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834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静海一中2017-2018第二学期高二语文(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第卷 基础题一、基础知识(易混易错题组)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yn)凉 殷(yn)红 绯(fi)闻 菁(jng)华B. 瞥(pi)见 脑髓(su) 幽咽(y) 漩(xun)涡C. 眩(xun)晕 胝(zh)掌 脊(j)梁 襁(qing)褓D. 熨(yn)帖 道行(heng) 近狎(xi) 辽敻(xing)【答案】A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暴戾 气笛 噬啮 一柱香 筚路蓝缕B. 屹立 脐蒂 株连 和云翥 奋笔疾书C. 惊蜇 絮聒 寰宇 乌篷船 鱼贯而行D. 杳鹤 缄默 饥馑

2、垦殖者 励行节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A项,气笛汽笛,一柱香一炷香;C项,惊蜇惊蛰;D项,励行节约厉行节约。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暂时的失利,比暂时的胜利好得多”,阿拉伯学者阿卜法拉兹的这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启发。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对藏

3、羚羊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让盗猎分子前赴后继,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她把市场定位为高消费的中产阶级,她相信只有私人订制的产品才能保持设计质量,而越稀少越精致的东西才会变得炙手可热。政府是依法谋求和维护社会正义的,为少数人谋私利或越俎代庖管些不该管的事,那就是不务正业乃至擅权乱法。朗读者中,无论是专业主持人、表演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朗读技巧都可谓炉火纯青,让听众心潮澎湃,深受震撼。由于暴力伤医事件在各地频繁发生,我国急需出台相关法律,扬汤止沸,遏制这种暴力伤医事件的势头,为医护工作者撑起法律保护伞。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入木三分:

4、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适用对象不当。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胜,(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望文生义。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处理超过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含贬义。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点睛: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

5、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 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严重扰乱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C.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D. 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

6、,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主宾不搭配,“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 C项,不合逻辑,“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属于两方面情况,“而保证行车安全”是一方面情况。 D项,成分残缺,“问题”后加“的担忧”。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诗的现实主义风格。B. 冯至,192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他的诗歌感情外露、热

7、烈奔放。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C. 闻一多,诗人,文史学者,湖北浠水人,是新月诗派的奠基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形式美的“三美”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D.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是浪漫主义,不是现实主义;B项,“他的诗歌感情外露、热烈奔放”有误,冯至的诗歌含蓄深沉。C项,把

8、“形式美”改为“建筑美”。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候,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

9、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比如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

10、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和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用一句理论的话讲就是要“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

11、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对经典的看法很简单,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2、6. 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B.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式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D.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

13、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 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 阅读经典时,如果将

14、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 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答案】6. C 7. B 8. C【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错,根据对第一段“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 复数的传统一样。”的理解,中国经典不等同于“经”。

15、B项“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属于无中生有。D项“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作”的表述错误。所以选C项。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项中“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根据“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推知:儒家包括“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但并未说他们只关注政治秩序。所以选B项。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

16、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乱加因果等等,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A项这一过程并没有说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项太过绝对。文中意思为“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不一定就能。D项“只有经过解释和重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急需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但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目的不一定是为了让它在我

17、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所以选C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元城、南和,以廉干称。擢御史,巡视河东盐政。巡按陕西,劾总督张珩等冒功,皆谪戍。柘城贼师尚诏反,陷归德。检校董伦率民兵巷战,手刃数贼,与其妻贾氏俱死之。又陷柘城,劫举人陈闻诗为帅。不听,斩从者协之。闻诗绐曰:“必欲我行,毋杀人,毋纵火。”贼许诺,拥上马。不食三日,至鹿邑自缢。贼围太康,都指挥尚允绍与战鄢陵,败绩。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尚诏走莘县,被擒。三十四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倭聚柘

18、林,遂犯南京,破溧水,抵宜兴。为官军所迫,奔浒墅。副总兵俞大猷、副使任环数邀击之,而柘林余贼已进据陶宅。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围之,贼走太湖,追及之,尽歼其众。副将何卿师溃,邦辅援之。以火器破贼舟,前后俘斩六百余人。侍郎赵文华欲攘其功,邦辅捷书先奏,文华大恨。既而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会邦辅攻陶宅贼,诸营皆溃。贼退,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文华奏邦辅避难击易,致师后期,总督杨宜亦奏邦辅故违节制。给事中夏栻、孙濬争之,得无罪。文华还京,奏余贼且尽,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事状,帝颇疑文华。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濬遂媒蘖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隆庆元年(1

