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222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1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近代列强侵华的原因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核心论点:(1)看待鸦片战争爆发要从全球视野、现代化发展的潮流来理解。(2)认

2、为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2)过程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扩大:1841年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4)影响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

4、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结果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增开天津为商埠其他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4)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

5、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2)进程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

6、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甲午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化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

7、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核心论点:作者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爆发: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

8、巷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外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清末新政)。对列强侵略战争的认识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核心论点:(1)晚清“闭关自大”的观念引发了三次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

9、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2)列强侵华使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1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直接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2)过程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军事全盛A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b西征:西征军打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天京变乱:1856年发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运动失败:1864年天

10、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主要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859年)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4)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1、。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洪秀全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核心论点:作者从思想上的王权思想、政治上的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上的小农经济违背历史潮流,论述了洪秀全的天国难以实现。 (5)评价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义和团运动(1)背景:

12、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和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链接选修戊戌变法(选修1)1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4)康、梁的准备:创办学堂,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力倡维新;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2内容(1)政治:允许官民参政,打击旧官僚。(2)经

13、济:采取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军事:增强军事力量。(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3结果(1)矛盾激化:旧势力强烈反对;慈禧太后控制大权并逐步着手镇压。(2)戊戌政变:变法失败。4评价(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3)思想上: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4)社会生活: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教材补遗】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

14、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教材补遗】领事裁判权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种特权亦称“治外法权”,严重侵犯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材补遗】鸦片战争后中国二十年的迟滞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中国的官员们并未从战争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

15、之约,因此,鸦片战争的平息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并没有让清政府和中国人民惊醒和奋发图强,天朝的人们仍然生活在“不变”的世界中,错失了崛起的良机。【概念辨析】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微点拓展】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

16、治制度。【教材补遗】“门户开放”为了分享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欧洲列强,而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骤。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促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材补遗】东南互保(1)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和列强组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解和承诺。(2)1900年6月,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拒不执行,并

17、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均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3)该协议保全了西方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也避免了南方社会经济遭到战争破坏。地方督抚势力扩大,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1911年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漫画解史】“木偶游戏”信息提取:清政府犹如列强手中的木偶,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图解历史】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信息提取: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其发展阶段是密切相关的,对中国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最终导

18、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微点拓展】天京变乱的必然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中,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然的。【构图解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图画证史】中外“联合绞杀”【深化拓展】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一近代列强侵华及其影响【解读】18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中

19、国非法输入鸦片并强迫中国承认鸦片进口贸易。英国人销售鸦片所获得的大量现金便可用于支付丝绸、茶叶等货款。进口鸦片数量猛增后,西方殖民主义者销售鸦片所得现金超过备办回程货物的需要,而中国则从现金入超转化为现金出超。由于白银外流数量激增,银钱比价出现银价不断上涨和钱价不断下跌的趋势。鸦片大量输入,不仅使几百万中国人民染上恶劣的嗜好,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的毒害,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遭受重大的破坏和损失。史料一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有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20、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咸丰九年(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史料二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

21、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机构从无到有的转变。(2)史料二介绍了国际法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外交发生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2)根据史料二,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试答:【提示】(1)变化: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

22、质工作到正式设置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由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的近代外交。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2)特点:成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了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史论归纳】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

23、、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体系”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

24、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解读】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列强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形象地揭示了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现象。【结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迅速走向半殖民地化境地。(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

25、做出了调整。(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1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侵华方式主要史实发动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政治侵略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等文化侵略西方传教士传教、创办学校、实行奴化教育等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2.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控制

26、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2)建设性:列强把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思想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重点二太平天国运动【解读】图片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期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很丰满,资政新篇的方案很先进,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两者都未真正实践。【结论】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因具有空想性而根本没有真正实行不同点是否符

27、合历史潮流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空想性的内涵不同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即社会客观条件财产所有制主张实行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即财产公有制,反对拥有私有财产主张资本主义私有制,保护私有财产对农民阶级的影响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史料一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

28、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史料二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中国纪事【史料解读】(1)史料一从太平天国由初期到后期指导思想的转变角度,揭示了从初期的“毁儒”到后期“尊儒”的变化。(2)史料二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对中国社会的作用角度评价了太平天国。【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

29、(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为何会如此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试答:【提示】(1)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2)马克思看到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堕落和蜕变,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史论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

30、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近代化的进程。太平天国运动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内乱给了外国侵略者以更大的可乘之机。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8高考天津卷T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命题点:清政府的禁烟态度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解析:选A。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清政府对于外来贸易立

31、场分明,既反对走私鸦片,又坚持正当的贸易,与此相符的是A项,正确。B项中的“各国政府”言过其实,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治外法权,D项排除。2(2018高考全国卷T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命题点:近代中国的外交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选D。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

32、;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A项错误;从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朝贡,中国部分地方官员称琉球为“藩属”来看,传统朝贡体系依然存在,B项错误;地方官员只是依据自己对外交的理解提出建议,并非干涉外交决策,C项错误。3(2018高考全国卷T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33、命题点:清政府的外交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选C。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从题干材料来看,日本的宣传、欧美的舆论对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说其左右了战争进程,故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排除B、D两项。4(2019高考全国卷T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

34、,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命题点:列强对戊戌变法的态度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解析:选D。从时间看,1898年,中国社会学习西方进入政治与思想领域,但参与者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而非全体民众,A错在“广泛支持”;材料未涉及清政府排外活动力度,B错误;由“英文报纸”的报道不能得出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C错误;由题干材料“1898年”“英文报纸”“滑稽剧”等可知,当时部分西方人赞同中国变法活动,D正确。5(2018高考海南卷T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

