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关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329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八大关系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庞友海4090001、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三者的关系教学大纲是教学、评价、考试的依据,是教育教学纲领性文件。“考试说明”是高考的命题范围、命题的依据,对高考有明确的导向性。教材是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和通俗性。因此,在历史总复习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考纲”的要求,对照教材一章一节一目一段地弄清当年高考规定的知识范围,并落实在课本上,即抓纲务本。还要认真研习“考纲”规定的各项能力要求的内涵和外延,逐条展开深化。结合近年高考的形式、内容及题型,有针对性的重新组织课本,引导学生分析和模拟训练,

2、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并提供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结合的新材料、新问题,创设一些新情景,让学生对教学大纲的不同表述尽快适应,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历史知识只是考核学生能力的载体,是试题的载体。 “高考在于考查对过去历史的认识,不在于考查对过去历史的了解,高考是以知识认识的高低来区分学生,不从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重在质的衡量,不在量的区分” (刘芃)。根据“依据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大纲与“考试说明”也有一些区别,一般来说,“考试说明”的范围要小于大纲。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变化,并

3、把它作为高考的指挥棒落实在具体的历史总复习之中。但也不能忽视对“大纲”的研究,从大纲的地位与作用来讲,掌握新高中历史大纲的精神、观点与内涵,可预测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向。2002年颁布的高中历史大纲所阐述的一些新史学观点,研究它有助于把握教学的方向,也有利于了解高考试题的史学观点。2、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教学与复习的依据,离开了教材,复习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复习资料则是对教材的补充,一本好的资料,既可以启发学生,也可以启发教学。因此,教材与复习资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但从中学的实际情况看,高三学生是“资料等身”,不少高三学生丢开课本,整天埋头于复习资料之中,认为资料做得越多

4、越好。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甚至出现误导。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受利欲心的驱使,一些不懂教育的人,打着部分“名人”的招牌,也编起了复习资料,致使资料泛滥。这些资料包装金美,内容粗糙,错误百出。我有一个在读大学的农村学生就是靠“剪刀加浆糊”的方式为别人生产复习资料来换取生活费(当然,资料上的署名不能有他)。具他讲,尽管价廉(大概每千字20元左右),一学期下来还是有上千元的收入。其质量可想而知。这些资料不仅耗去了学生宝贝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误人子弟。我慎重地提醒各位高三学子:要慎选资料!尤其警惕市场上的复习资料,警仿上当!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体会和对比,历史资料还是专业杂志社,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

5、历史教学等杂志社所编的复习资料比较可靠,这些资料的编撰者才是真正的教学上的内行,针对性强,科学适用,且错误较少。在历史总复习阶段,必须以教本为主、复习资料为辅。复习资料只能作为教学复习的参考。教师掌握的资料应尽可能地多,以便从多种资料中吸取其精华,加以提炼以充实复习教学。学生掌握的资料应“精”,经过教师的精心选择,然后推荐给学生。学生手中有一本就行了,最多两本。3、重点、难点与知识面的关系复习无疑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但如果复习中只注意“点”,不注意“面”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尤其是实行综合科目的考试方案后,命题不可能受到覆盖面的限制,但作为高考的导向功能,一方面要

6、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一方面还得有利于中学的教学。历史命题还是要尽可能考虑“面”。在总复习的第一轮复习阶段,必须按“考试说明”的要求照顾全面,落实知识点,编制的试题也应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特别要重视那些易为人们所疏忽的所谓“非重点内容”。但照顾面并不是要求不分主次地平均用力,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也就是说在照顾“面”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近几年的文综试题看,都突出了对教材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深度考查。按考试中心的说法,高考命题是“大路货、新角度”。在复习中应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剖析一些重点内容,并教给学生学习历史、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万变不

7、离其宗!4、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查,始终是命题的原则,尤其综合考试更是如此。1999年教育部2号文件针对晋、吉、苏、浙四省综合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考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几年来,命题者一直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试题的设计思路与考查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等方面。文综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能力立意出发,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以主干历史基础知识为载体,强化历史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努力寻求

8、知识与能力的最佳契合点。强调能力的重要,并不意味着轻视知识。相反,能力源于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通过创设新情境,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揭示其本质。因此,在复习中必须知识与能力并重。可以有意识地精选一些事例和典型例题,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分析信息、探索研究、评说讨论、总结提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练习中感悟,从而使基础知识在脑子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总之,学好历史要求学生做到“先死后活、死去活来”,“疑中复习、练中感悟”,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9、5、讲、练、评的关系讲、练、评是复习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总复习阶段由于历史内容广、复习任务重,课时紧,讲课往往易犯“满堂灌”的毛病。在强化训练方面,往往易陷入“题海战”。对于大量的练习,有些老师只是将参考答案公布于墙,让学生自己核对。这三种现象都必须加以纠正。“满堂灌”的讲课方式看似增大了复习课的密度,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费时多、效率低。只练不评,不能及时通过信息反馈改进教学。在讲、练、评的问题上,我主张精讲、精练、精评。讲,主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易混、易错知识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精讲,开启思

10、路、促进理解,达到消化教材、理解教材、深化教材的目的。“练”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未曾实践的理论,只能停留在知识阶段,而不能成为能力。因此,“练”应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并与讲相结合。但是,“练”要适度,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求质不求量,反对题海战术、猜题押宝、无章无序、无计划无目标的考试。一次高质量的评讲课,其效益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书面练习。高质量的讲评课,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准备要充分;评讲要及时;重点归纳总结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剖析导致错误的根源,教给纠正和克服失误的对策;评讲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应力争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举一

11、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状况有机地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6、课堂复习与个别辅导的关系课堂教学应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一般以中等生作为教学的起点,适当照顾两头。但相当多的学校都存在班额大、人数多,学生差距大的现实,不管怎样照顾都会存在尖子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因此,还要以个别辅导的形式加以弥补。对于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或选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复习资料或练习,进一步拓宽知识、发展能力,通过这种课外“加餐”的方式解决课堂内吃不饱;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采取降低要求和补课的方式让他们有所收获,增强自信心,不让掉队。7、历史教学与新课改的关系高考是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具

12、体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考命题的导向和依据,高考应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因此,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可以准确把握高考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仔细研究高考,可以深入理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从2003年和2004年的文综试题看,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隐性介入社会热点、强调学以致用,突出人文精神。因此,在历史总复习阶段,教师应仔细研究新课标关于时代性要求目标、能力性要求目标和内容性要求目标的内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教学中突破教科书中知识性信息的束缚,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处理,紧抓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8、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的关系“综合科目

13、”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主要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是跨学科综合。“综合”不是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的有机结合,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综合科目”命题的这一指导思想及近三年文综试题特点,我们在历史总复习中,首先要看好自己的“门”,即注重历史学科“双基”的夯实,搞好学科内综合。立足课本,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要强调对历史事物发展变化

14、全过程的理解,加强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其次,走出自己的“门”,串串他人的“门”。即注重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综合和渗透,做好跨学科的综合。“综合科目”的设置打破了学科的封闭性,进一步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结合、碰撞,要求相关学科携手联合,加快学科知识在学生身上的整合。在教学活动中,应树立“大文科”的观念,特别应注重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的渗透教学。同属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地理、政治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诸方面有着相互关联的条件和优势。就大文科来说,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意识,三科知识构成了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兼容性和关联性。从近三年的文综试题看,跨学科试题综合性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注重不同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试题设问角度及方式新颖、灵活、科学、简洁、可信,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复习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以人文的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质疑设问,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历史、政治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分析、论证,克服思维定势。本文发表在中学政史地2005年1-2期合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