19、567年),杨博为吏部,起邦辅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进兵部右侍郎,理戎政。寻以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言修治边墙非上策,宜急练兵;兵练而后边事可议。以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掌院事。未几,转南京户部尚书。奏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奉约束。穆宗深然其言,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然迄不能变。邦辅累乞骸骨,不听。万历元年给由赴阙,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居三年,卒。赠太子少保。邦辅廉峻,历官四十年,家无余赀。抚、按奏其状,诏遣右评事刘叔龙为营坟墓。(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三)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闻诗绐曰 绐:欺骗B. 贼走太湖,追及之

20、 及:赶得上C. 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 坐:因犯罪D. 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 饬:通“敕”,告诫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都指挥尚允绍与战鄢陵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 文华还京,奏余贼且尽 犹且从师而问焉。C. 以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 以勇气闻于诸侯D. 诏遣右评事刘叔龙为营坟墓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B. 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C. 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

21、/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D. 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曹邦辅在应天做巡抚时,倭寇聚集在柘林,曹邦辅督促副使王崇古包围敌贼,敌贼逃跑到太湖,被官军追上,并在此将贼寇全部歼灭。B. 隆庆元年,曹邦辅担任左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院务,后来又晋升为兵部右侍郎,管理军政。他认为修治边墙不如紧急练兵,兵练成之后才能谋议边事。C. 曹邦辅与赵文华有矛盾,在攻打陶宅贼众失败一事上,被赵文华奏告,说他避难击易,负有责任,并因此被剥夺俸禄,贬谪到朔州。D. 曹邦辅刚正不阿

22、,清正廉明,曾经弹劾总督张珩,检举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听管束,做官四十年,死后家里没有余钱。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濬遂媒蘖臣。(2)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答案】9. D 10. C 11. B 12. C 13. (1)倭寇不难消灭,总督巡抚不称职,致使战败。我先前指控曹邦辅,夏栻、孙濬竟然诬陷我。(2)(曹邦辅)再次称病请求辞官,并进言说辛爱有暗中伺机侵犯的意图,应当谨慎防备他。终于退休离去。【解析】9. 试题分析:饬:整治、整顿。10. 试题分析:A项第一个是介词,和,跟;第二个是连词,

23、表并列,和。B项第一个是副词,将要;第二个是连词,表让步,尚且。C项,相同,都是介词,表凭借。D项,不同,第一个是介词,替;第二个是介词,表被动。11. 试题分析:句中的“兵”“士卒”均作后句的主语。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句中的“兵”“士卒”均作后句的主语。12. 试题分析:C项“被赵文华奏告,说他避难 击易,负有责任,并因此被剥夺俸禄,贬谪到朔州”表

24、述有误,原文说“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意思是曹邦辅后来进攻他们,又被打败,因犯过而被剥夺俸禄。赵文华陈奏在“夺俸”之后,后来曹邦辅贬谪朔州与赵文华“奏告”有关。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非人”“辅”“论”“媒蘖”“去”的翻译。参考译文: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任元城、南和知县,以廉洁干练著称。提升为御史,巡视河东盐政。巡按陕西,弹劾总督张珩等人冒功,他们都谪戍边关。调任湖广副使,补职河南。柘城叛贼师尚诏造反,攻陷归德。检校董纶率民兵巷战,手刃数贼,与他的妻子贾氏都战死。敌贼又攻陷柘城,劫获举人陈闻诗做主帅。陈闻诗不听,斩其随从来要挟他。陈闻诗哄骗他们说:

25、“一定要我同行,就不要杀人,不要wWw.sLkj.ORg放火。”敌贼许诺,将他拥上马。他三天绝食,到鹿邑自缢而死。敌贼包围太康,都指挥尚允绍与他们在鄢陵交战,被敌贼打败。尚允绍又在霍山攻击敌贼,被敌贼包围,官兵没有敢前进的。曹邦辅将走在最后的士卒斩首,士卒就竞相前进。敌贼大溃,被擒斩的敌人有六百多人。师尚诏跑到莘县,被擒。敌贼起兵四十多天,攻破一府、八县,杀戮十多万人。曹邦辅与敌人急战,将他们歼灭。皇帝下诏令赏赐银币,升曹邦辅为山西右参政,迁浙江按察使。三十四年(1555)拜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倭寇聚集柘林。他们的党徒从绍兴逃窜转掠杭、严、徽、宁、太平,接着侵犯南京,攻破溧水,抵达宜兴。

