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375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7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10.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 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0 考纲考向概览 考纲考向概览 考纲概览考向定位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从知识的考查看:主要立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2.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多以措施类为主,多与宏观调控、消费、对外开放、收入分配等知识相结合。选择题多以低碳社会建设为背景。材料题多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背景,考查具体措施高考复习策略 课时10 高考复习策略

2、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凸显了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的要求。指导思想就是强调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具体措施就是从提质量、求转变、促协调角度,阐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要求。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强调宏观经济建设,明确了两种市场和一个目标,就是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以必须把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课时10 高考复习策略 立足整个教材,前三单元强调生产的微观环节和主体,此单元强调宏观经济形势。所以必须立足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认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主体之间的

3、关系,明确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3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是本课时的主线,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案例,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结合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战略,认识维护公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扩大内需发展战略,认识出口、投资、消费比例协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考点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考点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经济目标 考点1 主干梳理 1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特点:低水平的、_、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

4、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主干梳理 不全面的 考点1 主干梳理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_,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_,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特别提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快些,率先实现现代化。生态文明 发展协调性 考点1 要点探究 比较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要点探究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不同点标准 低水平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2000年数据)更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

5、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考点1 要点探究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不同点生活质量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覆盖的人群不全面;二是消费的内容不全面,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考点1 要点探究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不同点社会发展状态 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在全国也没

6、有全面达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不小 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将惠及十几亿人口相同点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考点1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正确认识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绿色GDP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它是世界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

7、(2)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说,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考点1 典题例练 典题例练 12012珠江模拟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

8、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 B C D 考点1 典题例练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经济要求,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速度,故排除。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故答案为A。点评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高水平、全面、平衡的小康社会,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从指导思想、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等角度来分析。考点1 典题例练 考点1 典题例练 22012沈阳质检 下图是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启示我们要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A统筹区域发展,缩小 区域发展差距

9、B优化经济结构,推动 资源节约 C统筹城乡发展,推动 新农村建设 D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 答案 A 解析 图表体现了我国区域之间存在的经济发展差距,所以要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故答案为A。B、C、D脱离材料。考点1 典题例练 考点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考点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考点2 主干梳理 1科学发展观 (1)第一要义是_:必须坚持把_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_,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核心是_: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

10、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_、发展成果由_。主干梳理 发展 发展 质量和效益 以人为本 依靠人民 人民共享 考点2 主干梳理 (3)基本要求是_。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_、上层建筑与_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_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 生产力 经济基础 生态良好 考点2 主干梳理 (4)根本方法是_:统筹_,统筹区域发展,统筹_,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1、【特别提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发展 统筹兼顾 考点2 主干梳理 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性: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_的关键。要求: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_和_。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自主创新 科技进步 综合国力 考点2 主干梳理 要求:

1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_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_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_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_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_、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物质资源消耗 第二产业 劳动者素质提高 新型工业化 消费、投资、出口 考点2 主干梳理 要求: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_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_新格局。(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13、,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性:坚持_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节约资源 一体化 农业现代化 考点2 主干梳理 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_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_,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_,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崛起 西部大开发 环境友好 考点2 要点探究 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点探究 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结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

14、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考点2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质量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优化 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考点2 要点探究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

15、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2)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转变。(3)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考点2 典题例练 典题例练 32012天津模拟 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

16、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天津市的做法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好,体现了以人为本,故入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材料并未涉及此,故排除。天津市的做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协调,故正确。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维护,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故正确。考点2 典题例练 考点2 典题例练 4材料一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千

17、米,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材料二 考点2 典题例练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答案 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好;海洋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

18、在2005年和2006年急剧下滑,2007年明显回升、平稳发展,但比重依然偏低;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可进一步提升。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海陆发展,深化区域合作。考点2 典题例练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结合材料归纳概括材料反映的信息,纵向对比看到福建海洋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横向对比指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材料反映的不足: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产值比重下降等。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加大创新,转

19、变发展方式等。点评 又好又快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试题一般立足两个角度,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特别注意企业生产、居民消费、国家宏观调控与又好又快的关系。考点2 典题例练 易错点1 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理解不清 12012淄博模拟 下面漫画告诉我们()A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盲目性 B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C坚持统筹兼顾 D企业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课时10 本课错题清零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科学发展观主要阐明了目标、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目标就是实现发展,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转变发展方式。为了人民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是

20、对经济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答案 B 解析 解答此题要明确漫画的主题:安全第一。可见经济发展对劳动者安全的维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故答案为B。此题只体现了市场的自发性,排除A。C材料无体现。此题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故排除D。课时10 本课错题清零 课时10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2 对自主创新的意义不明确 2截至2011年10月,云南省先后有生物、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9个重点项目得到科技部立项支持,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14781万元。国家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优化

21、产业结构 A B C D 点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国内看能够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从国际市场看,能够转变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答案 C 解析 科技创新与经济秩序无关,故排除。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故正确。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经济实力,所以能够提高国际竞争力,故正确。科技创新能够改造原有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故正确。课时10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3 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明白 32011四川卷 水磨镇重建模式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搬走58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二是复原再生禅寿老街、引进两所高校、开发3000亩“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园基地,形

22、成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这种“腾笼换鸟”式的重建模式体现的发展路径是()恢复传统农业经济,促进生态保护 注重现代工业发展,实现内涵增长 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旅游商贸 着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A B C D 课时10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实现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就是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结构,由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答案 D 解析 此题强调农业科技的发展,属于新型农业结构,排除。材料体现了对环境的重视、生态的保护,没有体现现代工业的发展,排除。课时10 本课错题

23、清零 易错点4 对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解不清 42012东城模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A B C D 课时10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可以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来分析。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企业应该转变发展方式,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答案 C 解析 经济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保护环境只是经济建设中的组成部分,故排除。

24、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与可持续发展无关,故排除。课时10 本课错题清零 12012合肥质检“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沼气工程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其作为能源工程、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清洁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发展农村沼气可以()增加优质可再生能源供应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A B C D 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A 解析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可以推动能源的循环利用,沼气工程属于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减少农村污染,故正确。通过“富民”和“综合效益”可见正确。此题没有涉及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排除。课时10 教师备用

25、习题 2古人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上述材料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是()A发展经济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B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C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D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凸显了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协调,故答案为D。此题没有涉及资源利用率问题,排除A。此题没有涉及经济快速发展,排除B。此题重点强调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没有体现资源节约,排除C。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 32012济宁模拟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巩固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方针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A B C D 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D 解析 农村发展必须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故错误。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