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与历史复习策略.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06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与历史复习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与历史复习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与历史复习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与历史复习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与历史复习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走向及复习对策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副教授 冯一下编者按:随着高考自主命题改革的深入,如何备战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已成为广大高三师生备受关注的问题。编者特邀全国高考试题研究专家冯一下先生撰写此文,以飨读者。该文已在2008年2月的招生考试报上发表。2008年是四川自主命制高考试题的第三年。根据前两年的试题,并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笔者认为,2008年文综合四川卷历史试题将具有“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的特点。下面对此试作具体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复习建议,供大家参考。一、讲求稳定,保持稳妥作为高考试题的一个特点,“稳”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稳定、稳妥、稳当等意思。2008年“文综

2、”四川卷历史试题的“稳”,估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遵循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以及据此编制的历史学科高考大纲命题,考查内容不会超出“双纲”,考试要求也不会高于或低于“双纲”。以现行“大纲本”(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命题资源。史学观点大体沿用该教材的观点和提法,不会“对着干”(亦即不会命制以“纠偏”为目的的题目)。着重考查教材“大字”表述的内容,不会有意考“选学”和“小字”内容。当然,命题者对“大字”内容的理解是较为宽泛的,包括各章导语、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图象和图表、相关练习,以及大事年表中涉及的内容等。总之,除“大字”本身外,与“大字”直接联系的内容都是命题范围。2007

3、年“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考了一些“选学”和“小字”内容,引起使用该卷地区师生的惊慌。笔者相信,在四川卷历史试题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0062007年的试题已证明了这一点,2008年的试题也必定会如此。2、四川卷历史试题会坚持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原则,而且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可能比2007年还会大一些。3、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分值比例,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分值比例,试题的类型和卷面结构等,应该是基本不变。4、从我国高等教育已大众化的实际出发,并考虑到各省市区“录取线”横比的需要,试题难度会与20062007年大体持平。“深、难、怪”的题目不会出现。总之,与20062007

4、年一样,“稳”仍是2008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的重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本届高考历史复习,一定要坚持“狠抓三基”的基本策略。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复习建议:1、把抓好主干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放在第一位。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是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典章制度等的知识,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知识。很多主干历史基础还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常识。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按知识的构成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或内容、影响或意义等)一一落实主干基础历史知识。在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时,要按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构成知识体系。如能按文明发展、整体发展、现代化发展、阶级斗争发展等

5、线索,构建两个或三个知识体系,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了。冲刺复习阶段,要注意在联系现实(含时政热点)的过程中重温(巩固)和运用主干历史基础知识。这就是说,在复习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狠抓主干历史基础知识,切切不可放松。2、把抓基本能力和抓基本方法统一起来。方法是能力的外显,能力是方法的内蕴。从理论上说,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可合二为一。一般来说,主要应通过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在现阶段,特别要注意通过掌握和运用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来促进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得出相应结论能力的提高。3、将主干历史基础作为能力培养和方法训练的主要载体,在复习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时

6、注意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发挥。比如,当我们认定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最重要的主干基础知识后,在复习这三大问题时,就一定要注意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发挥,力求又快又好地掌握知识。而在准备通过练习来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和提高能力时,则应更多地依托这三大问题的知识。这样安排,可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二、稳中有变,变中创新如机械地看,“稳”与“变”是对立的。但辩证地看,稳中有变,变中有稳却是常态,高考试题也如此。命题者不会为变而“变”,“变”的目的是为创新搭建平台,提供空间。当我们认真分析了2007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后,很容易发现命题者的创新追求。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2008年

7、四川卷历史试题创新的力度会更大一些。要说原因,其实是比较明显的:两年实践,使命题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高考一样,高考试题命制,也处在改革过程之中,而改革的实质就是创新;全国卷和兄弟省市区卷都在改革,都是在创新,广东、山东等省创新力度颇大,四川岂会甘居下游?那么,2008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将怎样创新?首先、通过范式更新进行试题创新。长期以来,阶级斗争史范式主导着我国历史教学,也主导着高考历史试题。在2008年“文综”四川卷中,按此范式设计的题目还会有(可能主要集中在中国近代史部分),但不会太多。四川历史命题专家将会把范式更新推进下去,更多地运用“新”的范式来设计题目。1、以文明史范式为核心