26、被官军追逼,逃奔浒墅。副总兵俞大猷、副使任环多次在半路上攻击他们,但柘林的余贼已经进据陶宅。曹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包围他们,佥事董邦政、把总娄宇协助剿敌。敌贼逃跑到太湖,被官军追上,并被全部歼灭。副将何卿的军队被敌人打败,曹邦辅援助他们。用火器攻破敌贼战船,前后俘歼六百多人。侍郎赵文华想窃取他们的功劳。曹邦辅的报捷之书先奏上皇帝,赵文华非常厌恨。既而赵文华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会同曹邦辅进攻陶宅的敌贼,诸路营军都被敌人击败。敌贼撤退时,曹邦辅进攻他们,又被打败,被剥夺俸禄。赵文华上奏告曹邦辅避难击易,致使战败,总督杨宜也奏曹邦辅故意违抗节制。给事中夏木式、孙为曹邦辅抗争,曹邦辅没有获罪。赵文华回到京

27、城,上奏余贼已扫尽,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败的情况,皇帝很怀疑赵文华。赵文华因而说“:敌贼容易歼灭,督抚的人员不当,致使战败。我过去论告曹邦辅,夏木式、孙却生事诬蔑我。东南涂炭何时能解除啊。”于是逮捕拘囚曹邦辅,将他谪戍朔州。隆庆元年(1567),杨博治理吏部,起用曹邦辅为左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院事。晋官兵部右侍郎,管理军政。不久以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他说修治边墙并非上策,应当紧急练兵;兵练成之后才能谋议边事。用给事中张卤的话,召曹邦辅为右都御史,掌管院务。皇帝因京营事重,改协理为阅视,将京营交给懂得军事的大臣,遂以左都御史召还任职。之后,听从恭顺侯吴继爵的话,又改阅视为提

28、督。不久,转为南京户部尚书。上奏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听管束。吏部因而说:“过去执政喜欢别人取悦自己,属下的官吏依靠它来作为奥援。构陷朝堂上官员,以至于屈身降意,倒置名份。在外的巡按御史也曲庇进士推为知己,监司贤与不肖出自他的口吻。祸害政治没有比这更厉害的。”穆宗深深感到这些话是对的,于是贬黜张振选,整治内外诸司,但终不能改变。曹邦辅多次乞求退休,皇帝不听。万历元年(1573)获准去京师,又因病请求离去,并且说辛爱有非分的企图,应当谨慎防备他。于是引退离去。过了三年,死去。赠太子少保。曹邦辅廉洁刚直。在吴中被逮时,有司送上所储俸钱,被挥之出去。做官四十年,家里没有余钱。巡抚、巡按向皇帝报告这个情况,

29、皇帝下令派遣右评事刘叔龙为他营造坟墓。第卷 提高题四、简答题1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杜鹃花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B颔联点题,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

30、,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D尾联借景抒情,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AD(2)虚实结合。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理解。A项,“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31、错,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D项,“借景抒情”错。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1)引壶觞以自酌, _。(2)_,亦崎岖而经丘。(3)怀良辰以孤往,_。(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_,青雀黄龙

32、之舳。(5)_,秋水共长天一色。(6)渔舟唱晚,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8)_,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答案】 (1). 眄庭柯以怡颜 (2). 既窈窕以寻壑 (3). 或植杖而耘耔 (4). 舸舰弥津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响穷彭蠡之滨 (7).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8). 愿陛下矜悯愚诚【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壑”“舸”“鹜”“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33、五、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北京滋味陈建功我是到28岁时才开始“读”北京的,因为那年我上了北大,第一次听侯仁之教授讲座,此前我已在北京生活21年,听了侯教授讲座我才知道,前21年基本白活。因为北京太有意思,而我,却只是在北京“活着”而已。次日,我流连于北大勺园,想米万钟,又想到侯教授的老师洪煨莲。到了星期日,我跑到永定河畔,感受这几近枯竭的河水当年如何孕育出一个聚居点,成为了都市最原始的胚胎。我又跑到莲花池,因为记得侯教授说过,莲花池之水滋养了蓟城,由此而金中都兴,北京城即由此发展起来。坦率地说,只凭一次历史地理学讲座听来的知识,我哪里看得出什么名堂?北京是需要读的,可以用历

34、史地理的眼光去读,还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方言学、艺术史、文学史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滋味。北京滋味在庙堂之高,也在胡同之深;在官宦之显,也在平民之乐;在历史的积淀,也在当下的开拓。缤纷斑斓,深邃无涯。因此,读北京,说读懂了,已不够谦虚,说读透了,那肯定是吹牛。寻访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时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地方望着天安门巍峨的宫墙,我老是在想象当年那只颁诏的“金凤”,如何从城堞上放下来,把宣统退位的旨意昭告天下;走过张自忠路,我总是想起倒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刘和珍们;到一个宅子里吃饭,人家告诉我这是民国外交家顾维钧宅,顿时吓了一跳: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来京养病和最终辞世的铁狮子胡同行辕

