所以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先变快再变慢;位置对应春分,该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点睛】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28. 下图为“亚洲季风图”和“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此时为_ (1月或7月),图中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是_;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2)此时D处盛行_风(风向),其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

30、性质差异和_。(3)此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_时针流动。此时一艘从我国广州驶往非洲的油轮途径该海域,船员发现在相同动力条件下与其它季节相比航速明显_ (减慢或加快)。(4)丙河a汛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乙河流主要分布在甲图中ABC三地中的_地,该河流的水源补给最主要是_。【答案】 (1). 7月 (2).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或东亚盛行东南季风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3). 高温多雨 (4). 西南风 (5).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6). 顺 (7). 减慢 (8). 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储存的积雪融化) (9). C (10). 高山冰雪融水【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亚洲季风图和我国某两

31、条河流流量图为材料,考查季风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西南季风的成因、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读甲图可知,风主要从海洋吹向大陆,说明此时大陆上形成低气压。大陆夏季受热快,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热低压,因此此时为北半球的7月,图中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是图中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或者图中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此时我国东部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2)读甲图可知,此时D处盛行西南风,西南季风是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

32、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3)此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季风洋流。此时广州驶往非洲的油轮途径该海域航行方向为向西,与当地的盛行风和洋流流向相反,因此船员发现在相同动力条件下与其它季节相比航速明显减慢。(4)读图可知,丙河有两次汛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a汛期出现在春季,主要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而形成;乙河流量随气温而变化,主要分布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对应图中的C地,气候干旱,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点睛】河流流量过程图的判读流程29.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貌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处地质构造是_,该处河流不宜修建电站大坝,原因是

33、_。(2)处地貌名称是_,一般分布在_地区;处地貌名称是_,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_。(3)若在a、b两处采煤容易发生矿难事故,则透水事故易发生在_处,瓦斯爆炸易发生在_处。(4)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交通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_地带;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_运输方式。【答案】 (1). 断层 (2). 地壳不稳定;容易渗水(任答一点) (3). 冲积扇 (4). 河流出山口或山麓地带 (5). (河口)三角洲 (6). 流水沉积 (7). b (8). a (9). 河谷 (10). 公路【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常见地貌

34、类型的判读、地质构造的影响、及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分析,处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地质构造是断层,该河不宜建电站大坝,是因为此处有断层现象,地质不稳定,岩石破碎易渗水,对下游及周围地区造成安全隐患。(2)读图分析,处地貌分布在山区河流出山口或山麓地带,呈扇形,是冲积扇或洪积扇;处地貌分布在河口处,为河口三角洲,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流速变缓,沉积形成。(3)读图分析,若在a、b两处采煤,a处为背斜构造,易储存煤层气,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等矿难事故;b处为向斜构造,且其上层为含水层,易发生透水事故。(4)在山地地区,地势

35、起伏大,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制约作用明显,人们通常会把交通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公路运输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机动灵活,往往成为优先选择的运输方式。30. 下图为“非洲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及周边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然带ABCD的纬度分异明显,其主要是因为纬度低和_;其中D表示的植被类型是_。(2)B自然带的名称是_,在赤道附近的丙处也出现该自然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其体现了自然环境的_现象。(3)图中丁地属于_板块;乙海域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原因是该海域位于板块的_(生长、消亡)边界。(4)图中甲处石油污染将会随洋流向_(填方向

36、)扩散;乙为世界盐度最高海域,其原因主要有_、_。【答案】 (1). 地形平坦 (2).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 热带草原带 (4). 地形(海拔) (5). 非地带性 (6). 印度洋 (7). 生长 (8). 南 (9). 周围为热带沙漠气候,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10). 几乎无陆地淡水汇入【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板块构造学说、影响盐度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读图分析,图中自然带ABCD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带状分布特点,主要是因为纬度低、而且地形平坦,水热条件在纬度方向差异比较小;其中D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B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在赤道附近的丙处也出现该自然带是因为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蒸发较弱,降水较少,体现了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3)丁地位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海域为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向两侧张裂,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4)甲处石油污染将会随加那利寒流向南扩散;乙为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因为周围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周围几乎没有河流汇入;轮廓封闭,与大洋海水交换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