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情境导入井田制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请思考: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的实质及解体的因素有哪些?预习提示【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重点难点:井田制从出现到瓦解的历史过程;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与抑制兼并的措施以及租佃土地经营方式的
2、日益普遍化。1井田制(1)背景:国家出现、阶级分化。(2)出现:_时期。废井田,开阡陌商周(3)内容土地名义上为_公有,由周王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公田”:贵族占有,由得到份田的村社成员集体耕种。“私田”: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_,没有所有权。国家使用权2井田制瓦解(1)春秋时期:开始崩溃。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是各国进行_,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2)战国时期:_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肯定。税制改革商鞅变法【思考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是根本原因。(2)分封制的崩溃反作用于井田制,原有等
3、级秩序被打乱,出现贵族争田的现象。(3)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是导致井田制瓦解的直接原因。(4)战争不断,劳动力大量逃亡,为井田制瓦解提供了客观条件。1出现时间:_时期。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控制,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2)自耕农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3)地主私有土地:_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战国 土地兼并 3发展(1)宋初“田制不立”“_”,两极分化加剧。(2)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4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1)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2)国家采取“均田”“
4、限田”措施,如北魏至唐初实行_,保护自耕农经济。不抑兼并 均田制【知识拓展】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也随之瓦解。【思考探究2】为什么说土地兼并是我国古代社会无法克服的毒瘤?提示:(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2)政策影响:封建政府“不抑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思想原因:古代土地经营能获取稳定的收益,人们热衷于买田置地。(4)其他方面:地主、官僚、豪强的强取豪夺。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历程(1)产生:战国时期。(2)发展:汉代已较普遍,宋代成为仅
5、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3)高峰:_时期,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化学明清 2特点(1)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_。(2)主要采取订立契约的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3作用(1)使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_相对减弱,农民身份地位提高。(2)通过抗租、减租斗争,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租佃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思考探究3】简述租佃关系产生、发展的过程。提示:战国时期已产生了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以实物地租
6、为主要地租形态;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材料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内容。(2)材料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探究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参考答案】(1)井田制。内容: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由村社成员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
7、”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村社成员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作“私田”。(2)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并在战国时期取代了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2土地兼并情况下,会产生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推动租佃关系的普遍化。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与租佃关系3将土地分租,有助于提高佃农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4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2019新课标全国卷文综)乾
8、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强调的是清朝江南地区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生产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利润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D项。【答案】C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所有。2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3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4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5北魏至唐初,施行均田制,以抑制土地兼并。6宋初“不抑兼并”,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7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形式。在租佃关系下,租佃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点击进入WORD链接点击进入WORD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