35、啊。这就是北京,历史的风云说不定啥时就在身边翻卷起来。北京是个藏龙卧虎,蕴涵着丰沛的性格故事和人生感悟的地方。我曾经听过几位“八旗子弟”讲述自己家族人生的败落史,他们怎样沦落到天桥唱起了单弦岔曲。为了维护一点贵胄的尊严,坐着洋车去,坐上洋车回,在家里却又五脊六兽地期盼着书场的掌柜登门送钱。造就了北京的悲喜剧性格的,与其说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不如说是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北京人思考样式中独特的美学特征,或许正是从中孕育而出的吧?只有品味到了这深层的韵味,你才算接触到真正的北京滋味啦。什么时候你不说“明天”,而是说“明儿”了,什么时候你不说“硬朗”,而是说“硬硬朗朗”了也就是说,你会用“儿化韵”和

36、“双声叠韵”说话了,你算是到了北京了。当然,也就是“到了”而已。当你夸奖某个北京人,却听他一本正经地说:“您这是骂我!”你毫不吃惊,反而哈哈大笑,您算是开始学会品咂北京滋味、读懂北京人了。读懂北京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几年前,王朔和他的几个哥们儿拍了一个电视情景剧,即将播出时有个发布会,记者问:“您认为这出戏拍得怎样?”王朔说,顶不济也是一本飘吧,闹不好还整出本红楼梦呢!媒体当即大哗朔爷敢放如此狂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其实,滑天下大稽者不是王朔,而是衮衮诸公啊。首先阁下问题就问得笨,电视剧的发布会,本来就是想告诉你本片拍得棒,你还要问人家拍得怎样。其次是王朔回答得妙北京智慧啊,给你幽一默,夸

37、饰一下,其实这夸饰里充满了自嘲,潜台词是:您还指望我能给您写本红楼梦怎的要是非得看了我这文章您才明白王朔,您还需要再学。等到终于有那么一天清晨,您在街上看到了几个老爷子。他们在三轮车上放着几只鸟笼子,上面蒙着蓝色的罩子。老人们说,得赶在汽车喧嚣之前把他们的百灵送进景山或者天坛。你说:“唉,给鸟儿都那么上心,不易啊,可话又说回来,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北京啊,没啦”有这话,您就差不多及格了。因为您学会了北京人的思考,会“话又说回来”啦。1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作者认为自己在北京生活的前21年基本是白活,懂得怎样“活着”是从真正读懂了北京开始的。B. 北京是需要读的,

38、我们可以用历史地理的眼光去读,当然也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的眼光去读。C. 跌宕起伏的人生造就了北京的悲喜剧性格,也从中孕育了北京人思考样式中的独特的美学特征。D. 第五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品味北京语言滋味过渡到了品味北京的文学。E. 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去读北京,去学会品咂北京滋味、去读懂北京人。17.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滋味。 (2)这就是北京,历史的风云说不定啥时就在身边翻卷起来。18. 试分析第六段中王朔“顶不济也是一本飘吧,闹不好还整出本红楼梦呢!”一句中所包含的北京滋味。19. 结合对北京语言文化的

39、理解,试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答案】16. AD 17. (1)北京在历史、人文、方言等方面源远流长,蕴涵着着丰富的文化。 (2)北京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政治中心的重要角色。 18. 这体现了北京智慧,幽默,还有一丝的夸饰,充满了自嘲,又富有丰富的意蕴。 19. 文中使用了第二人称“你”“您”,拉近与读者的关系,读来感到亲切,便于感情的直接交流。本文语言质朴。“你会发现”“什么时候你不说明天”等这些语言质朴自然,像是一边带着读者参观京城,一边对北京的历史娓娓道来,亲切和蔼。“阁下问题就问得笨”“您就差不多及格了”这些语言又体现出作者的幽默风趣,读者读来会心一笑,对北京的方言也会多些理解。【解析

40、】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项,结合文本内容“北京是需要读的,可以用历史地理的眼光去读,还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方言学、艺术史、文学史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滋味”分析可知,表述内容不全。C项,结合文本内容“与其说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不如说是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北京人思考样式中独特的美学特征,或许正是从中孕育而出的吧”分析可知,只是作者的推测。E项,“去读懂北京人”表述不当。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

41、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内涵。需要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1)句结合文本内容“北京滋味在庙堂之高,也在胡同之深;在官宦之显,也在平民之乐;在历史的积淀,也在当下的开拓。缤纷斑斓,深邃无涯”分析可知,北京在历史、人文、方言等方面蕴涵着着丰富的文化。(2)句结合文本内容“寻访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时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地方”分析

