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走进作品,体会诗人的情感。3.走进屈原,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屈原的情感。【教学难点】 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 今天,我们继续探测离骚,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二、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1.诵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节拍、 注意延长 注意重音、 注意感情 配乐朗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
2、节奏。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2.解题“离骚”的含义:遭遇忧愁3.快速浏览课文,勾画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三个字。教师明确:哀、怨、悔。三、合作探究1.分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本文情感。A组:探究“长太息以掩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哀什么?面对人生困境,诗人做出了怎样的回答?揣摩诵读本段文字。B组:探究“怨灵修之浩荡兮固前圣之所厚”诗人怨什么?面对人生困境,诗人做出了怎样的回答?揣摩诵读本段文字。C组:探究“悔相道之不察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悔什么?悔后有了哪些新的想法?诗人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揣摩诵读本段文字。(活动安排: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小组派代表领取本小组的研究任务,领到任务,小组成员合
3、作讨论,确定中心发言人,传达小组成员的意见。)2.再读名句,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四、探究阅读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那么,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来把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 矩”“绳墨”)
4、,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孙中山:“振兴中华” 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五、阅读经典 感悟人生读了离骚
5、之后,同学们是如何看待屈原的呢?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两分钟的演讲辞。 六、检查背诵 进行比赛(要求:任选一段,准确背诵课文。小组各推出一名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背得最准确最流畅。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基础较好的同学能流利的背下来。)七、课堂小结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八、布置作业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板书设计: 国家 哀 个人 人生态度:虽九死其犹未悔离 怀王荒唐 怨 小人嫉妒 人生态度:宁溘死以流亡骚 社会风气恶劣 悔 选错道路 人生态度:虽体解吾犹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