8、、包括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社会史范式和阶级斗争史范式的综合范式将主导历史试题的设计。2、试题与新老范式的关系将会复杂化和多样化。既会出现一个题目一种范式的情况,又会出现一个题目多种范式的情况。2007年“文综”四川卷第37题(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题)便同时运用了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此即“一题多式”。其次、通过吸纳历史课程标准的精髓进行试题创新。上文说过,“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是遵循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命制的,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个“大纲”属于“老”课程大纲,而随着基础教育第八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早在2003年就公布了。因此“新课标”会影响四川

9、卷历史试题的设计。我们完全有理由想象,“大纲”与“课标”一齐放在四川历史命题专家的案头上。不过因四川省高中尚未进入“课改”,因此,“课标”对四川卷历史试题的影响是隐形的曲线形的,命题者主要是吸纳其中的新理念新提法新安排来进行试题创新。1、吸收新的历史课程目标观,以新的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历史高考目标。试题既不是“知识立意”,也不是单纯的“能力立意”,而是朝着“目标立意”方向发展。因此,除传统的知识类试题外,可能设计出方法能力类试题来。2、吸收新的课程资源观,更新试题资源观。以往,我们认为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的主要乃至唯一资源、“课标”扬弃了这种陈旧的课程资源观,认

10、为除历史教材外,各种文字资料和口述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影视资料、乃至社区、家庭、图书馆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受此影响,四川命题者的试题资源观已发生变化,可用的试题资源猛增。如2007年四川卷历史试题便将川江号子、“变脸”(剧照)、布票、粮票等作为试题的材料。这种情况,在2008年试题中出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3、吸收新的教学内容安排方式进行试题创新。“课标”是按模块和主题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的,而现行“大纲本”高中历史教材是采用通史体例,按章节安排内容。四川卷历史试题打破现行教材的系统和体例,借鉴“课标”的体例和系统设计试题的可能性很大。4、吸收“课标”的新提法进行试题创新。如“课标”一再使

11、用“代议制”这一概念,而现行“大纲本”中无此概念,但四川试题可以采用这一新概念来设计题。又如“课标”中的“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解放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等,都可能启发四川命题专家进行试题创新。再次、通过历史与现实合理而巧妙地联系进行试题创新。一般说来,历史教材是就历史论历史,即令与现实有联系也是隐形的。高考历史试题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直接或比较直接联系起来,只要联系自然巧妙,就可以设计出具有新意的好题目来。在设计2008年四川卷历史试题时,命题专家一定会在这方面下功夫。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真

12、历史都是当代史”。此话也许会给四川命题专家的创新带来启发。联系现实必然要联系时政热点。笔者认为,对2008年历史高考来说,第一个大热点是中共十七大的召开。“十七大”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加之,2008年时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2008年四川卷历史试题联系这两次重要会议命题,理所当然。第二个大热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中学历史教学涉及体育史内容极少,因此,试题很可能要扩大联系范围。而“人文奥运”的提法又为这种扩大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第三个大热点是成渝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从地方史的角度看,考的价值相当大。其实,各套试题都会联系时政热点,因此,这类题目要创新,难度实

13、际上是很大的。笔者认为,四川历史命题专家会在把握好“热”与“冷”、“张”与“驰”、“显”与“隐”等关系的基础,设计出有别开生面的题目来。最后、通过总结和借鉴命题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试题创新。1、总结四川卷历史试题命制的经验与教训。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套历史试题的创新关键在于有无特色。被人称为“海派”试题的上海历史试题有特色,因此大家说上海试题有创新。2008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会在发展20062007年试题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前两年的四川卷历史试题有无特色、有什么特色?目前尚无共识。笔者认为,追求原创,注意通过“四新”考查“三基”的形式设计原创性试题应该是四川卷历史试题的一大特色。通过“四新”考“

14、三基”是指引入新理念,选择新材料、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来考查基础历史知识、基本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历史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题目具有原创性。应该看到,四川卷历史试题的原创性较高,重复和模仿的痕遗迹相对较少。按发展趋势,在2008年四川卷中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原创性试题。考试时,考生初看试题可能会吃惊不小,觉得从未见过这种题,但静心审视,又会由惊转喜,原来所考内容,说到底仍是“三基”。20062007年四川卷历史试题也有不足,也有教训可以总结。以2007年为例,考主干基础历史知识仍有些畏手畏脚,追逐热点又过紧,这就是两个较明显的问题。如命题者记取这样的教训而改进之,必然有助于创新。2、借鉴全国卷和兄弟

