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纲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知识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基础梳理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之一。(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3)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基本特征史书典籍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有独特的作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性和性特点。科学技术精神世界实用整体(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受历史、地理
2、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民族。共性特性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点训练1被称为“三钱”之一的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 3 000 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解析】题目从时间角度进行考查,可以直接判断选C 项。【答案】C2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
3、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C民族性D多样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别。材料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风格等成熟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表述,说明了文化的具体内涵即博大精深。B 源远流长主要侧重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与材料不符合。民族性和多样性的本身内涵与材料不吻合,C、D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知识点二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基础梳理1贡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相互,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
4、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瑰宝骄傲交融促进认同感归属感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3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 CCTV 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
5、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CD【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华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丰厚广博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因此正确。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能说代表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不是各民族文化融合共同推进的,因此排除,应选 B 项。【答案】B4每年的 9 月,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代表都要肃立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恭祭孔子诞辰。这显示出()A传统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B儒家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C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D儒家文化
6、是中华民族之魂【解析】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共同祭孔,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 符合题意。【答案】C知识点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基础梳理1含义:中华文化的,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要求: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成分。3意义: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睦相处积极认同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5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
7、,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这意味着()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独特的包容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博采他国之长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在文化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A B C D【解析】强调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不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答案】D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高考探秘破解高考1.判断(1)(2011天津高考)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2)(2012天津高考)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2.填空(1)(2010江
8、苏高考)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2013海南高考)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3.纠错(2013安徽高考)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正确说法 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明确考向通过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作品和风俗习惯、特定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展示其发展历程,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可能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核心突破1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9、深的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区别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作用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对于反映人们的精
10、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位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技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实用性、整体性3.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华
11、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规范例练考向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例 1(2011广东高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12、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解题规范(一)审题干题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二)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类型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正确项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正确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错误项 材料中没有谈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干扰项【答案】A迁移训练1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答案】A考向二 中华文化博
13、大精深典例 2(2013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BCD解题规范(一)审题干题眼: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二)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类型安徽不同区域出现的不同文化,说明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正确项安徽的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确项经济决定文化而不是地域决定文化错误项区域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错误项【答案】A迁移训练2青瓷是中国著名
14、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化()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答案】B考向三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典例 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 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 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
15、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BCD解题规范(一)审题干题眼:海峡两岸交流(二)析选项选项 判断理由选项类型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正确项这幅画能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正确项之所以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 作用和地位,并不能说明与其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错误项两岸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错误项【答案】A迁移训练3(2014漳州联考)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
16、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A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D不同的区域,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解析】本题考查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材料强调了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错误;B、D 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高考探秘破解高考判断(1)(2013福建高考)中国式过年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2)(2013天津高考)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3)(2010福建高考)
17、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主要因素。()明确考向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高频考点,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且难度相对较大。核心突破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涵意义地位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客观要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永续向前发展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用图示表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
18、广泛吸收、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2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规范例练考向一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典例 4(2011福建高考)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
19、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答题规范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知识限定:中华文化包容性主体限定:国家客体限定: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角度限定:建议(怎么办)内涵: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
20、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第二步:链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第三步: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什么,选什么)(说明此题的材料只是提出大力经营和开发海洋的重要性,至于如何开发材料并无涉及,只能根据教材来总结。)知识提纲有效信息1.求同存异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2.兼收并蓄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用术语,加材料)【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
21、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迁移训练4(2013北京高考)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解析】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组织答案时要把各自含义作答出来;中华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其他文化的理解。【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
22、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考向二 中华文化的作用典例 5(2013江苏高考)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
23、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答题规范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知识限定:文化生活主体限定:人客体限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角度限定:为什么第二步:链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文化生活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三步: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什么,选什么)知识提纲有效信息1.文化与生活: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2.文化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
24、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地域文化、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材料未体现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用术语,加材料)【答案】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迁移训练5应主办方邀请,湖南省政府将协助澳门举办本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协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是弘扬“妈祖”同根文化、促进湖南与港澳台及海外合作交流、展示
25、湖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和湖南人民精神风貌的难得契机。上述材料()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表明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 B C D【解析】妈祖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正确;弘扬妈祖同根文化,反映中华各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确;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C。【答案】C故里寻根 文化认同热点材料据礼记、左传等 140 多部典籍记载,湖北省随州市厉山是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农历四月二十六,是炎帝神农的诞辰
26、,烈山之上,神农洞前,祭祀活动千百年来绵延不断。2014 甲午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5 月 24 日上午在湖北随州随县炎帝神农故里举行。主题为“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海内外嘉宾近万人亲临现场,共拜人文始祖,祈愿华夏民族团结、国运隆昌。自 2009 年至 2014 年,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一起,连续六年成功举办了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寻根节的成功举办,既增强了炎黄子孙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推动了地方发展和知名度提升。考点对接有效信息对接教材信息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信息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
27、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信息源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小题狂练1据礼记、左传等 140 多部典籍记载,湖北省随州市厉山是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选C。【答案】C2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共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受到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世代尊崇。2014 年 5 月 24 日,甲午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举行,海内外嘉宾齐聚炎帝神农故里,共同拜谒始祖,祈福中华。这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是联系各地中华儿女的纽带 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最有号召力的文化A B C D【解析】观点错误。【答案】B3自 2009 年至 2014 年,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一起,连续六年成功举办了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这说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C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D继承发展的必要前提【解析】B 观点错误,C、D 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