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名句名篇默写 考情解读考向考题取样题型统一命题自主命题情境式默写2020全国卷(、),162020山东,172020海南,17填空题对上下句式默写2020江苏,112020天津,15(1)(4)2020浙江,23填空题 考情解读聚焦学科素养命题分析预测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备考要求:考生要会背诵、默写文章,不写错别字;对原文语句的内容、情感、作用、表达技巧以及前后的语意关系有所理解,能根据试题“情境”信息,锁定语句。1.考查形式: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情境式默写,二是对上下句式默写。全国卷以情境式默写为主。2.考查内容:命题范围不超过高考要求必背的篇目(地方卷除外)。其中劝
2、学逍遥游赤壁赋琵琶行 并序等篇目考查频率较高。默写句子多选用富有精神品质内涵的篇目中的主旨句、抒情句等,以及近五年全国卷中没有出现过的句子。题干中的情境一般涉及名句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等。选篇分布均衡。选篇通常是2篇高中+1篇初中,2篇古文+1首诗歌,1篇唐+1篇宋+1篇先秦。目 录考点帮解题能力提升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积累帮完善知识储备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帮 解题能力提升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向1情境式默写典例12020全国卷,1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
3、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情境式默写题,考生要细读题干,紧扣题干中的提示性信息,筛选语句。第(1)题,分析题干,提取题干中与要默写的句子相对应的信息。第(2)题,审读题干,确定题干中的描述对象。第(3)题,细读题干,发现填写的句子是解释事件的原因。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3)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方法点拨掌握关键信息,巧解默写题目1.理解题干中的情境特征。情境式默写题给出的具体情境一般有语句描写的对象
4、、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等,考生默写句子时,就要认真思考具体的情境特征,以确定要默写的语句。如【典例1】中的(2),确定了描写的对象,不难得出答案。2.抓住内容提要或语句翻译。有些题干给出的情境是与要默写的语句相关的内容,或要默写的语句的翻译,这就要求考生在默写时,把握题干给出的具体内容的指向。如【典例1】中的(3),“重返天上”对应“我欲乘风归去”,“又有所顾虑”对应“又恐”,以此确定所填内容。3.联系上下句的意思。题干给出要默写的语句的上(下)句的大意,考生要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对应的语句,再进行补写。如2020年全国卷第16题的(1),“笔直的木材”对应“木直中绳”
5、,“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对应“其曲中规”,由此确定所填句子应是“以为轮”。4.把握位置信息。这类信息中含有表明所填语句位置的词语,如“开头”“文末”“最后”等。如2018年全国卷第16题的(2),题干中的“文末”一词提示了所填语句在原文中的位置。5.分析表达技巧,体会表达效果。有时题干中的信息往往表明了了所填语句运用的手法,所以考生要关注语句的表达技巧、作用、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如2020年全国卷第16题的(3),由“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的排比夸张可缩小范围,再根据后面的具体内容即可确定答案。考向2对上下句式默写典例22020江苏,11,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
6、缺部分。(1)扈江离与辟芷兮,。(屈原离骚)(2),金石可镂。(荀子劝学)(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4)秦爱纷奢,。(杜牧阿房宫赋)(5)起舞弄清影,。(苏轼水调歌头)(6)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投我以木桃,。(诗经卫风木瓜)(8)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答客诮)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在解答这类默写题时,一要会背诵、默写原文,二要注意字词不能写错。答案(1)纫秋兰以为佩(2)锲而不舍(3)剑阁峥嵘而崔嵬(4)人亦念其家(5)何似在人间(6)波涛如怒(7)报之以琼瑶(8)怜子如何不丈夫方法点拨背诵熟记,仔细辨析1.加强背诵
7、,留意字形。在高效记忆的同时,考生要注意辨析字形,准确识记,不写错别字。关注难写字。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区分同音异义字。汉语中有许多读音相同,但形体、意义却完全不同的字,考生在备考时就要关注这些同音字不同的意义,根据语境来辨别它们的形体。区分形近字和通假字。考生平时复习时要注重字形字意,不要写错字。在遇到通假字时,要加强记忆,不要把通假字和本字混淆。2.强化“倒背”意识,改变“记忆惯性”。先背上句,再背下句,这是考生的一种“记忆惯性”。一般来说,对于给出上句,要求填写下句的默写题,考生通常不会出错,但如果给的是下句,要求填写的是上句,考生往往就会出错。因此,考生要摆脱背诵时的“记忆惯性”。要想改变这种“记忆惯性”,平时就要试着改变背诵习惯,加强训练,如培养“倒背”的意识,经常让他人出下句自己对上句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考生就会有逆向思维的意识了。3.留心顺序和虚词,熟记内容。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的前后句互换后,其意义仍然是相通的,这样就有可能把语句的顺序记颠倒,因此考生在备考要多留心句子的顺序,准确记忆。如“二者不可得兼”易误写成“二者不可兼得”。文言文中有大量虚词,稍不注意就会漏掉,这样就会丢分。如“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中的“则”是虚词,书写时很容易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