15、省市区卷的经验和教训。自高考命题权下放后,高考历史试题已多样化、全国卷和各省市区卷并存,各卷的优点和不足都摆在全国广大师生面前,也摆在各个命题组面前。四川命题专家学习别人的经验,记取别人的教训,是很自然的事。就2007年历史试题而言,除“文综”四川卷外,试题研究者对历史广东卷和“文综”山东卷评价较高。广东卷改革力度大,清新自然。山东卷乡土气息浓,社会史范式和文明史范式运用相当出色。2008年四川卷历史试题可能学习这些经验。2007年历史广东卷实际上已取消了问答题(或者说将传统的问答题改造为典型的材料解析式问答题),“文综”全国卷和宁夏卷的选择题均以单题为主,“组题”已很少。这说明他们在调整试题

16、的形式。2008年四川卷历史试题会借鉴上述经验调整题型吗?笔者认为,可能会“微调”,如在选择题中出现一些“单题”,我们不必感到意外。在一些省市的高考历史试题中,近年已出现相当典型的方法类试题。20062007年四川卷历史试题中有试图考方法的题目(如2006年第23题),但不够典型,2008年借鉴其他试卷的经验,出现比较典型的方法类试题是可能的。2007年“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除考“选学”和“小字”内容较多外,考点分布也不均匀,过多地集中于战争史军事史,遭到广大师生“猛批”。四川历史命题专家会以此为戒,更仔细考虑考点的分布。综上所述可知,适当加大创新力度将是2008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的又

17、有突出特点。针对这一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复习建议:第一、运用“新”范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进行历史评价。现行“大纲本”历史教科书基本上是按阶级斗争史范式构建知识体系(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如此)。第一轮复习自然应按此体系进行,但在第二轮复习时,可转换范式,按文明史范式构建一个新的历史知识体系。专题复习已成为常用的历史复习方法,“小专题复习法”尤其流行,应注意采用,可按不同范式设置一些小专题。范式的多样化启示我们要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和评价历史现象,既要按传统范式评价,又要学会按新范式进行评价。下表所示,是对孙中山的多视角评价:孙中山评价传统视角: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革命史范式评价) 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18、(现代化范式评价)中国近代文明的杰出建设者(文明史范式评价)“亚洲觉醒”的光辉先驱之一(整体史范式评价)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的杰出倡导者(社会史范式评价)新的视角在一道题中,要求考生从五个视角(即按五种范式)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要求考生从两个角度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可能性却很大。2007年历史广东卷第29题即要求考生按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来评价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第二、适当了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新精神。作为高三历史教师,要把高中“课标”作为历史复习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学生,应通过老师的介绍,对“课标”的理念、原则、重要提法等有所了解。第三、多接触一些“新”的历史材料。这

19、里所说的“新”材料是指历史教材未涉及的材料。高考历史试题创新离不开“新”的历史材料的引用和解析,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教材重点内容有关的“新”材料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学生应利用这些“新”材料来提高自己阅读、理解、解析能力以及依据“新”材料形成自己观点(看法)的能力。老师提供的“新”材料形式要多样化,除传统的历史文献资料外,诗词、图画、民俗资料等也可适当配搭一些。应该注意的是,既然远离历史教材的“新”材料都可以用,那么,将教材“小字”和“选修”内容转换为材料出现在试题中自然就更可以了。从这个角度看,“小字”和“选学”内容也可以考。第四、精练有代表性的创新题目。要练四类试题,即政治史试题、经济史试题、文化史试题和社会史试题。社会史试题主要考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问题史、社会政策史、家庭婚姻史等,这是一种新的试题类型。要练一练近年历史全国卷、各省市区卷和四川卷中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试题改革走向的创新题目。目的在于了解创新试题特点,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举一反三。要多练创新的材料解析题和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要练一些运用多种范式设计的题目,以适应“一题多式”的新情况。要适当练一点方法类试题。总之,针对2008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可能具有的“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的特点,我们应采取狠抓“三基”以不变应万变和以变应变适应创新两者相结合的复习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