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因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而增大。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独特实验”的主要表现有()优先发展重工业解除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ABCD【解析】题目中的“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此时的苏联在经济上正在形成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工业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上走集体化农庄的道路。故表述正确。为新经济政策,故排除。【答案】D2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
2、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解析】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年”即可排除C项,苏联早在1945年就结束了二战,此后一直处于和平之中。苏联之所以农业产量落后,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业,故本题应选B项。A、D两项虽为其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答案】B3“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
3、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A义务劳动制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解析】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工业生产进行严格的计划控制,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与材料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答案】D4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
4、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A项。【答案】A5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50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年和1933年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大约有三四百万。”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C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D“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解析】在当时,不是俄国而是苏联,况且其经济发展特征是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A项错误;当
5、时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新经济政策,B项错误;苏联的经济模式是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C项错误。【答案】D能力提升6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
6、农业集体化政策,但农业长期为工业化建设让步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和非健康的发展,故选C项。A、B两项时期苏联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D项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非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的方法。【答案】C 7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解析
7、】 “理想”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追随理想的实验”指的是在落后的经济状态下,实行工商业国有化,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是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下,依据国情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即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斯大林模式”。【答案】A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68230110】材料一19291932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材料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928年7月斯大林承诺的,为了工业化而征收的农业“贡税”只是“暂时”的,可是苏联于3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
8、于40年代战争也打完了,“贡税”还是没有取消建立在“贡税”理论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三久加诺夫在2004年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说他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强国的建设者”。(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有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危害。(3)材料三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评价斯大林?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的合理性。【解析】第(1)问从时间长短、数据变化快慢和集体农庄的性质等方面概括。第(2)问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入手,分析对农业的消极影响。第(3)问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合理性从当时农业所起的作用方面分析。【答案】(1)时间短,速度快,公有化程度高。(2)问题和危害: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集体农庄体制影响了农民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3)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观点)。合理性:苏联成立初期,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需要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从这个角度讲,苏联的农业政策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