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4年全国高考试题预测-历史(25)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2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
2、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 A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 B汉朝察举制存在着消极影响 C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 D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3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4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
3、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西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D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5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6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这表明当时A朱元璋反对儒家思想 B文化
4、专制的加强C儒学丧失了社会基础 D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7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8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D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9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
5、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10西方共和观念传人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
6、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11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
7、趋向清晰12下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3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从中透露出它对中国“抗战建国”的理想是A中美合作、维护和平 B中国走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发展的道路 C完成中国统一 D中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14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
8、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该论断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旧三民主义正在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15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16读“19571960年我国经济统计(部分)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317387537195810835805
9、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 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 D国民经济形势趋向好转17梁治平在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中指出:“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A商品贸易逐渐消失 B“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计划经济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18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
10、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19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B后者不
11、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20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学说体系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诉求不同 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21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某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该历史时期应该是A宗教改革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12、D工业革命时期22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旧益获得解放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23启裴学者们认为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面。下列作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上述情绪的是 A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C格尔尼卡 D自由
13、引导人民24成立于1933年5月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罗斯福总统规划专门负责解决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机构,它是具有私营企业灵活性的独立国营公司,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家的典型案例。该机构的建立 A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B体现了美国计划经济的实施 C标志着美国混合经济的建立D终结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25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
14、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表明 A美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增强干扰司法独立 B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调节有利于美国社会发展 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26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一发展趋势A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B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 C是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的必然结果 D将进一步动摇世界经济的现有格局27拉德哈克瑞
15、什南在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指出:“全球性,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国家是金球化的主导 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C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的经济多极化28“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英国 A确立了两党制 B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29据统计,美国在18
16、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少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30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6年,英国共有100万套地方当局的住房卖给了个人,私房在全国住房中的比例上升到了65。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在当时主要目的在于 A摆脱“滞涨”困局 B实现英国人居有其屋的梦想C强化凯恩斯
17、主义的经济政策 D重建自由市场经济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佛寺的高级僧侣不仅插手国家政治事务,还借机扩大经济势力,一种特殊的农业经营方式佛教庄园经济发展起来。佛教高级僧侣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并招揽许多失地农民在佛寺土地上耕种,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社会上把这些在佛教庄园里耕种的农户称为“佛图户”。这些“佛图户”必须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
18、,世代在佛教庄园里务农,不准随意离开,实际上已沦为佛教庄园的依附农民。佛教庄园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供庄园内部享用,很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依照惯例,官府对庄园的僧侣(尼)、“佛图户”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选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朝末年,周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周武帝声称要“求兵于僧众之中,取地于庙塔之下”,下令焚毁佛寺四万多所,佛寺土地财产充公;释放佛寺及佛教庄园的僧尼、“佛图户”达三百多万,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 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佛教庄园经济与传统小农经济
19、的异同。(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武帝灭佛、禁佛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6分)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服饰与政治、思想观念关系的角度对两组图片中的流行服饰加以比较。(12分)图一 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合影 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图二3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
20、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
21、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一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近代中国学者郑观应认为:近代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尊严构 成了严重的挑战,为维护中国尊严,回应上述挑战,中国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为此他著文写道:“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慨曰夷狄,向来划疆自守,不事远图。通商以来,各国恃其富强,声势相联,外托修和,内存觊觎,故未列中国于公法(即国际法),以示外之意,(这句话的含义是把中国排斥于国,际法之外,与中国打交道无需按国际法办事)。而中国 不屑为万国之一而列入公法,以示定于一尊,正所谓孤立无援,独受其害,不一可不幡然变计 者也。” “
22、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如中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公法。所谓彼教之来,即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 摘引自郑观应论公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5分)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郑观应为回应西方主导国际法体系挑战提出的对策。(4分)答案15:BBCDC 6-10:BABBD 11-15:CCBCB1620:ADCCB 21-25:CBDAC 2630:DCBAA 32:图一是清朝流行的官服。(2分) 反
23、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下,等级观念浓厚,官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4分) 图二是民国时期流行的中山装。(2分) 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平等的观念日益传播,中山装打破了封建等级界限,不分地位高低均可着装。(4分)33(20分)(1)观念: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保护人的生存权;保护私有财产。(每点1分,共5分)历史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2)对策: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变法图强;主动融人近代国际法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的发言权,将中国法律列入国际法之中。(每点2分,答出任意2即可得4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w.w.w.k.s.5.u.c.o.m-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