42、可知,北京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政治中心的重要角色。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王朔“顶不济也是一本飘吧,闹不好还整出本红楼梦呢!”一句中所包含的北京滋味,结合文本内容“王朔回答得妙北京智慧啊,给你幽一默,夸饰一下,其实这夸饰里充满了自嘲”分析可知,北京智慧,幽默,还有一丝的夸饰,充满了自嘲,又富有丰富的意蕴。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有的用整句,

43、有的多用散句;有的多用长句,有的多用短句,有的长(句)短(句)结合;还有的运用修辞格等等,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形容词)、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有: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等。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文中使用了第二人称“你”“您”;语言质朴,“你会发现”“什么时候你不说明天”等这些语言质朴自然;“阁下问题就问得笨”“您就差不多及格了”这些语言又体现出作者的幽默风趣。六、语言表达与运用(关键环节考查题组)20.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

44、求答题。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 (A)的斗士。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B)。(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A)(B)两处划线的文字,使表达更简洁。(2)语段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3)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句的句式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答案】(1)(A)勇往直前(一往无前)(B)肃然起敬(2)她看不见这世界,

45、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或答“这世界,她看不见也听不到”)(3)【示例】有一个行者,他叫邓稼先,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他在核应用领域贡献卓著。【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转化,结合题干要求,转化成成语。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测,结合“勇敢”“斗士”等分析,可以用“勇往直前”;“一下子”“敬佩”等内容分析,可以用“肃然起敬”。(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与分析。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中的“看不到”和“声音”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她看不见这世界,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

46、(3)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需要另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的事迹、精神品质、成就地位等方面分析。可以选取有功勋的历史人物,也可以选取文学作品人物,或者选取当代生活中有杰出成就的人物。点睛:仿写句子要做到: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21. 结合鉴赏

47、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方法,从语言、艺术特色、形象、主题等角度,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赏析艾青的另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写成一篇不少于160字的赏析短文。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答案】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

48、”,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以对赏析现代诗的方式考查。可以从语言、艺术特色、形象、主题等角度,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如本题,结合题目内容“爱

49、”分析。需要注意现代诗的现实意义,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分析主题;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七、作文22.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远方汪国真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永远的远方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近处;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轻柔。太深的留恋变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

50、未来。 题记 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说人生是无涯的巍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召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即使远方并不尽如人意,即使通向远方的道路坎坷曲折,我们还会为了远方而出发。 一位名叫巴荒的女作家,拖着她那四十多公斤的残弱身体,从沿海小城徒步走进西藏。她不知道远方有多远,一路穿越沙漠,攀登高峰,用她的足迹踏出了来自荒原的诱惑。 一位名叫刘雨田的探险家,独自走完万里长城,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四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多次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他的脚步从不停

51、歇,他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让他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奇迹般的神话。 一位名叫斯尔曼的英国残疾青年,腿患有肌肉萎缩症,但却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等著名山峰,他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壮举。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我依然向往着远方。 汪国真曾说:“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既然生命有限,远方无穷,那么我们就不要被现实与挫折羁绊,就应该风雨跋涉奔向永远的远方! 雄鹰搏击长空,振翅高翔;飞瀑一泻千里,灵动如龙;海燕引吭高歌,大气蔚然。不要问远方究竟有多远,只要我们用青春的热血给自

52、己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即使不能实现,人生也会因为这种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 蓝天原本就广,世界原本很大,只要我们不断超越,不断向自我挑战,不断向远方出发,即使远方是永远的远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它的名字叫奇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为汪国真的远方。诗歌分析可分三层:远方充满诱惑;即便不好,也迷人;远方有幸福追随。我们为什么要到远方去?因为:远方不仅有我们不熟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且是人的心灵之寄托、梦想之所在。它昭示着人们去追求理想,探索未知,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在追求远方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意志。远方可以使人们超越现实,找到灵魂的归宿;远方可以磨练人

53、的意志,丰富人的阅历,提升人生价值;远方让人们心存希望、美好,不断走向进步。诗歌的主旨:到远方去旅行。“远方”是相对于“近处”而言,它首先是空间上的远方,其次才是心灵上的远方。所以写“不必到真正的远方去,只要到达心灵上的远方就可以了”的观点就偏题了。要有适当的解说,或者有空间上的远方写到心灵上的远方,用“也”“既要也要”也可以。忽略关键词“远方”,直接写“探索”“追求”“目标”“理想”等,有另起炉灶之嫌。应从“远方”写起,时时照应关键词。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如本题,选取的材料为远方,应从“远方”写起,时时照应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