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北平导学案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深沉怀念与眷恋。2感知老舍散文通俗、纯净的语言特点与简洁、亲切的平民意识。3了解本文所采用的对比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情的写法。【预习案】 1、人物档案简介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
2、庆。1934年与胡絜清女士结婚。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8月24日因被迫害而弃世。作品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贫血集等,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评价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2、人物颂歌人民艺术家老舍老舍是历史的看客。他的文字,人是泥土气的、市井化的,声音呢,是城池
3、上的鸽哨,河边的清风,脆亮里拖着历史的脉息。一部茶馆已将城的故事说透,大清朝的日落时分,人已如瓦砾间的枯草,瑟瑟地抖动,那哀歌的悠远,与红楼梦庶几相似吧。老舍还原了一种穷人的空间,那里的衣食、谈笑、对白,还有提笼架鸟者的有腔有调、有板有眼的似咳似笑的长音,把昏暗里的苦涩人生,无奈地艺术化了。骆驼祥子写胡同里的人们,微茫里透着苦乐,而我这一辈子多厄的命运,则把痛感隐到一种木然的艺术语境了。老舍大约不爱躲到象牙塔里,他对底层百姓有着天然的情感。他从未居高临下地哀怜胡同的穷人,而仿佛他们的代言者,残酷里透着爱意,以至灰色生活里亦溢出些许的快活。作者看人的目光,似乎处处有些节制,不愿意泛滥情感,那大概
4、是理性起了作用。穷、刚强、义气,乃老舍精神的原色,他的文字的美,差不多都是由此呈现出来的。即使写百姓的丑、不堪入目的地方,也不给人龌龊的感觉,倒仿佛漾溢着人性的气息,让你久久咀嚼,从中品出生命的美来。老舍的文字从不哭天抢地,那原因是学会了“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手艺人、乞讨者、妓女、教徒,在他那里有血有肉地活着。以自娱钝化了苦痛,并且用细腻的韵致去抵抗粗糙的日子,他将无聊的生活戏剧化了。看他写祥子时何等从容,那凄苦里也有一丝快慰吧。老舍在穷苦人那里看到了生命的力之美,以及那其中散出的人性的情调。中国的左翼作家可谓多矣,但像老舍那样深味穷人衣食住行者,却少得可怜。是他把一个贫瘠、枯燥的生活,
5、罩上了色彩,而这色彩,千百年间,有哪些文人发现了呢?3、相关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以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老舍先生当时正在山东,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他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作者抒写了对这座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作者描写一景一地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
6、,激起共鸣。4、字音认读(一)单音字1廿()七岁2辜()负3脾()气4赐()给5空旷()6僻()静7菜圃()8黏( )合(二)多音字1 什刹海( )2 相同() 3 粘合()4 堡垒()刹 同 粘 堡 刹车( ) 胡同() 粘贴() 堡子()5、熟语积累1九牛一毛: 2枝枝节节: 3杜鹃啼血: 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思考问题1“文眼”是指最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文字。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在文中划出来2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老舍对北平的深挚情感?在文中划出来。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探究案】1、行文脉络(请写出课文的段落大意)2、伴你学P41-42,结合对课文第48段的理解,回答4-8题。3、阅读本文后,你有哪些想法或问题?请提出来供同学们交流与探讨。四、巩固训练,提升技能【练习案】 1阅读伴你学中乡村的风一文,并完成习题。2阅读读本P87-94故乡的山梨、故乡的食物、故乡的榕树这三篇文章,体会作者选材与抒情的特点。五、反思总结,构建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