35、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命题点:太平天国运动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解析:选A。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选A项;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D项错误。6(2018高考北京卷T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

36、: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命题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解析:选A。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03年”和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林纾通过寓言故事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材料反对弱肉强食,B项错误;材料强调要对列强

37、保持警惕之心,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清政府的腐朽)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C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眼中只有所谓的通商经济权,而相关的近代司法权和关税贸易权的观念却极为淡薄,这是一种主权意识缺失的表现,故选C项。2(命题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英虎门条约第六款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来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

38、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拏,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表明()A清政府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英国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C清政府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英国攫取了在华的重大权益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英虎门条约”“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为不平等条约,且英国在华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故选D项。3(命题点: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39、)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推理出百姓和士大夫们对太平天国运动不满的原因是其“破坏庙宇”,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对社会各阶层的冲击,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不得人心,B项错误;洪秀全继承了儒家的“大同”思想,C项错误。4(命题点: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

40、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解析:选B。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反映了甲午战争刺激了中国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故选B项;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故D项错误。5(命题点: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

41、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解析:选B。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转而扶植在华代理人,故选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错误;“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近代列强侵略史实不符,C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列强侵华的进一步深入,D项错误。6(命题点:辛丑条约的特点)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侵

42、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D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解析:选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目的是防止中国人民反帝,带有预防性,故B项正确;中国向侵华各国赔款带有赔偿性,故A项错误;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带有惩罚性,故C项错误;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带有改善性,故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5日贵州1 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 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 00

43、0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解析:选A。由表格的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筹,故A项正确。2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做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为以

44、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解析:选A。“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体现了该条约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中国主权的丧失,故B项错误;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附件中修约的规定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故D项错误。3(2020江苏海门一模)“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解析:选B。“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

45、成为夷狄世界”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正确;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D项错误。4咸丰帝在出让许多国家权益的同时,对西方使节要求以西方礼节三鞠躬(中国要求跪拜)拜见皇帝、亲递国书死活不答应,并表示“设该夷固执前说,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同治皇帝18岁亲政,经过交涉外国公使被允许觐见,清政府为了表示中国皇帝不同于外国君主,特将公使们觐见本国君主时的三鞠躬改为五鞠躬,皇帝不亲手接受国书(公使们将国书放在

46、黄案上,皇帝以“点头”表示收到)。这表明()A国际交往规则缓慢的为清政府接受B清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本质充满警觉C全体国民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情结D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权益获得扩大解析:选A。材料中由“对西方使节要求以西方礼节三鞠躬(中国要求跪拜)拜见皇帝、亲递国书死活不答应”到“将公使们觐见本国君主时的三鞠躬改为五鞠躬,皇帝不亲手接受国书”的变化说明清朝缓慢地接受国际交往规则,故A项正确。5(2020广东百校联考)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

47、()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D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解析:选B。清政府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1864年翻译出版国际法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由此可知,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故B项正确。6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解析:选D。依据题干“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并结合所

48、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故D项正确。7“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一战,排除D项。8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百姓争

49、先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盼望能获得一份差事。这直接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A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正确认识B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C自然经济瓦解背景下中国百姓生存堪忧D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解析:选B。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朝百姓期望在日军中找到差事,说明清朝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故B项正确;当时清朝百姓的做法不等同于当时所有中国人缺乏正确认识,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寻求差事的清朝百姓的来源,故C项错误;清朝百姓向日军寻求差事不能说明两者制度的差异,故D项错误。9(2020湖南永州一模)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

50、、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解析:选B。据材料“清政府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该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强调东南地区成为对抗中央的地方势力,故A项错误;据材料“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沿海各省“不奉诏”避免了与十一国的冲突,从而维护了江南地

51、区的稳定,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该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清政府的没落,故D项错误。10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信

52、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对其加以肯定,晚清大臣刚毅认为其“出死力为国宣难”,但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烧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劫掠焚杀,逾土匪”,由此可以看出站在不同的立场,他们对义和团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所以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选C项。11“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材料表明()A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B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解析:选C。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结合所学知识

53、可知,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参加任何反帝爱国运动,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而非强调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而非强调国内紧张氛围,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12(2020江苏苏州一模)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A鸦片战

54、争爆发后B甲午战争失败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武昌起义爆发后解析:选C。据材料“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对洋人奴颜和谀态,故选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的顽固派对西方列强态度强硬,排除A项;甲午战败后,中国各阶级展开救亡图存斗争,与材料中“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不相符,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时慈禧早就去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0福建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

55、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

56、本原则等材料二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2)

57、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解析:(1)据材料从当时外交的政治目的、对外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对象等方面进行概括。(2)第一小问挑战,据材料“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得出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第二小问评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外交态度的变化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再从正反两方面对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进行评价。答案:(1)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以和平交往为主;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是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的国外延伸。(2)挑战: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

58、外交原则强制输入。评述:从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派遣驻外使节,培养新式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精简职能。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一定程度上为民国外交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保守性,未能真正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14(2020福建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英部分条约简表 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香港岛;3中国赔偿2 100万银元;4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1.英国公使得进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

59、等九个通商口岸;3英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4英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1.英国可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根据上表,提取一项有关中英两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鸦片战争之后,中英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通过表格内容可知,中国所丧失的主权越来越多,如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等,在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等

60、,在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中,英国获得了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据此我们可以提取信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在说明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如有必要,可以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进行补充。答案:示例一信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 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丧失;经由中英烟台条约,英国获取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信息:英国侵略导致中国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放沿海五处港口;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迫使中国开放十一处口岸;经由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又被迫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言之成理即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